大数数学吧 关注:204贴子:4,365

我的战力世界观划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不提


IP属地:重庆1楼2025-02-10 22:16回复
    首先是有限数领域,又称为物理域。
    由于我们假定单体宇宙是无限大的,所以物理域所指代的范围不可能大于单体宇宙。
    物理域又分为很多分域,主要有:1.微观分域(≤爆细菌级) 2.生物分域(爆细菌级~爆楼级) 3.人文地理分域(爆楼级~爆城级) 4.自然地理分域(爆城级~爆行星级)5.天文分域(爆行星级~爆单体宇宙)


    IP属地:重庆2楼2025-02-10 22:23
    收起回复
      2025-08-12 17:18: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顺便说说我的战力分级(物理域部分)
      -4.
      -3.虚无级
      -2.几何点级
      -1.低维级
      0.基本粒子级
      1.分子级
      2.爆细菌级
      3.爆蚂蚁级
      4.人类级下级(柔弱小女孩)
      5.人类级中级(正常人类)
      6.人类级上级(主要是体育健将之类,顶端可以包括爆砖级)
      7.爆墙级
      8.爆屋级
      9.爆大楼级
      10.爆街级 (以轰掉xxx步行街为标准)
      11.爆区县/小城市级(以轰掉奉节县城为标准)
      12.爆(大)城市级(以轰成都城区为标准)
      13.爆省级(或爆小国级)
      14.爆(大)国级(这里的大国至少得是印度那么大)
      15.爆大陆级
      16.洗地表级(能把地表烤干、蒸发全球海洋的级别)
      17.爆行星级(以地球为标准)
      18.爆恒星级(以太阳为标准)
      19.爆星系级(以银河系为标准)
      20.爆宇宙结构级(以可观测宇宙为标准)
      21.爆单体宇宙级(这里假设单体宇宙为无限大)


      IP属地:重庆3楼2025-02-10 22:33
      收起回复
        从单体宇宙开始,到指数塔级(ε0级量级)就是超物理域
        (ε0=ω^^ω=ω^ω^ω......ω^ω)
        之所以被称为超物理域,是因为已经超越了单体宇宙所能指代的范畴。目前人类的科学还没有证实宇宙之外的存在,因此宇宙之外已经属于“超物理”了。
        而超物理域的上限为啥设置在ε0呢?因为若不用上纯数学结构来堆叠构造(或者直接名词流强行包含),ε0以上的那一堆序数是几乎无法达到的。ε0本身也基本就是大部分超越宇宙的世界观堆叠的极限(你要是硬加上所谓的哲学堆叠那种就另当别论了,我和你比不了捏)
        超物理域也分为如下分域:1.单体域(爆单体~爆多元)2.多元域(爆多元~超多元)3.高级宇宙域(超多元~无限盒子)4.多层指数域(无限盒子~指数塔)


        IP属地:重庆4楼2025-02-10 22:56
        回复
          单体宇宙在这里为无限大宇宙,在超限序数中记为ω
          而两个单体宇宙就记为ω+ω
          一个多元宇宙有无限个单体宇宙,就是ω^2
          对应地,两个多元宇宙就是ω^2+ω^2
          无限多元宇宙就是ω^3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单体宇宙称之为0级宇宙,多元宇宙称之为1级宇宙(这样一个1级宇宙就有无限个0级宇宙了),那么无限多元宇宙就是2级宇宙。
          于是,我们很容易得出无限盒子了。
          无限个0级宇宙构成一个1级宇宙,无限个1级宇宙构成一个2级宇宙,无限个2级宇宙构成一个3级宇宙......以此类推.......重重无尽......ω级宇宙就是无限盒子。


          IP属地:重庆5楼2025-02-10 23:02
          收起回复
            如果我们在无限盒子外部再套一层盒子,那就是ω^(ω+1)。对应地,这就是ω+1级宇宙
            再套一层,就是ω^(ω+2),然后就是ω^(ω+3)......套了无限层,就是ω^(ω+ω)
            我们可以把上述过程重复无限次,那就是ω^ω^2,这就是无限层无限盒子。


            IP属地:重庆6楼2025-02-10 23:16
            回复
              这是搬运自 https://tieba.baidu.com/p/9189306020 5楼的内容
              我们把无限层无限盒子记为[1,0]层无限盒子, 再套一层就变成了[1,1]层无限盒子(对应ω^(ω^2+ω), 再套无限层呢? 就是[2,0]层无限盒子, 对应ω^(ω^2+ω+2)
              很简单, [1,0,0]层无限盒子对应ω^ω^3, 而[1,0,0,0]层无限盒子对应ω^ω^4
              有些世界观. 会定义世界等级的概念, 类似于:
              0级世界 ω
              1级世界 ω^2
              2级世界 ω^3
              (上述均为0阶世界)
              1阶世界 ω^ω
              1阶1级世界 ω^(ω+1)
              2阶世界 ω^(ω*2)
              (以上均为0段世界)
              1段世界 ω^ω^2
              1段0阶1级世界 ω^(ω^2+1)
              1段1阶世界 ω^(ω^2+ω)
              2段世界 ω^(ω^2+ω^2)
              (以上均为0星世界)
              1星世界 ω^ω^3
              (以上均为0品世界)
              1品世界 ω^ω^4
              算了, 穷尽一切名词, 搞什么世界等级, 也只有在ω^ω^ω内打滚


              IP属地:重庆7楼2025-02-10 23:20
              收起回复
                废话不说这么多,我们如何达到ε0呢?
                首先,我们还是要叠出一个无限盒子,记为“第一个魔盒”。
                然后,我们定义“第二个魔盒”,这个魔盒有很多层,每一层包含了无穷多个比它低一层的东西,最底层的东西是单体宇宙。那么它有多少层呢?(”第一个魔盒“包含的单体宇宙个数)层。
                同样,我们可以用相似的办法定义“第三个魔盒”,它有(”第二个魔盒“包含的单体宇宙个数)层。
                然后是第四个魔盒,第五个魔盒......最后第ω个魔盒就是ε0


                IP属地:重庆8楼2025-02-10 23:24
                回复
                  2025-08-12 17:12: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超物理域后面是什么?数学域?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2-11 23:31
                  收起回复
                    然后,我们进入了数学域。ε0及其以上的东西,直到小超越基数·(所谓的绝对无穷)都是数学域的范围。这个层次的强度主要体现在角色数学层次的堆叠,要用数学方式来堆叠,而不是超物理域那种直接硬叠。
                    数学域内部层级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具体而言,数学域内部也有很多分域
                    1.小可数序数域(ε0到ω1CK,其中内部仍然可以细分,这个下一层楼再细说)
                    2.大可数序数域(ω1CK到阿列夫一)
                    3.不可数域(阿列夫一 ~ 幂容许基数)
                    4.超不可数域(幂容许基数~不可达基数)
                    5.大基数域(不可达基数以上)


                    IP属地:重庆10楼2025-02-12 16:49
                    回复
                      其中,小可数序数域内部还可以有如下分层
                      序数超运算层: ε0~φ(ω,0)
                      Hydra模式层: φ(ω,0)~ψ(Ω_ω) 顺便提一句,ψ(Ω_ω)就是BO, 也是PTO(Π11-CA0)
                      ψ(Ω_ω)~PTO(Z2)
                      PTO(Z2)~PTO(ZFC)
                      PTO(ZFC)~ω1CK


                      IP属地:重庆11楼2025-02-12 16:53
                      回复
                        下面直接开始枚举层级
                        ε0=φ(1,0)
                        ε0^ε0
                        ε1
                        εω
                        ζ0=φ(2,0)
                        ε(ζ0+1)
                        ζ1
                        ζω
                        φ(3,0)
                        φ(ω,0)
                        Γ0=φ(1,0,0)
                        φ(1,0,0,0)
                        SVO=φ(1@ω)=ψ(Ω^Ω^ω)
                        LVO=ψ(Ω^Ω^Ω)
                        BHO=ψ(Ω^^ω)
                        BO=ψ(Ω_ω)=PTO(Π11-CA0)
                        ψ(Ω_Ω)
                        EBO=ψ(ψ_I(0))
                        JO=ψ(ψ_I(I^^ω))
                        ψ(ψ_I(1,0)(0))
                        SRO=ψ(M^^ω)
                        RO=ψ(K^^ω)
                        SSO=ψ(T^^ω)=PTO(KP+Πω-ref)
                        LSO
                        ψ(C(1;;;0)^^ω)
                        SDO=ψ(C(1{ω}0))=0-Y(1,4,9,10)
                        LDO=0-Y(1,4,9,13)
                        0-Y(1,4,9,16)
                        0-Y(1,4,10)
                        PTO(Π12-CA0)=0-Y(1,5)
                        PTO(Π13-CA0)
                        PTO(Z2)
                        PTO(Zω)
                        PTO(ZFC)
                        ......
                        ω1CK


                        IP属地:重庆12楼2025-02-12 17:18
                        回复
                          ω1CK之后, 阿列夫一之前还有很多东西
                          ω2CK
                          ωωCK
                          φ(1,0)CK
                          φ(1,0,0)CK
                          φ(1@ω)CK
                          递归I序数
                          递归M序数
                          递归K序数
                          Πω-ref序数
                          稳定序数
                          ITTM序数
                          rayo函数增长率序数
                          等等


                          IP属地:重庆13楼2025-02-12 17:20
                          收起回复
                            现在更新不可数层级和超不可数层级吧
                            阿列夫一=实数集的势
                            阿列夫二=平面曲线集的势
                            阿列夫三 (目前找不到集合与之对应, 目测为三维空间内所有曲面集合的势)
                            阿列夫ω
                            阿列夫阿列夫一
                            阿列夫不动点=Φ(1,0)
                            Φ(1,0,0)
                            Φ(1@ω)
                            ......
                            幂容许基数 (阿列夫数的任何堆叠的极限)
                            第二个幂容许基数
                            第ω个幂容许基数
                            幂递归I基数 (幂容许基数任何堆叠的极限)
                            幂递归M基数
                            ......
                            世界基数 (一个巨大无比的基数k,满足Vk=|ZFC。我们把这个k叫世界基数.Vk=|ZFC说明k的存在见证了ZFC是一致的,但根据哥德尔不完备定理,ZFC不能证明自身的一致性,所以k的存在超越了ZFC可证明的东西 ) (需要注意的是, 世界基数比下面提到的不可达基数小)


                            IP属地:重庆14楼2025-02-12 17:32
                            收起回复
                              2025-08-12 17:06: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细说不可达基数层级的枚举吧
                              不可达基数是一众正则、极限、不可数的。其中,正则就意味着他的共尾度等于他本身。
                              I就是最小的不可达基数,I_2是第二小的不可达基数
                              需要注意的是,I_ω>sup{I, I_2, I_3...}, 后者共尾度为ω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1-I(二阶不可达基数,别问我为什么是二阶,因为0-I是一阶),将所谓的不可达基数一族再一次进行不可达性质的叠加,就是1-I(二阶不可达基数).
                              二阶不可达基数下有自身那么多个数个不可达基数
                              显然,I_ω远不如二阶不可达基数,它之下只有ω个不可达基数。
                              需要注意的是,1-I>α→I_α,后者的共尾度为ω,是不正规的。一个二阶不可达基数首先得说不可达基数,就得是正规的。
                              同样,2-I(三阶不可达基数)之下有自身那么多个数个1-I(二阶不可达基数)。
                              然后是3-I,4-I......
                              接着是ω-I,最小的是任意阶不可达基数的基数
                              再接着就是超不可达基数,当一个基数k是超不可达基数的时候,它是k-不可达基数(这意味着它的阶数等于其本身)
                              以此类推,我们还有2-超不可达基数(它之下有其本身个超不可达基数)
                              3-超不可达基数,4-超不可达基数,ω-超不可达基数......
                              接着,又可以有超超不可达基数(当一个基数k是超超不可达基数的时候,它是k-超不可达基数)
                              然后超超超不可达基数,超超超超不可达基数......
                              顺带提一嘴,1-I可以用I(1,0)表示,2-I可以用I(2,0)表示, 然后超不可达基数是I(1,0,0), 超超不可达基数是I(1,0,0,0).(因此我们还可以有I(1@ω)甚至α→I(1@α)之类的东西) 注意,这种I数阵的计法不能和φ函数搞混, 后者进位是简单不动点, 前者得"不可达点"
                              之后, 还有I序列扩展的容许点, 乃至不可达点等.......
                              然而, 这个东西都远比不上下面出现的东西......


                              IP属地:重庆15楼2025-02-12 18: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