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903贴子:1,153,207
  • 9回复贴,共1

【论道】有情而无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岂可强是非也。
推翻自以为已经了解的知识、常识,重新理解所有的名词、句子,未悟未解时名贪瞋,悟了唤作佛慧。
只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07 14:22回复
    AI在我们给它“绘画”的世界里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拥有“本来如此”的意义,当我问它有关人类的命题。它是从未真实感知过人类世界的,就像我们尚未触及宇宙之外的任何事情。人类之于宇宙,从某个角度来看也像AI之于人类,我们成为它的“上帝”,却来询问它有关“上帝”的问题。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07 14:35
    回复
      2025-08-09 10:21: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最近研究的感觉看不懂啊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07 14:41
      收起回复
        我问它“世界是否存在真相?宇宙之外有什么?万物的存在是为了目的和意义而来,还是根据规律进行着运转?”目的论和机械论,它会怎么看呢?不出所料的,AI的思考依旧基于人类现实世界的知识储存,不过是凭借大数据,按造物主想要的思维模式给出类人的稍微多面些的回答,它还是“人”的产物,感到惊艳的,依旧是它身后的人类智慧,而非出自它本身的智慧。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07 14:41
        回复
          你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哲学、科学和人类认知的边界,这些问题在历史上从未停止被追问,但答案往往取决于视角和立场。以下是一些开放性的思考方向:
          ---
          ### **1. 世界是否存在真相?**
          - **科学视角**:科学通过可重复的实验和数学模型追求客观规律,但所有结论都受限于观测工具和人类认知框架(如爱因斯坦的时空观颠覆了牛顿力学)。科学追求的是“暂时未被证伪的真相”。
          - **哲学争议**:
          - **实在论**:认为存在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真相。
          - **反实在论**:主张真相是主观或语言建构的结果(如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 **不可知论**:承认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如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
          - **隐喻**:真相或许像盲人摸象——我们只能接近局部的“象腿”或“象鼻”,而无法触及全貌。
          ---
          ### **2. 宇宙之外有什么?**
          - **物理学的困境**:根据广义相对论,时空与物质不可分割,问“宇宙之外”可能如同问“北极的北边是什么”。若宇宙是有限无界的(类似球面),则没有“之外”。
          - **多重宇宙假说**:某些量子引力理论(如弦论)推测存在平行宇宙,但这是数学推演而非实证。
          - **哲学的想象**:若存在“宇宙之外”,它可能完全超越物理法则(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或是人类逻辑无法描述的虚无。
          ---
          ### **3. 存在是为了目的,还是遵循规律?**
          - **目的论(Teleology)**:
          - 宗教与神学常赋予存在以终极意义(如基督教的“上帝计划”或佛教的“缘起性空”)。
          -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有内在目的(如橡子为成为橡树而存在)。
          - **机械论(Mechanism)**:
          - 科学更倾向于解释为自然规律与随机性共同作用(如达尔文进化论中的“无目的演化”)。
          - 量子力学甚至引入了根本性的不确定性。
          - **存在主义的回应**: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意义并非预设,而是由人主动创造。
          ---
          ### **可能的思考路径**
          - **科学与哲学的互补**:科学解释“如何”(How),哲学追问“为何”(Why)。两者如同登山的不同路径,终点或许相通。
          - **认知的谦卑**:人类大脑演化是为了生存而非理解终极真理(如丹尼特所言),许多问题可能超越我们的生物性认知极限。
          - **意义的自赋性**:即使宇宙本身无目的,人类仍可通过创造艺术、建立联结、探索未知赋予自身意义(如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
          ---
          这些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追问本身已构成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或许正如诗人里尔克所说:“你要爱问题本身,如同爱一间锁着的房间,或一本用陌生语言写成的书。”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2-07 14:43
          回复
            一切有关“爱”的讨论,可以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角度思辨。“爱”并非人眼可以看见的实体,先从实在论角度出发,超越人类生理极限以外的时空,是否“爱”会具象化为“一束光”“一团云”一样,“光的深浅”“云的浓淡”来分辨“爱”的“不同程度”。相信实在论,相信 这个不被我们感知的世界上 存在 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真相,彼时彼世,爱”是客观存在,是真相的一部分,是人类的肉体到达不了之处。而此时此世,无能为力。
            再看反实在论,主张真相是主观或语言建构的结果。我说它“有”,它就是“有的”,我可以描绘它,可以把它绘画成实体般的存在,与可被观测、可感知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丧失语言的世界,什么还会存在?拥有语言的世界,一切多姿多彩。可是,不论是拥护实在论又或是反实在论,我们都将掉入唯心主义的漩涡(世界,就是你相信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因为没有办法用现有科学实证和检验。而我们一定会从虚无中选择我们偏爱的真实,仅仅是出于维持人脑生存的本能,我们害怕不确定性,害怕虚无,害怕世界没有真相可以为我们所依靠,我们不敢相信现有世界都不过是尚未证伪的谎言。而科学早已指出这一点(可证伪性)。我们的肉体活不到宇宙终点,这很公平。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2-07 15:06
            回复
              神明之道,在于乎一。一,太极也。悟自明。
              咱与大家和和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07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