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孙先生根本就不是五族共和的发明者,五族共和这思想也不是他发明的。现在网上喜欢拿孙先生《临时大总统宣言》断章取义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爲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爲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孙中山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
孙先生是英雄不假但也是政治人物,一个政治人物,为了应付当时复杂的情況,都不免表現出了多面性。就像反蒙元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说些认可前朝的话是一样的。
要真正了解一个政治人物的思想,就必須拿出更多的证据,不能光拿一句话以偏概全。
孙中山在明孝陵祭拜朱元璋
先说说;五族共和最早的出处,并不是孙中山先生提的,是满清两名八旗子弟托忒克•端方,爱新觉罗•载泽在《条陈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
托忒克•端方
爱新觉罗•载泽
满清提出什么“满汉一家亲”这样的口号就是看自己统治摇摇欲坠,想给汉人一些小恩小惠来给自己续命。十分虚伪无比假惺惺。
并且,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一批滿族留日學生爲主,在東京、北京創辦《大同報》及《北京大同日報》,声称“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而他們的倡导,也得到了蒙古族的响应。1912年底,由蒙古族的巴达尔胡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蒙文大同報》,以宣傳“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就是那么来的,先生作为革命者怎么会支持,先生一生都反对五族共和。
“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kmt本部会议的演说》
“現在說五族共和,實在這五族的名詞很不切當。”
——孙中山19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中國kmt本部會議的演說》
“所谓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语。盖藏、蒙、回、满皆无自卫能力。发扬光大民族主义,而使藏、蒙、回、满同化於我汉族,建设一最大之民族国家者,是在汉人之自决。吾人若以救国為己任,则仍当坚持民族主义,实行收回已失之土地与国权,始能与日本、暹罗同為东亚之独立国。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也。”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相关演讲》
综上所述,可知孙先生的意思不是处处给特权,无底线优待,打压汉族的所谓多元“中华民族”概念,而是以汉族为本位,废除那些族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统一归化到汉文化。
孟子曰:吾闻以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
先生就是以夏变夷的意思,虽然看似向现实妥协,可是没有脱离华夏,华夷之辨的汉本位思想。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爲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爲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孙中山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
孙先生是英雄不假但也是政治人物,一个政治人物,为了应付当时复杂的情況,都不免表現出了多面性。就像反蒙元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说些认可前朝的话是一样的。
要真正了解一个政治人物的思想,就必須拿出更多的证据,不能光拿一句话以偏概全。
孙中山在明孝陵祭拜朱元璋
先说说;五族共和最早的出处,并不是孙中山先生提的,是满清两名八旗子弟托忒克•端方,爱新觉罗•载泽在《条陈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
托忒克•端方
爱新觉罗•载泽
满清提出什么“满汉一家亲”这样的口号就是看自己统治摇摇欲坠,想给汉人一些小恩小惠来给自己续命。十分虚伪无比假惺惺。
并且,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一批滿族留日學生爲主,在東京、北京創辦《大同報》及《北京大同日報》,声称“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而他們的倡导,也得到了蒙古族的响应。1912年底,由蒙古族的巴达尔胡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蒙文大同報》,以宣傳“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就是那么来的,先生作为革命者怎么会支持,先生一生都反对五族共和。
“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kmt本部会议的演说》
“現在說五族共和,實在這五族的名詞很不切當。”
——孙中山19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中國kmt本部會議的演說》
“所谓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语。盖藏、蒙、回、满皆无自卫能力。发扬光大民族主义,而使藏、蒙、回、满同化於我汉族,建设一最大之民族国家者,是在汉人之自决。吾人若以救国為己任,则仍当坚持民族主义,实行收回已失之土地与国权,始能与日本、暹罗同為东亚之独立国。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也。”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相关演讲》
综上所述,可知孙先生的意思不是处处给特权,无底线优待,打压汉族的所谓多元“中华民族”概念,而是以汉族为本位,废除那些族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统一归化到汉文化。
孟子曰:吾闻以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
先生就是以夏变夷的意思,虽然看似向现实妥协,可是没有脱离华夏,华夷之辨的汉本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