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吧 关注:34,732贴子:419,395
  • 15回复贴,共1

孙中山对“五族共和”批评与否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孙先生根本就不是五族共和的发明者,五族共和这思想也不是他发明的。现在网上喜欢拿孙先生《临时大总统宣言》断章取义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爲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爲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孙中山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
孙先生是英雄不假但也是政治人物,一个政治人物,为了应付当时复杂的情況,都不免表現出了多面性。就像反蒙元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说些认可前朝的话是一样的。
要真正了解一个政治人物的思想,就必須拿出更多的证据,不能光拿一句话以偏概全。
孙中山在明孝陵祭拜朱元璋
先说说;五族共和最早的出处,并不是孙中山先生提的,是满清两名八旗子弟托忒克•端方,爱新觉罗•载泽在《条陈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
托忒克•端方
爱新觉罗•载泽
满清提出什么“满汉一家亲”这样的口号就是看自己统治摇摇欲坠,想给汉人一些小恩小惠来给自己续命。十分虚伪无比假惺惺。
并且,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一批滿族留日學生爲主,在東京、北京創辦《大同報》及《北京大同日報》,声称“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而他們的倡导,也得到了蒙古族的响应。1912年底,由蒙古族的巴达尔胡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蒙文大同報》,以宣傳“五族共和”。
五族共和就是那么来的,先生作为革命者怎么会支持,先生一生都反对五族共和。
“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1920年孙中山《在上海kmt本部会议的演说》
“現在說五族共和,實在這五族的名詞很不切當。”
——孙中山1920年11月4日《在上海中國kmt本部會議的演說》
“所谓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语。盖藏、蒙、回、满皆无自卫能力。发扬光大民族主义,而使藏、蒙、回、满同化於我汉族,建设一最大之民族国家者,是在汉人之自决。吾人若以救国為己任,则仍当坚持民族主义,实行收回已失之土地与国权,始能与日本、暹罗同為东亚之独立国。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也。”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相关演讲》
综上所述,可知孙先生的意思不是处处给特权,无底线优待,打压汉族的所谓多元“中华民族”概念,而是以汉族为本位,废除那些族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统一归化到汉文化。
孟子曰:吾闻以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
先生就是以夏变夷的意思,虽然看似向现实妥协,可是没有脱离华夏,华夷之辨的汉本位思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07 13:48回复
    “(孙中山先生)虽为本族之英雄,而其为英雄也,决不可以本族限之,实为世界之大人物。彼之理想,彼之抱负,非徒注眼于本族止也。欲于全球之政界上,社会上开一新纪元,放一大异彩。
    后世吾不知也,各国吾不知也,以现在之中国论,则吾敢下一断辞曰: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斯言也,微独吾信之,国民所公认也。”
    ———陈天华1905年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08 02:01
    回复
      2025-08-08 08:56: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孙先生口号不是驱除鞑虏吗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2-12 21:3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2-12 21:44
        回复
          孙先生一直是坚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22 12:46
          回复
            你说的没错!孙文是主张“汉地十八省建国”的,所以他多次表达过把满蒙让给小本子的强烈愿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23 01:12
            收起回复
              你们搞点资本主义吧.png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23 07:53
              回复
                五族共和是谁提出的
                孙中山
                五族共和的理念最早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并在辛亥革命后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以下是关于五族共和提出的详细背景和过程:1
                孙中山的提出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发表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明确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此为民族之统一”。这一宣言标志着五族共和理念的正式提出,并成为中华民国民族治理的基本宪政制度架构。,,,,,不懂别瞎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3 11:26
                回复
                  2025-08-08 08:50: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要发表一些没根据的文章,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3-23 11:27
                  回复
                    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迫放弃“天下共主”的地位,接受了五族共和的理念。孙中山在《宣告各友邦书》中进一步强调,要平等对待各族人民,凡是在中华民国法律权威下安居乐业的满族人民,都应当一视同仁,受到中华民国的保护。此外,孙中山在给蒙古王公和满族贵族的电报中,明确阐述了五族共和思想,提出消灭专制并不是对满族的敌意,而是迎合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
                    其他支持与传播
                    五族共和的理念也得到了满洲贵族和蒙古贵族的支持。例如,满洲贵族托忒克•端方和爱新觉罗•载泽在《条陈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中提出“滿漢之界宜歸大同”,并倡导“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1912年底,蒙古族的巴达尔胡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蒙文大同报》,以宣传五族共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3-23 11:28
                    回复
                      思想渊源
                      五族共和的理念并非孙中山个人忽然转变的产物,而是清末以来立宪派、革命派在民族观论争上几经交锋、对话后所达致的结果。例如,早在1907年,立宪派代表人物杨度在《金铁主义》中提出“五族合一”、“五族一家”等概念,这些思想后来被革命派吸收,形成了五族共和论。
                      综上所述,五族共和的理念由孙中山正式提出,并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传播。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3-23 11:29
                      回复
                        五族共和是正确的,但五族合归汉也是正确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5-03-23 12:28
                        回复
                          当时影响因素太多了!
                          儒家的一些糟粕思想影响,不安分子的花招,满遗的挑唆!
                          导致,孙先生没能完全按照自身意愿发布宣言!
                          这也是没完全清算螨清的原因!
                          更是没能恢复汉衣冠的原因!(当然,和断代几百年以及经济问题也有很大关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5-05 1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