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吨位是海军舰艇分级的重要标准,这既有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历史影响力的惯性作用,也是因为在近20年信息技术大爆发之前,传统的机械工业和半导体产业遵循着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唯有足够的体量,才能承载足够高性能的动力系统以及船电系统(尤其是雷达和反潜),并承受效益递减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排水量和相应的造价上)。然而,燃气轮机的逐步成熟,使得先进驱逐舰的动力系统体量明显缩小,另一方面先进的船电系统和武器装备占造价比例在快速攀升,吨位这一传统意义上区分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的重要划分标准,逐步失效;此外近年来,由于战舰越来越贵,欧洲大爷们造不起太多船,于是开始搞创(zheng)新(huo),把N个功能整合起来,进一步模糊了战舰分级的边界。例如丹麦的阿布萨隆级支援舰,意大利的PPA大型巡逻(护卫)舰。
驱逐舰的功能划分,也呈现出一种轮回态势; 二战时的美国弗莱彻级驱逐舰,雷达和舰载武器系统完备,基本可以称为全能舰;随后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潜艇(尤其是核动力潜艇)的涌现,以彼时海军科技和武器装备水平,无法在驱逐舰这一等级实现多用途,于是开始进行拆分,美国以防空型和反潜型为主,知道斯普鲁恩斯级后期改造型号才算再次实现了多用途功能(然而此时的防空能力依然较弱),接班人伯克级初期是防空盾舰,到伯克2A成为全能建。东方阵营前期出现过对舰攻击为主型型号,例如火炮型驱逐舰56型,以及装过狗鱼导弹的56M/56EM;随后也转为发展反潜型为主,并逐步开始加装导弹、适度兼顾防空能力。整体上,虽然苏联时期对舰导弹发展水平远高于美国,但是驱护舰上能安装的最小导弹也是冥河,体积和重量大,攻击效果不理想,70年代苏联也没有将反舰作为驱逐舰的主要任务;至80年代,现代级和无畏级称为苏系大批建造驱逐舰的谢幕曲,现代级侧重区域防空并有一定的反舰能力,无畏级侧重反潜并可以提供一定的近距离防空。
以历史视角追溯从50年代开始的近80年近代驱逐舰发展史,楼主感觉所谓的“全能”没有意义,因为战场态势和威胁发生了极大变化,潜艇目前除了极少数国家的先进型号,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威胁,小国的潜艇更多是一种微弱的存在,猎杀潜艇的主力应该是航空兵(包括反潜机、直升机、无人机) ,同时用先进驱逐舰反潜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几十亿人民币或者更多美/欧元的先进装备承担这种任务费效比极低。当代驱逐舰更应该关注的任务首先一定是防空,其次是对舰、而且除了中美等少数国家,有自卫性对舰能力即可。适度的任务划分可以压缩驱逐舰不必要的功能以及排水量,并相应降低造价。
50-60年代驱逐舰很多都是缝缝补补用着,排水量基本在3000吨左右;70年代驱逐舰主流在4000-5000吨,晚期斯普鲁恩斯级冒了头,满载上升到7800吨,但是这基本属于例外;80年代大驱水涨船高,排水量普遍上升到7000-8000吨(不要说中国,那时候我们就是菜);90年代-00年代,全世界海军基本都是假日期,大家躺平过日子。直到2010年后,尤其是2014年中国的052D下水后,东大开始给世界一点新的压力。来啊,赛艇哦,除了055,新的大驱平台应该早就做了预研,期待尽早看到崭新的8500吨平台。
驱逐舰的功能划分,也呈现出一种轮回态势; 二战时的美国弗莱彻级驱逐舰,雷达和舰载武器系统完备,基本可以称为全能舰;随后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潜艇(尤其是核动力潜艇)的涌现,以彼时海军科技和武器装备水平,无法在驱逐舰这一等级实现多用途,于是开始进行拆分,美国以防空型和反潜型为主,知道斯普鲁恩斯级后期改造型号才算再次实现了多用途功能(然而此时的防空能力依然较弱),接班人伯克级初期是防空盾舰,到伯克2A成为全能建。东方阵营前期出现过对舰攻击为主型型号,例如火炮型驱逐舰56型,以及装过狗鱼导弹的56M/56EM;随后也转为发展反潜型为主,并逐步开始加装导弹、适度兼顾防空能力。整体上,虽然苏联时期对舰导弹发展水平远高于美国,但是驱护舰上能安装的最小导弹也是冥河,体积和重量大,攻击效果不理想,70年代苏联也没有将反舰作为驱逐舰的主要任务;至80年代,现代级和无畏级称为苏系大批建造驱逐舰的谢幕曲,现代级侧重区域防空并有一定的反舰能力,无畏级侧重反潜并可以提供一定的近距离防空。
以历史视角追溯从50年代开始的近80年近代驱逐舰发展史,楼主感觉所谓的“全能”没有意义,因为战场态势和威胁发生了极大变化,潜艇目前除了极少数国家的先进型号,已经没有什么太大威胁,小国的潜艇更多是一种微弱的存在,猎杀潜艇的主力应该是航空兵(包括反潜机、直升机、无人机) ,同时用先进驱逐舰反潜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几十亿人民币或者更多美/欧元的先进装备承担这种任务费效比极低。当代驱逐舰更应该关注的任务首先一定是防空,其次是对舰、而且除了中美等少数国家,有自卫性对舰能力即可。适度的任务划分可以压缩驱逐舰不必要的功能以及排水量,并相应降低造价。
50-60年代驱逐舰很多都是缝缝补补用着,排水量基本在3000吨左右;70年代驱逐舰主流在4000-5000吨,晚期斯普鲁恩斯级冒了头,满载上升到7800吨,但是这基本属于例外;80年代大驱水涨船高,排水量普遍上升到7000-8000吨(不要说中国,那时候我们就是菜);90年代-00年代,全世界海军基本都是假日期,大家躺平过日子。直到2010年后,尤其是2014年中国的052D下水后,东大开始给世界一点新的压力。来啊,赛艇哦,除了055,新的大驱平台应该早就做了预研,期待尽早看到崭新的8500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