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办资深材料狗的成长历程:第一年:跟资深秘书学习期。偶尔写写短篇信息。东抄抄,西看看,好不容易一个月写完调研文章,发展被师傅改的面目全非。于是,校对材料、打电话成了日常。第二年:跟一个副职做小秘。能够初步了解材料的写作方式,可以进行简单的撰写,基本都是拿部门的来用。偶尔连夜加班赶次日开会讲话稿,有朋友、家人聚会匆匆结束,赶到办公室做一夜,没有憋出几个字。办公室副主任经常提前一个小时前来救急,毕竟副职也是领导。第三年:初步掌握门路,已经可以独自完成简单材料和办文、办会。但是对于重要材料还得副主任把关、修改。同时,在办公室打打杂,也会了解其他常识。期间,上级对口部门学习,科长的水平和效率很高、很是佩服。第四年:跟随一个务实、水平较高、脾气古怪领导。要求高:改材料、打电话、调研成了日常。“继续改、你就是搬运工、说了很多次,不会分析吗”成为领导的口头阐,偶尔领导还会一起加班。但是对自己来讲进步算快,至少学会了思考和了解。第五、六年:学会了用领导的思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如何把握材料方向,甚至对每个材料都自我加压,已经形成习惯。第七、八年:外放其他单位,被称为笔杆子,其实自己也就懂那么一丢丢。只是遇到材料问题,有底气、有资本。第九年:到党委重要部门工作,一、二把手讲话都会有意倾听、认真记录,偶尔记住妙语和想法。被戏成为大神,主业、非主业,甚至领导个别材料都会参与,找到了存在感,最后发现只会写、不会说,其实都是大饼惹的祸。第十年:主要承接重大材料和领导主抓的亮点项目、典型做法,可以带着同事深入基层调研,改进方式,提炼总结,以形成文章或视频向上推广。了解到站起来会说、坐下去会写的重要性。但是还是不想说、不愿说,因为已经看惯了时事。第十一年至十四年:兜兜转转几个部门,大家都说写材料的人稀缺,其实自己认为没啥,可能已经习惯了写材料和改材料的路上。反正自己有一技傍身,站的正、立得住。第十五年:在干部调整、人事任免中逐渐失去了方向,在待遇可以的情况下,于是找了个清闲单位苟活,不想参与无效社交,不想逢迎拍马,不想慢病缠身。后期:看到曾经风光者、高位者、掌权者应声落马,方知祸福相依。不会有随时暴雷和下课的风险,也会安心工作,把本质工作干好就是最大的安慰,偶尔也会在网上吐槽,帮帮身边人和照顾好家人是中年重要的事。写在最后:其实材料人相对有思路、有想法、有基础,但是他们不想说、不愿说,只是没有遇到那个所谓的伯乐,也看惯了官场百态和水煮沉浮,慢慢心安理得和调成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