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巨影巨迷吧 关注:4,120贴子:725,560
  • 3回复贴,共1

为什么《癌》的舆论反复会让理解的人更欣赏《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早以前在网易云评论区截到的观点。就是这样。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06 19:23回复
    癌最初是艺术展上的视觉装置音乐。14年又搬上音乐颁奖典礼的舞台。那时候没人骂都是赞扬怎么6年后舆论被操弄恶评蜂拥了呢?而现在又怎么渐渐平反了呢?
    如果说癌最初只是艺术展上的特定场域语境的演出,那感谢这么多年的舆论狂潮,使它变成了真正的行为艺术。癌的“癫痫”侧面反映着整个虚拟社会的癫痫,癌的“脑癌”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大众艺术的脑癌,所有从中不断增殖的病态社会舆论非议争论呐喊合谋完整了这个后现代主义命题作品。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06 19:41
    回复
      2025-08-10 15:29: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以说,癌细胞谋杀宿主的方式,就是虚拟谋杀实在的方式,就是纯信息事件谋杀主体的方式,即增殖。依靠对自身的不断增殖,纯信息事件完成了对主体的挤压,崩解和置换,新的表象取代了旧的表象,虚拟取代了实在。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11 19:54
      回复
        我们追溯《癌》这个作品内涵的增殖,即其意指随时间而流动扩延,始于14年“明天的派对”主题艺术展。华晨宇当年参与合作的新媒体装置名为《cancer baby》,原作者有意将“cancer”和“baby”这两个极端反差的词关联成一个词组,同时在视觉媒体中激进地利用高饱和色彩,音乐(蒸汽波)和文本把“癌”和“爱”这两个中文谐音但语义冲突的概念等同植入,以此来构建出作者后现代视野里那迫近的属于信息时代的恐怖末日——“明天的派对”。在这个恐怖的末日中,世界运转着它自己的狂欢模型,世界是一个荒诞的语言学玩笑,是一个完全由信息符号填塞的虚拟现实的世界,一个疯狂地吸收一切,疯狂地解构一切的世界,一个全然崩坏的世界,身体不存在了,主体被消解了,只有欲望不受躯体的钳制在在符号与符号串间流淌。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2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