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一统模型吧 关注:3贴子:11
  • 0回复贴,共1

宇宙大一统模型假说 第二章 万有引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子持续吞噬其他空间粒子的特性,导致了原子周围空间粒子的减少,空间粒子的减少意味着空间的减少。空间的减少就导致原子周围的空间粒子向原子方向集中,这个过程循环往复,这个移动的现象也不停出现。这种空间粒子向原子集中移动的现象所体现的作用力即为万有引力。在微观层面,原子越大,其需要吞噬的空间量也就越大,其对周围产生的影响也就越远,其周围空间的减少量也越大,因此这股作用力也就表现的越强。因此,万有引力和原子的大小成正比,其影响范围也和原子的大小成正比。在我们的模型设定中,原子是一个球体,在理想的状态下,原子可以同时吸收其周围的空间粒子,这就导致其周围空间的消失量相等,向其方向位移的空间也相等,在这种状态下,原子可以稳定的静止与空间中。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实是原子周围空间也会受到其他原子的影响而出现原子周围空间粒子不平均的现象,这就导致其无法静止于空间中,以及导致其吞噬空间量无法达到绝对的平衡,在原子上的表现就是其大小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万有引力的本质就是物体周围空间粒子的提前消亡导致周围空间粒子向其方向移动产生的空间位移。这种现象不单在原子上体现,在所有的空间粒子周围都能出现,只是基本空间粒子存续时间太过短暂,且其表现无法在物质层面表现,我们就不做叙述了。但有一类的空间粒子我们就必须探究了,那就是永恒粒子。永恒粒子的两面性,即一面是空间的阳面和一面是死力的阴面,这种布局就导致阳面方向的空间粒子被吞噬而瞬间消亡,阴面方向的空间粒子被加速消亡。瞬间消亡的空间粒子会导致其周围的空间粒子向其消亡处位移,于此同时新的空间粒子诞生,并随时间成长,这种变化就导致阳面方向的空间增加。而此时,阴面方向的空间粒子被加速消亡,导致这侧的空间减少。一边空间增加,一边空间减少,两边的空间变化导致永恒粒子出现向其阴面方向位移。这种现象持续不断,这个位移也不停的进行。在我们的模型设定中,空间粒子的生力和死力是同时出现并在粒子表面上不均匀分布的,阴面的死力分布也是不同的,和永恒粒子阴面死力强的部分接触的空间粒子消亡速率就快,和永恒粒子阴面死力弱的部分接触的空间粒子消亡速率相对就慢一些,这就导致永恒粒子的阴面部分空间塌缩速率也不均匀,这种空间的分布就会导致永恒粒子出现周期性的自旋现象。当永恒粒子受初始力的作用下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其自身的旋转和其自身的位移特性叠加,这个永恒粒子就出现在宏观的两点之间成直线位移,在微观层面成波动式位移。哦,可能大家已经猜到了,这些永恒粒子就对应我们认知的光子。这个波动就体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对,但只猜对了一半,不错,在这个模型中,光子就是对应永恒粒子,但永恒粒子却不单单是光子,这个我们以后会详细叙述。而永恒粒子的波动特性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波。这个模型不同于其他模型的本质区别就是引入“虚无”的概念,并且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从虚无中诞生的,这个设定极大的挑战了我们的认知和现在的科学体系,在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中,“0”的概念往往被忽视,但实际上它在理论构建和理解宇宙的运作机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宇宙起源模型中,“0”不仅是数学上的一个符号,还代表了虚无的状态,它是空间粒子诞生之前的背景,并且是粒子消亡后回归的状态。这个虚无状态是宇宙中所有粒子和结构的基础背景,没有空间尺度,也没有时间尺度,是真正的无。在粒子组合形成稳定结构(如原子)的过程中,虚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原子内部会形成一片虚无,但因为外部空间的支持而拥有了相对的空间体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虚无与存在是相对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的物质和结构。虚无是宇宙中唯一不变的背景,是宇宙所有活动的参照系。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4 17: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