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次回忆
时恒觉得最近他的暗卫统领状态不太对,以前不出任务的时候总是在自己身边,哪怕不在明处也会在暗处隐着,待自己招招手将他唤出来,两人再好一番亲昵。
但最近不知道怎么着,他身边开始没有那人的气味了,找他还要当值的暗卫去传话,时恒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又说不上来哪里有问题,毕竟暗卫统领有很多事情要做,这种情况属实情有可原,但时恒就是不高兴。
一连三四天,金秋送爽,可宫主大人实打实的不爽,不是不出来么,那他也不传唤了,没事别来找我,难道谁还想见你不成。
他是这样宽慰自己,但早上起来第一眼看见的不是林恒之了,也没有唤醒大脑的早安吻了,平时也不能义正言辞的喊人出来然后亲亲抱抱了,更别提平时吓唬人的那些小情趣了。时恒现在憋着满肚子的不爽,想把人真的扔到刑堂里去打一顿。
宫主大人顶着黑如锅底的脸整天在宫里视察,看天不蓝看树不绿,当然,看人更不爽,全宫上下顶着他一连三四天从睁眼就开始的挑刺,终于有个倒霉蛋落在时恒手里了。
事情还要从这天早上说起,时恒照常挑刺,众人照常应付,林恒之手下的一个副统领带着近些日子的来往卷宗来给时恒过目,本来是例行公事,时恒看完就能走,哪知道这些卷宗中夹杂了一份去年的卷宗,去年今天的卷宗,这种失误出现在这副统领身上让人难以置信,正巧这副统领算得上林恒之为数不多的好友,烦闷了许多天情绪无处宣泄,时恒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当即劈头盖脸将人骂了一顿。
副统领在下首跪着,时恒看着桌上的卷宗,越看越觉得奇怪,去年的卷宗应是放在别处的,怎么会和今天的搞混,手下的人是不想活了才会犯这种错误,他拿起卷宗看才想起,去年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或许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林恒之一定不会忘的大事。
其实林恒之不是他的第一批暗卫,更不是他的第一个暗卫统领,最开始他是安王手下的一个上等卫,逢时恒生辰,安王送来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暗卫,美其名曰他这个弟弟成年不久,手上没多少可用的人,而他手上恰好有一批新出的暗卫,都是可用之才,还有一个上等卫。
外人或叹兄友弟恭,但稍微处在当时时政漩涡中的人都能看明白这批人是烫手的山芋,不收面子里子都不好看,收了就是给自己埋下的祸患,这群人就是悬在时恒头上的利剑,时刻盯着时恒的一举一动。
所有人都想看时恒怎样抉择,时恒却欣欣然收下这一队暗卫,亲信当时不解他为什么收下,而不找借口搪塞过去。
“争来争去,你死我活,谁棋差一招满盘皆输,谁胜天半子荣登大宝,我对这些都没兴趣,这些人若是好好的,我也不缺几口饭,若是有想法,那个”他给亲信指了指彼时站着的林恒之说“我就用那上等卫的血和肉给安王写封感谢信送过去“,烈日炎炎下亲信打了个冷颤。
再后来东江水患,安王被派去治理水患,却没想到太子突然发难,一招釜底抽薪将安王压在皇城的私兵尽数清剿,安王被架在东江,起兵或不起,结果都一样。
至此,长达五年的两党之争在安王不幸失足落水,遗体被送回皇城告终。
有人漠然,有人唏嘘,有人一朝加官进爵,有人举家搬迁最却还是横死街头。
安王死了,原本安王送过来的那一批暗卫也被向上提交,没人清楚他们被怎么处置。但时恒留下了那个上等卫,那个时候的上等卫已经有了名字——林恒之。
时恒觉得最近他的暗卫统领状态不太对,以前不出任务的时候总是在自己身边,哪怕不在明处也会在暗处隐着,待自己招招手将他唤出来,两人再好一番亲昵。
但最近不知道怎么着,他身边开始没有那人的气味了,找他还要当值的暗卫去传话,时恒心里有些不舒服,但又说不上来哪里有问题,毕竟暗卫统领有很多事情要做,这种情况属实情有可原,但时恒就是不高兴。
一连三四天,金秋送爽,可宫主大人实打实的不爽,不是不出来么,那他也不传唤了,没事别来找我,难道谁还想见你不成。
他是这样宽慰自己,但早上起来第一眼看见的不是林恒之了,也没有唤醒大脑的早安吻了,平时也不能义正言辞的喊人出来然后亲亲抱抱了,更别提平时吓唬人的那些小情趣了。时恒现在憋着满肚子的不爽,想把人真的扔到刑堂里去打一顿。
宫主大人顶着黑如锅底的脸整天在宫里视察,看天不蓝看树不绿,当然,看人更不爽,全宫上下顶着他一连三四天从睁眼就开始的挑刺,终于有个倒霉蛋落在时恒手里了。
事情还要从这天早上说起,时恒照常挑刺,众人照常应付,林恒之手下的一个副统领带着近些日子的来往卷宗来给时恒过目,本来是例行公事,时恒看完就能走,哪知道这些卷宗中夹杂了一份去年的卷宗,去年今天的卷宗,这种失误出现在这副统领身上让人难以置信,正巧这副统领算得上林恒之为数不多的好友,烦闷了许多天情绪无处宣泄,时恒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当即劈头盖脸将人骂了一顿。
副统领在下首跪着,时恒看着桌上的卷宗,越看越觉得奇怪,去年的卷宗应是放在别处的,怎么会和今天的搞混,手下的人是不想活了才会犯这种错误,他拿起卷宗看才想起,去年今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或许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林恒之一定不会忘的大事。
其实林恒之不是他的第一批暗卫,更不是他的第一个暗卫统领,最开始他是安王手下的一个上等卫,逢时恒生辰,安王送来了一批训练有素的暗卫,美其名曰他这个弟弟成年不久,手上没多少可用的人,而他手上恰好有一批新出的暗卫,都是可用之才,还有一个上等卫。
外人或叹兄友弟恭,但稍微处在当时时政漩涡中的人都能看明白这批人是烫手的山芋,不收面子里子都不好看,收了就是给自己埋下的祸患,这群人就是悬在时恒头上的利剑,时刻盯着时恒的一举一动。
所有人都想看时恒怎样抉择,时恒却欣欣然收下这一队暗卫,亲信当时不解他为什么收下,而不找借口搪塞过去。
“争来争去,你死我活,谁棋差一招满盘皆输,谁胜天半子荣登大宝,我对这些都没兴趣,这些人若是好好的,我也不缺几口饭,若是有想法,那个”他给亲信指了指彼时站着的林恒之说“我就用那上等卫的血和肉给安王写封感谢信送过去“,烈日炎炎下亲信打了个冷颤。
再后来东江水患,安王被派去治理水患,却没想到太子突然发难,一招釜底抽薪将安王压在皇城的私兵尽数清剿,安王被架在东江,起兵或不起,结果都一样。
至此,长达五年的两党之争在安王不幸失足落水,遗体被送回皇城告终。
有人漠然,有人唏嘘,有人一朝加官进爵,有人举家搬迁最却还是横死街头。
安王死了,原本安王送过来的那一批暗卫也被向上提交,没人清楚他们被怎么处置。但时恒留下了那个上等卫,那个时候的上等卫已经有了名字——林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