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蚁巢问题
众所周知切叶蚁蚁巢都需要满足一点,保持湿度(不是定要高湿,维持一定湿度就好),由此而来目前保湿有介质湿度和空气湿度两种保湿方式。
-----------------------------------------------------
-----------------------------------------------------
1,介质湿度
目前主流的介质湿度为石膏,其次为土(土的话很宽泛,干净一点的爬宠无菌椰土红土皆可)
巢体构成大概为密封空间+介质+管道,只要满足以上三点就可以,但要切记菌群与介质之间一定要满足物理隔绝,如在菌群与土中间增加亚克力板。
优点:蚂蚁可以自主调节巢体结构到满足它们自己的生存需求,如发生堵口,用土构造巢体等行为,以此提高生存抗压弹性,比如水加多了它们会用介质吸水,湿度低了它们会用外置水源调节介质湿度,可以通过观察蚂蚁行为判断它们适宜的生存条件。
缺点:如果介质充足的情况下初期它们会用大量时间改造巢体,介质充足可能会滋生螨虫小虫子等,不过不会影响菌群,介质加废菌时间久了会发酵成恶化环境的更脏物质。,不会保持恒湿,只会保持在一个区间。
另,介质湿度为主的巢体可以在活动区提供土给它们自由开拓。
-----------------------------------------------------
2,空气湿度
目前主流的空气湿度为亚克力罐+储水介质(陶粒,吸水石,棉花或其他)组成的保湿体系,和介质湿度的主要区别在于蚂蚁是接触不到储水介质的。
巢体构成大概为连接储水介质的密闭空间+管道,除此以外作为巢体的密闭空间没有其他不相关的物体。
优点:比较省心,巢内恒湿,没有其他因素(生虫子,搬介质)影响蚂蚁发育,巢内生存条件稳定,不可控变量几乎为无。
缺点:需要设计或找人定制,蚂蚁没有其他手段调节生存空间,极端情况没有有介质的蚁群抗压性强。
-----------------------------------------------------
3,重中之重,通风
目前蚁巢其实很多都没有在乎通风这件事,但是我觉得他是非常影响芭切叶蚁群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在小群落时我观察到一点,菌群底部的密封纱网下面是被刻意挖空了的,它们把土中的蚁道延申到菌群下方便不再继续挖了。
其次,菌群在内部腐败是首先都是由最下面的菌群开始。
虽然证据还不是很确凿但直觉告诉我菌群底部也是需要通风的,至少在中小群时候是需要的。
目前的蚁巢结构决定了通风都不好,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流通空气提供氧气的需求但是没办法形成热量交换,原因是在高温情况下产生的大量热空气是上升的,而管道都是底部侧开口,这导致巢内温度居高不下直接闷熟一部分菌,另外菌本身其实是会产生热量的,蚂蚁会通过跑到通风口的方式避免热空气,菌又没长腿。
所以最理想的切叶蚁巢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上开口,在巢的上方或者上方的侧面开管道向上延申,这样会保证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循环交替。
-----------------------------------------------------
以上是目前观察蚁友的切叶巢结合自己的观察经验所得,于是在中小群下我选择由带储水的介质湿度保湿方式,至于介质本身会不会影响群落,在四个月的观察里至少中小群是不会,虫子会被驱赶,异菌会被清理,但不排除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如发生问题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