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678贴子:3,407,575
  • 0回复贴,共1

《观楞伽经记0-02观楞伽宝经搁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观《楞伽宝经》搁笔(——停笔——)记
01
【记文】
《观楞伽宝经记》,盖(——大概——)为(我释德清因)观(看楞伽)经而作(的记文)也。以(——因为——)此(楞伽)经,直(接)指(示)“众生(各自)藏识(——染污的第八识——的本质),即(是一个且仅一个)如来藏(——清净的第八识)“;显(彰阐)发”日用(——日常生活应用——的、)现前(——显现在眼前——的自觉圣智之)境界“;令其(——修行人——)随顺(——因——)观察(——觉知——)”自心现量“(之义理),(而)顿证(——立刻证得——)诸佛(所共同证得的)自觉圣智(之境界),故,名(此四卷版本的楞伽经又)名”(一切)佛语(——佛法——的核)心“。(注意,楞伽经,)非(是)文字(——有为法——之学)也,(因此,)又岂可(以)以(——凭——)文字而(理)解之(——楞伽经的义理——)哉?故,(现)今,(我释德清)不曰”(楞伽经)注疏“,而曰”观(楞伽)经记“,盖(——大概——)以(——用——我的)观(赏)游(览之)心,(来记录)所记(录的)之观(游)中(的自觉圣智之)境(界)耳。
02
【记文】
此(楞伽)经,为(能)发最上(的佛)乘(之心)者(——的修行人——而)说,(此楞伽经)所谓(的)是(——这——自觉圣智之)法,甚深奥,(因此,)少有能信(受楞伽经)者(——的修行人)。(并且,)以(——因——此楞伽经的经)文,险(绝——不容易断句),(此楞伽经的)义(理),幽(深——不容易理解),(换言之,)(我的)老师(等)宿学(——学识渊博、修养深厚的学者),(尚且)不能(给)之(——楞伽经的经文——)句读(——断句、加标点符号),(更何)况(因)遗(忘)言(语之形式而)得(知)义(理之本质),以(——因——遗忘句义之形式而)入(解)”自心现量“(之主旨)乎?(往)昔(祖师)达磨(传)授二祖(释慧可时),以此(四卷版本的楞伽经),为(修行人)心(地——思想境界——的)印(证),(但是,)自(从)五祖(释弘忍开始),教(他)人读《金刚(经)》,则此(楞伽)经,不独(——不仅——成)为文字(——有为法——之学),(而)且,又束之高阁(——被世人所不关心),(因)而,(能)知之(——四卷版本的楞伽经——)者(——的人),希(少),(对于此楞伽经的经文与义理)望崖(兴叹——无法理解——)者(——的人),众(多)矣。
03
【记文】
惟(有)我圣祖(朱元璋),以(——用——)广大(的)、不二(的)真心,(来)御(——治理——)寰宇(——天下),(朱元璋在)修文(——修治典章制度——)之(闲)暇,乃以(——用——)《楞伽(经)》、《金刚(经)》、(《心经》等)佛祖三经,以(——来——测)试僧(人是否)得(到)度(牒——出家人的身份证件),(譬)如儒(家的)科(举制度);(并且,)(朱元璋,)特(别地)命(令)僧(人释)宗泐等(人),注释之(——楞伽经),(再把楞伽经的注疏,)颁布(——公布——到)海内(——国境之内),(但是,)浸久(——长期——)而(——地——)奉行(——执行——公布楞伽经注疏)者(——的人),亦希(少)。
04
【记文】
(我释德)清,幼(年便进)入空门(——佛门),切(——务必、一定——)志(愿证得如来藏心之)向上事,(但是,)(因)未多(经)历(在)讲肆(——讲堂——讲经之事而感到惭)愧。(我)尝(——曾经——)见古人谓“文字(——有为法、名相与事相——)之学,不能洞(察——发现——)当(下——现在——的众)人之(圆成自)性(之)源,(学习佛经,)贵在悟妙(明的)自(己的如来藏)心(——圆成自性),一(旦)悟‘(诸有为法——名相与事相,公共包含自己的如来藏)心(之本质)’,则回观(——回头看——经书的)文字,如(一)推门(就)落(入)臼(槽里一样),(也就)固(然)不难(明白经书的义理)矣。“因(此),(我进)入(深)山(学)习枯禅(——静坐参禅),(一)直(静坐)至不识一字之地(——程度)。一旦脱然(——不经意、不留意——文字得)自信,(则)回视(——回头看——)诸经(书的文字),果(然)了然(——明白——诸经书的义理),(譬)如视(看)归家(的)故道(——旧路)。(但是,我释德清,唯)独(因)不能于(——给——)此(楞伽)经(断)句,(而感到)苦(——困惑)。
05
【记文】
余(——我——释得清),居(住在)海上(——海边),(当)时,(正在明朝)万历(年的)壬辰(年)夏(季期间),(我)偶(然间)患(有)足痛(的症状),(痛得)不可忍(受),因(此),(我)请此(楞伽)经,(放)置(在)案头(——几案、案桌——上),潜心(——专心——且努)力(地研)究(楞伽经的义理),忽(然——突然——间)寂尔(——寂然、肃静——得)亡身(——忘记身上的痛感),及(——到——)开卷读(大慧的一)百(零)八(问的)义(理时),(便)了然(——明白——楞伽经的义理),(譬)如视(看)白(纸与)黑(字一样分明)。(我)因(为回)忆(起往)昔(住在)五台(山的)梵师(——精通且讲解佛法的人——的)言(语),遂(——就——)落笔记(录)之(——我对楞伽经的读后感)。(记录)至(《观楞伽经记》里的)“生灭章“(之时),其(——我足痛的——病)患,(立)即(治)愈。及(——到——明朝万历年的)乙未(年)春(季),(我偶然间)因弘(扬佛)法(而)罹难(——遇到牢狱之难),(我虽然被)幽囚(——囚禁——在)困(难的)楚(国——喻指牢狱——)中,(但是,我的)一念(——一刹那——的)孤(明的智慧之)光,未(昏)昧,实(际上),(我的智光,仰)仗(——依靠——)此(楞伽经之)法门(的)威德(——既可畏又可爱——的作用)力也。
06
【记文】
(但是,后来,)顷蒙(——感谢——圣)恩(——皇帝的恩宠),(皇上派)遣(我释德清去广东的)雷阳(谪戍——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进行防守),(万历年)丙申(年)春(季),(我经)过吉州,于净土(寺)中,遇(到庐陵的)大行(——外交官员——)王公性海(——王性海),(王性海,向我)请益(——请教——)是(——这——楞伽)经,因(此),(我写)出(《观楞伽经记》的)前二章草(稿)。(王)公(性海),首(先)肯(定——同意、赞同——我所写的《观楞伽经记》的前二章草稿),遂(——于是),(王性海)以(——拿——南宋朝的释)正受(的)《(楞伽经集)注》(合)并三(种)译本(的《楞伽经》),(来)稽首(——恭敬——地)属(——嘱托——)余(——我释德清),请(我)焉(——于《楞伽经集注》与三种译本的《楞伽经》中),卒业(——完成写《观楞伽经记》的事业)。(然后,)余(——我——)携(带)之(——《楞伽经集注》与三种译本的《楞伽经》),以(——在——)是年(——这一年、丙申年——的)三月十日,抵(达雷阳的)戍所(——官员因谪戍所住的地方),于四月朔(——初一),(立)即(继续)命笔(——执笔写《观楞伽经记》)。(当)时,(正在)值(遇)其(——雷阳的——)地(方)饥(荒)且疠(疫——瘟疫),死伤(的人多到能够)蔽野(——遮盖原野——的程度),(虽然)余(——我——释德清的肉身),(犹如)坐(在充满)毒雾(的)尸陀林(——抛弃尸体之处——)中,(但是,我每)日(研)究此(楞伽)经,(甚)至忘(记)寝食(——睡眠与饮食),(最后,)了然(——明白——了楞伽经的义理),(因此,我的心灵,犹)如处(在)清凉国(——清净凉爽的地方)。
07
【记文】
至(丙申年)七月朔(——初一),甫(——刚——)完(成)半卷(《观楞伽经记》)。比(——本来——我)与(——跟——)复元(——复原、康复——后的)柯孝廉,(一起)率(领)诸父老(——父兄长辈),掩(埋)胔骼(——遗骸或尸体),(胔骼多)至四千头有奇(——余),(然后,)建(立)盂兰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通过给)幽冥(界的众生口)说(大乘菩萨的十种)戒(律之仪式),(来)普(遍地)济(度)之(——幽冥界的众生),(但是,)(当)时,(上)天乃(下)雨,(因)而,疠(疫)随(即就)止(息了),遂(——于是),令(边)地(——边境——的)蔑戾车(——对外国人的蔑称),生大欢喜心。无乃(——难道不是——上天因)借(助)此一滴(法)性(之)海(水),(而)润(泽)此焦枯(的雷阳)乎(——吗)?
08
【记文】
(后来,)余(——我——)亦(——又——因)奉(——接受——)镇檄(——官府用于声讨征伐的文书——的命令),(而)来(到)五羊(——广州),(在)东(面的)郭(——外城——里的)垒壁(——城堡),憩(——休息),又,于(丙申年)十月朔(——初一),(以我为)首,(主持声讨征伐之)事。至明年(——万历年的丁酉年——)佛成道日(——十二月初八),乃(——才——)焉(——于这一天——)阁笔(——停笔)。
09
【记文】
愚(——我——)窃(——私下——)思(考),(我)以(——因——)“(我众)多(的前)生(诽)谤(佛)法“(之)因缘,(而)感(生)”(现)今斯(——这——坐牢的果)报“,(但是,)荷蒙(——承蒙、承受——)圣恩(——皇上的恩宠),(皇上)以(——用——让我游)行(——奔走——)万里之(路),而调伏(——制伏——)之(——我的妄念),使(我)入(解)其(——我原本——)难入(解的楞伽经的义理)。(详细说,)期年(——满一年——)之内,(我四处)奔走(——急走),居半(——占据一大半的时间),(因)而,(我)能了(结——完成——)此”(前世)积劫(——累劫——的济度)广大(众生的心愿)“(之)因缘。(另外,若)非荷(——承受——)诸佛(的)神力(之)加持(——辅助),(我释德清个人又如)何能以(——用——自己的)思惟心(来)测度(——觉知——)”如来(的)自觉圣智(之)境界,乃尔(——竟然如此地深奥)“?以是(——因此),(我释德清)弥(——更加——地)感(谢)圣恩(——皇上的恩宠),(即使)析骨(——肢解我的骨骸——也)难(用来)酬(答圣恩)也。
10
【记文】
(《观楞伽经记》的草)稿(完)成(以后),(广东的)观察(使——按察使——)周公(汝登)——(号)海门,(原本)欲(要)梓(——印刷——)之(——《观楞伽经记》,(但是,后来,他)以(——因——)入贺(——入朝向皇帝庆贺),(而)未果(——没有实现——印刷《观楞伽经记》之计划)。(但是,后来,在万历年的)戊戌(年的)冬(季),适(——恰好——)侍御(——监察御史——)樊公友轩,以(——因——)建(立)储(君)(——立皇太子——之)议(——言论),(而被派遣到广东的)雷阳谪(戍——将有罪的人派到远方进行防守),(因此,樊友轩跟)余(——我——释德清),(是)同(一)伍(——伙——罪人)。(樊友轩在被派遣到广东雷阳的半)道(中),(经)过(广东的)仙城,(来)见访(——访问我释德清),(樊友轩)问(我):“雷阳(的)风景,何如(——怎样)?“余(——我——)笑(着)曰:”(风景的好坏,)在(——取决于——)人(内在的思想境界),不在(——取决于——外在的物质环)境。“因(此),(我拿)出此(《观楞伽经记》的)草(稿),(给)之(——樊友轩——)示(看),(并且,)曰:”此(《观楞伽经记》,(即是)余(——我——释德清所认为的)雷阳风景也。“(樊)公(友轩),(赞)叹曰:”(我相)信光明幢(——如来藏心——)哉!(我)愿(意)广(泛地布)施(佛)法。“遂(——于是),(樊友轩)为(了帮助我释德清印刷且)疏(通——流通我的《观楞伽经记》),(而)募(——广泛地征求——)众(人捐款资助我)。
11
【记文】
幸(好)诸宰官(——官吏)、长者(——年纪大且德高望重的人)、居士(等众人),(因)各(自都发)欢喜(心而办)成之(——资助我释德清印刷且流通《观楞伽经记》之事)。(我释德清)愿(意)将此(殊)胜(的)因(缘),回向(——返回——给)《楞伽(经)》(之)法性海(水)中,(并且,)仰凭(——凭借——佛的能)圆照(——显照而恒常寂静——的智)慧(之)光,(来)破(除)此(众生)夙愆(——旧有的罪过),早(日)登(入)解脱(——无余涅槃)。(我)冀(——希望——众人因)见闻(我轩印刷且流通《观楞伽经记》的功德而)随(同我一起欢)喜,(并且,希望大家共)同入(解)“自心现量“(之义理),共(同)转(动——宣说——)此(楞伽经之)法轮,直至未来际(——未来世之边际)。(我释德清)以(——用——)斯(——以上这——印刷且流通《观楞伽经记》之)功德,(来向)上报(答)圣恩,(向)下拔(除众生的)苦趣(——苦味),(跟众生)齐(——一起——)登(入无余)涅槃(之)彼岸耳。
12
【记文】
第(——只有——)此(楞伽)经,单(独——专门——地)破(除)外道、二乘(的)偏邪之见;令(众生)生正智(——自觉圣智);以一(个且仅一个如来藏)心,为真宗(——精髓);以摧(毁)邪(见)显(示)正(智),为大用。其(——《楞伽经》——)所破(除)之(外道与二乘的偏)执(——邪见),(都)各(自含)有所(依)据(的参考),(这些参考,)皆(记)载(在)彼(禅)宗(的经藏与论藏里),(但是,)以(——因——我现在居住在)瘴乡(——南方有瘴气的地方),(而)苦(恼于)无(禅宗的)经论(——经藏与论藏——可提供我)参考,即(是说),(无参考被我的《观楞伽经记》)所引证。(但是,我)咸(——都——)以(——用——)《(大乘)起信(论)》、《(成)唯识(论)》,(来)提挈(——理解——《观楞伽经记》的)纲宗(——要点),(并且,)务(必——一定——)在融合三(种)译(本的楞伽经的同时),(让《观楞伽经记》的)血脉(——思路——)贯通。(另外,)若夫(——至于——若)单提——直(接)指(示)——“(诸有为法,共同包含)一(个且仅一个如来藏)心(之)向上(事)“(之义理),(则其余)枝词异说(——繁冗芜杂的言论、缺乏条理和统一的言论),(都可)刷洗殆尽(——彻底地去除)。(因此,我的《观楞伽经记》,)冥契(——默契、暗中契合——)祖(师达摩的法)印(——《楞伽经》)。(因此,读者如)何(——怎么——)敢(辞)让(——推辞、拒绝——)焉(——于我的《观楞伽经记》)?因(此),(我释德清)为(读者所叙)述(的)其(——《观楞伽经记》的——)始末(——因缘),(就是)如此(——以上这样)。
(明朝)万历(年)己亥(年)季夏(——六月——)望日(——十五日),海印(寺的)沙门(——僧人——释)德清(所)记


IP属地:上海1楼2024-08-06 18: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