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吧 关注:7,007贴子:161,236

回复:河南高校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的成立,郑州师专的校门口开始悬挂两个牌子,一个是郑州师专,一个是河南经济学院(筹)。
1982年7月30日,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发文,由河南省教育厅刻制“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印章一枚,自即日起开始启用。由此,编制校舍计划、进行干部培训、建立办事机构、编制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等,各项工作在筹备组领导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师队伍的构建。筹备组主要用了四个办法来建立教师队伍:一是在郑州师专原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转化,教语文、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的,继续教授这些课程,而教政治、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则送到经济类高校学习,转教经济类专业;二是从省直机关或其他高校有财经教育背景或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中调入;三是从高校新毕业的学生中分配教师,首批从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分来19名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后来这些大学生有的留校成为教学骨干,有的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专家,当时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的薛玉莲,后来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霍彦立、胡荣涛、刘定平等老师也都成为省内外财经战线知名专家学者;四是在省内寻找一些“文革”期间散落在洛阳一拖、安钢等各条战线上有一定财经知识基础的人,调过来当教师。
除老师外,其他人员同样紧缺。比如,筹备组成立后,面临资金款项的接收和使用问题,需要尽快有会计人员,建立学校账户。时任郑州师专组织人事处处长、经济学院筹备组组织组负责人李广义,分别从郑州市帆布厂、宁夏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找了三名会计。
筹备组同志们满怀热情,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保证筹建工作有序进行。在筹备组1982年12月21日向省政府的汇报中显示,至1982年年底,共完成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建立了办事机构,基本可以正常进行工作。二、有了一支教师队伍。初步从师专现有114名教师中选到经济学院70名,接收大学毕业生19名。从本省和外省推荐和自荐教师共220名,经研究考察认为合乎条件的70名。已上报22名,调入5名,其中副教授8人。三、省计委于1982年10月25日批复下达了设计计划任务书,使筹备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四、初步拟定了工业经济、国民经济计划、统计、贸易、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等七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购置了部分教学大纲和教材。五、开办经费的渠道已疏通,1982年拨付经费30万元,1983年继续拨付。六、购置了部分图书和家具。七、4000平方米的宿舍正在施工。八、现有的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可以保证八三、八四届的招生需要。
1982年12月25日,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的请示》: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我省于1982年4月8日成立了河南财经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经半年多的筹建,目前学院已初具规模。从总的情况看,财经学院筹建工作大体就绪,招生教学条件基本成熟。为此,恳请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河南财经学院,学制四年,规模3000人,设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统计、贸易、财政、金融等七个专业。一九八三年暑期先开办国民经济计划和贸易两个专业。
三天以后,省政府召开会议,确定成立河南财经学院。会议由韩劲草、何竹康主持,郑州市主要领导和省政府相关厅、委领导参加。会议认为,自1982年4月底河南经济学院筹备组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筹建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会上还对校名问题进行了讨论,何竹康认为,名称为河南经济学院不如河南财经学院。因为财经学院涵盖的内容更广泛,要发展经济,只有计划和经济还不行,还得有财政政策的配套支持。经过讨论,就用了“河南财经学院”的名字。会议决定,以省政府的名义报请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河南财经学院。


60楼2024-12-17 15:25
回复
    1983年4月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1982】214号《关于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的请示》,国务院办公厅转来我部研究办理。经与国家计委研究,鉴于河南财经学院经过半年多时间筹建,已初步具备招生条件,因此,批准正式成立河南财经学院,由省领导。今年部分专业开始招生,设置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统计、贸易、财政和金融七个专业,学制四年,规模三千人。校址在郑州市。该校在‘六五’期间所需投资,要纳入本省‘六五’规划。”


    61楼2024-12-17 15: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