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STN工作室的锁码,趁着各位参加本次封闭线下试玩up主们的视频还未上线,先为大家科普一下我们发现的一点细节考据,权当餐前甜点,希望大家明天能够去围观我们STN工作室的还有川同学的体验视频,在此特别感谢大家!

试玩会那天各大up主发出的配图相信大家早已看过了,一共就只有4张,大家纷纷抱怨这4张新图根本解不了猴瘾,可事实上这公开的四张图中也隐藏了不少信息,那就是动歪西倒的——佛塔。


我们放大图片中歪倒的那座佛塔可以看到,上面刻有文字——“天目山普同塔”,而现实中这座“普同塔”也确有其物,该文物出自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景区——西天目山墓塔群,这里墓塔群种类制式众多,分别有元代的藏云塔、法云塔、重云塔和清代晦石塔,而图片中出现的这一座属于前面提到的藏云塔。



现实中佛塔上的文字与游戏截图的内容一样,都刻有“天目普同塔”铭文,柱体上方为石雕仿木结构建筑的六脊檐口,顶部放置的是宝瓶塔刹,正面雕有佛龛造型的造像。

看到这里,估计大伙该要问了,这么多座佛塔坐落于深山老林职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据《佛学大辞典》对普同塔的解释可知,普同塔又称普通塔、海会塔,是一处专门埋藏亡僧尸骨的地方。根据这种僧人葬制根据现在普同塔的遗存状况可以推断,大致是在宋朝时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开来的。

丁福保所著的《佛学大辞典》

而游戏科学引用的这一古迹是国内74座普同塔中最特殊的存在,光这里就有7座普同塔同建一处,并且建造年代横跨元、明、清三朝,其制式还有所不同,可以说这是能一览国内普同塔传承与延续的绝佳景观。

所以……游科为什么会扫描这么多普同塔到游戏里呢?
这次大家都知道这次up主的试玩关卡主要是黑风山地带,大伙不妨仔细想想黑风山又与僧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原著中观音禅院的僧人们因为唐三藏的袈裟起了杀人越货之心,原文写道:

和尚们起了杀心,准备放火烧死唐僧一行人,孙悟空见状用避火罩罩住了唐僧,他念动口诀,用强风催动火势,引发了观音寺大火,将寺庙烧的片瓦不存。也许游戏中的普同塔是当初被大火烧死的那一部分僧人尸骨的埋藏地,又或许是在唐僧一行人离开观音寺之后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剩下的僧人死亡?这些猜想只能等游戏正式发布后再去解析了。
文献参考:
[1].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书店,2011:2084.
[2].王学宾.普同塔:朴素生态观念下催生的僧人葬制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4):25-30.
大家好,我是STN工作室的锁码,趁着各位参加本次封闭线下试玩up主们的视频还未上线,先为大家科普一下我们发现的一点细节考据,权当餐前甜点,希望大家明天能够去围观我们STN工作室的还有川同学的体验视频,在此特别感谢大家!

试玩会那天各大up主发出的配图相信大家早已看过了,一共就只有4张,大家纷纷抱怨这4张新图根本解不了猴瘾,可事实上这公开的四张图中也隐藏了不少信息,那就是动歪西倒的——佛塔。


我们放大图片中歪倒的那座佛塔可以看到,上面刻有文字——“天目山普同塔”,而现实中这座“普同塔”也确有其物,该文物出自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景区——西天目山墓塔群,这里墓塔群种类制式众多,分别有元代的藏云塔、法云塔、重云塔和清代晦石塔,而图片中出现的这一座属于前面提到的藏云塔。



现实中佛塔上的文字与游戏截图的内容一样,都刻有“天目普同塔”铭文,柱体上方为石雕仿木结构建筑的六脊檐口,顶部放置的是宝瓶塔刹,正面雕有佛龛造型的造像。

看到这里,估计大伙该要问了,这么多座佛塔坐落于深山老林职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据《佛学大辞典》对普同塔的解释可知,普同塔又称普通塔、海会塔,是一处专门埋藏亡僧尸骨的地方。根据这种僧人葬制根据现在普同塔的遗存状况可以推断,大致是在宋朝时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开来的。

丁福保所著的《佛学大辞典》

而游戏科学引用的这一古迹是国内74座普同塔中最特殊的存在,光这里就有7座普同塔同建一处,并且建造年代横跨元、明、清三朝,其制式还有所不同,可以说这是能一览国内普同塔传承与延续的绝佳景观。

所以……游科为什么会扫描这么多普同塔到游戏里呢?
这次大家都知道这次up主的试玩关卡主要是黑风山地带,大伙不妨仔细想想黑风山又与僧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原著中观音禅院的僧人们因为唐三藏的袈裟起了杀人越货之心,原文写道:

和尚们起了杀心,准备放火烧死唐僧一行人,孙悟空见状用避火罩罩住了唐僧,他念动口诀,用强风催动火势,引发了观音寺大火,将寺庙烧的片瓦不存。也许游戏中的普同塔是当初被大火烧死的那一部分僧人尸骨的埋藏地,又或许是在唐僧一行人离开观音寺之后发生了什么变故导致剩下的僧人死亡?这些猜想只能等游戏正式发布后再去解析了。
文献参考:
[1].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书店,2011:2084.
[2].王学宾.普同塔:朴素生态观念下催生的僧人葬制研究[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4):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