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原名李持盈,字玄玄。她出生于大唐最鼎盛的时期,其祖父是唐高宗李治,祖母是女帝武则天,父亲是唐睿宗李旦,胞兄是唐玄宗李隆基。
玉真公主的童年在胆战心惊中度过。武则天晚年时,其子女为争夺皇位自相残杀,她的母亲窦德妃也被祖母杀害。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位,李持盈被封为昌隆公主。公元711年,她和姐姐金仙公主一同向父皇请求出家,唐睿宗虽不情愿但还是遂了她们的愿,并改封李持盈为玉真公主,还在长安辅兴坊为她修建了豪华的玉真观供其修行。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对玉真公主也十分宠爱,不仅在洛阳给她造了安国观,还在王屋山给她修了灵都宫。
玉真公主时常打着唐玄宗的旗号在各大宴会上活动,看到长相风流潇洒的年轻人,便会推荐给玄宗。大诗人王维和李白都曾得到过她的青睐。王维20岁时第一次进京赶考落榜,后经齐王李范引荐认识了玉真公主,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公主赏识,不久进士及第。李白30岁时来到长安,通过朋友道士元丹丘的介绍见到玉真公主,他的《玉真仙人词》给公主留下深刻印象,后被推荐给玄宗,成为御用词人,供奉翰林。但李白对官职并不满意,终日喝酒作乐,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离开长安时,玉真公主非常不舍,甚至散尽家财,辞掉公主名号去安徽宣城修道。有人认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写的就是对玉真公主的思念。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回宫后成为太上皇,玉真公主放心不下兄长,常入宫陪伴,后因宦官挑唆被唐肃宗赶出长安,一直在敬亭山修道,直到公元762年病逝。同年12月,李白也在敬亭山下当涂县去世。
玉真公主的墓志按金石录记载,是由王维的弟弟王缙撰写。关于玉真公主的墓地,有安徽敬亭山、她修行的王屋山以及官方说法万年县宁安里风栖原三种说法。
在一些文学作品或传说中,玉真公主与王维、李白之间存在着情感纠葛,但这些多为后人的猜测和演绎,并无确凿的历史依据。玉真公主在唐朝历史和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她对道教的推崇以及与文人的交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