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吧 关注:159贴子:437
  • 0回复贴,共1

故事01-感恩回望,妈妈的结肠癌之路照亮他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2018年秋季的末尾,一次看似寻常的体检却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当体检报告上那“疑似肿瘤”四个字映入眼帘,我们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撕裂。那刻,我心如刀绞,感觉整个世界都陷入了灰暗。随着11月初的确诊报告——结肠癌晚期,且已转移至肝和肺——的无情宣告,我们仿佛被推入了深渊。医生那沉重的语气和“无法手术,预计生存期18个月”的冰冷话语,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们的心上。
化疗成为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初次尝试就让母亲尝尽了痛苦的滋味。她的心脏无法承受化疗药物的猛烈冲击,每一次治疗都仿佛在与死神擦肩而过。正当我们陷入绝境、束手无策之际,身在北京的表弟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他详细介绍了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前沿的治疗技术,这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
于是,在那个寒冷的12月,我们怀揣着最后一线希望,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求医之路。
在北京的治疗过程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化疗的效果不仅显著,而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母亲体内的肿瘤明显缩小了。这一切的转机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母亲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回了笑容和生活的乐趣。

转眼到了2019年的春天,北京的医生在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后,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母亲肺部的病灶并非肠癌转移!这个消息犹如春风拂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希望。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更重要的是,她重新获得了手术的机会。
在随后的日子里,母亲顺利接受了肠道和肝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手术的成功让母亲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她的脸上再次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病魔却再次向母亲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短短六个月后,母亲的肝部肿瘤复发了。这一次,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再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途。
面对复发病灶紧邻血管、手术风险极高的情况,北京的医生们展现出了他们超凡的医术和过人的胆识。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地为母亲剥离了所有的肿瘤组织。母亲也再一次以她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病魔的侵袭。

时间来到了2020年的岁末,距离母亲的第二次手术已经过去了整整14个月。但不幸的是,病魔并没有就此放过母亲,她的肝部肿瘤再次复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们一家人并没有被打倒。相反,我们更加坚定了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决心。
在2021年年初的寒风中,母亲第三次走进了北京的手术室。手术依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母亲的身体状况也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当初老家医生所下的“18个月”的生死判决书。她的坚强和毅力不仅让我们为之动容,更让我们深感敬佩和骄傲。即使未来再遭遇复发的情况,北京的医生们也表示他们将竭尽全力为母亲进行治疗,直到她彻底战胜病魔、恢复健康为止。
望这段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抗癌之路,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激。母亲的抗癌历程不仅是对我们一家人意志和毅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对我们心中医疗水平和观念的深刻挑战与颠覆。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将详细记录下陪伴母亲走过这段不凡旅程的点点滴滴。这既是对我们一家人艰辛抗癌岁月的珍贵见证与回忆,也希望能为那些正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病友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让我们携手并进、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直至最后的胜利!
声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友之家(简称:医肿病友之家)已经3年了,三年来,我们陪伴了超过6万个病友家庭来北京看病,共同度过了许多人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我们都能见证无数无助的患者所面对的困境,深知他们的辛酸与苦楚。为了给大家提供帮助和启示,我们将整理并分享大量病友前往东肿治疗的真实经历。
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启示,为病友的抗病之路带来希望与鼓励。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信息仅供病友及家属之间交流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治疗用药的推荐。对于具体的诊疗方案,请务必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1楼2024-04-24 09: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