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日,星期天,晨曦初露。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我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轻手轻脚地走到我爸的床边,为他量体温。看到体温计上稳定的数字,我松了一口气——没有发烧。然而,他脸上的痛苦表情却让我心疼不已。他诉说着全身的骨头如同被针刺一般疼痛,尤其是膝盖,那种深入骨髓的酸痛让他难以忍受。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他,告诉他这是化疗后的必经之路,只要他坚强,过几天这些痛苦就会逐渐减轻。
中午,我化身小厨师,精心准备了一桌营养丰富的饭菜。我为我爸盛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夹上他爱吃的肉、蔬菜和鲜果。虽然化疗让他的胃口大减,但在我的鼓励和劝说下,他还是努力地一口一口吃下。每一口都似乎蕴含着他对生活的坚持和对康复的渴望。
午后,家里渐渐热闹起来。邻居和亲戚们得知我爸回家休养,纷纷前来探望。他们的到来让我爸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与他们愉快地交谈,分享着彼此的近况。趁着今天阳光明媚,我陪着他走出家门,在家附近的小路上慢慢散步,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暖和清新。虽然他的步伐有些蹒跚,但我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夜幕降临,我再次为我爸量体温。看着体温计上稳定的数字,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这一夜,他睡得格外安稳。
平静并未持续太久。4月3日,星期一,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安。
我起床后立刻冲向二楼查看我爸的情况。当我推开房门的那一刻,心中的不安变成了现实——他不在房间里。我焦急地拨打电话,得知他竟然在村里的诊所挂针。愤怒与担忧交织在一起,我立刻打电话给我妈询问情况。她的语气冲动且固执,告诉我这是村里得胃癌的人的经验之谈,化疗后难受可以挂营养针来缓解。我努力保持冷静,向她解释这种做法的潜在风险,并强调我们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她却对我的话置若罔闻,坚持己见。
我无奈地看着窗外的天空开始阴沉下来,雨滴淅淅沥沥地落下。他们出门时没有带伞,我只好拿起雨伞匆匆赶往诊所。当我推开门时,看到我爸坐在一群甲流患者中间挂着药水,而我妈则独自坐在单间里挂针刷着抖音。这一幕让我无言以对,心中的怒火更甚。我默默地为他们留下雨伞后便转身离开。
不久后,我爸骑着电瓶车带着我妈回到了家。他们似乎有些心虚地避开我的目光。我妈试图找话题与我交谈以缓解尴尬的气氛,但我却难以回应她的热情。因为早上骑电瓶车吹风淋雨我爸开始发烧了。然而我妈却依然坚持认为这是甲流反复的症状而与今天的事情无关。我无法理解她的固执和无知但此刻的我只想为我爸提供最好的照顾和支持。希望他能够尽快康复摆脱病痛的折磨。

4月4日,星期二,晨光初照。
今天,一个不容忽视的日子,我们需前往县医院,为我爸进行血常规的检查。血小板与白细胞的指数,如同晴雨表,预示着他身体的状况。同时,化疗所用的静脉置管外的薄膜也需更换。清晨,我们便匆匆踏上了前往医院的征途。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两颗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指数尚在正常范围。但医生的叮嘱如同冷水浇头,提醒我们下次检查时,这两个指数可能会有所下降。这正是我之前所担忧的,每隔七天,他们便需独自乘坐公交车,前往县医院进行检查和更换薄膜。这种频繁的奔波,无疑是对他们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沙发上,我妈坐在那里,显得有些疲惫。我走过去,深吸一口气,尝试与她沟通关于带我爸去随意挂药水的问题。我耐心地解释,化疗药物本身已对身体造成不小的负担,我们再不能轻率地添加其他药水。然而,我妈却如同坚硬的岩石,坚持认为挂些消炎药水并无大碍。我尝试从各种角度阐述利弊,但她却开始改口,称我爸所挂的只是营养液。那一刻,我深感无奈,仿佛我们之间的沟通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4月5日,星期三,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
七点半,我爸的电话如同闹钟般准时响起,他要去村诊所挂针。我迅速安排家里人陪同他前往。然而,当我八点下楼时,却意外地发现我爸仍坐在一楼客厅里。我疑惑地询问原因,他无奈地指了指浴室——我妈正在里面洗澡洗头。
我心头一紧,立刻为我爸测量体温,40度的高温让我心惊胆战。我急忙致电肿瘤医院的主任,寻求专业意见。主任的建议如同指南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去医院查血常规,根据血红蛋白指数来判断病情。
我匆忙前往他们的房间寻找我爸的社保卡和之前的报告。然而,我妈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她的语气如同冰冷的刀片,割伤了我原本就紧张的心。好在最后,我在车座位的缝隙里找到了那个重要的文件袋,它并未丢失,只是被遗忘在了角落。
在医院,我们焦急地等待着血常规的结果。当医生宣布指数正常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原来是感冒引起的发烧。然而,回到家后,我妈的态度却再次让我感到心寒。她坐在客厅里,对于为何没有去挂针的问题,她轻描淡写地回答:“你爸又不在家,我怎么去?”原来是没有人载她,她自己懒得走路。
一早上的折腾让我心力交瘁。我深刻地意识到,我留在这里似乎并不能改变什么,他们不会听我的劝告,只会让我更加郁闷。于是,吃完午饭后,我决定离开这个充满无奈和挫败感的地方,返回杭州。或许距离能让我暂时逃离这种无力的现实,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4月6日,星期四,天空如同被撕裂的纸张,大雨倾盆而下。
清晨,尽管雨势凶猛,我爸还是倔强地骑着电瓶车,载着我妈冲向村里的诊所。我站在门口,望着他们在雨中逐渐模糊的背影,心中涌上一股难以名状的无奈与担忧。我爸的身体状况,如何能承受这样的风雨侵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累,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决定放手,不再干涉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折腾吧。这一天,我刻意让自己远离电话,不去询问,也不去关心。
4月7日,星期五,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却无法驱散我心中的阴霾。
一大早,电话铃声就急促地响起,我妈焦急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你爸高烧不退,现在下不了床了,怎么办啊?”我愣住了,一时竟无言以对。为什么总是在出现问题时才想到我?为什么就不能早点听从我的劝告呢?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电话那头,我妈终于承认了这几天我爸挂的并非营养液,而是消炎针。她试图推卸责任,但我已无心与她争辩。
我挂断电话,立刻联系肿瘤医院的主任,详细描述了我爸的病情。主任耐心地给出了建议:查血常规、做炎症检查、拍CT以排除肺炎的可能性。如果这些检查都正常,那么高烧可能是化疗后的反应。我把这些建议一一转告给我妈,并叮嘱她尽快带我爸去医院检查。
当我晚上打电话回去询问检查结果时,却得知他们并没有去医院。我妈轻描淡写地说:“你爸后来好多了,就没去。”我再次感到无语,心中的郁闷几乎要爆发出来。我很想大声质问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相信医生的话,好好配合治疗呢?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哦,好的”,便匆匆挂了电话。
4月11日,星期二,阳光普照,仿佛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生。
这几天,我爸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高烧已退,胃口也有所改善。听说他现在一餐能吃下小两碗饭,这对于化疗后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也许他们察觉到了我的不满和担忧,开始积极地调整生活方式和习惯。看着他们努力吃饭、吃水果、注意保暖的样子,我心中竟然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欣慰感。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吧!即使有时候会被他们气得跳脚、感到心累无比;但看到他们健康平安的样子时,所有的不满都会烟消云散;我也愿意继续陪伴他们走下去……
声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友之家(简称:医肿病友之家)已经3年了,三年来,我们陪伴了超过6万个病友家庭来北京看病,共同度过了许多人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我们都能见证无数无助的患者所面对的困境,深知他们的辛酸与苦楚。为了给大家提供帮助和启示,我们将整理并分享大量病友前往东肿治疗的真实经历。
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启示,为病友的抗病之路带来希望与鼓励。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信息仅供病友及家属之间交流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治疗用药的推荐。对于具体的诊疗方案,请务必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