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吧 关注:17,214贴子:225,149

说说宋孝武帝刘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孝武帝刘骏是我最喜欢的南朝皇帝了。刘骏是一个有为的皇帝,这在元嘉二十七年镇守彭城时就已有所体现,《宋书.张畅传》中有详细记载。当时正是第二次元嘉北伐时期,刘骏与叔父刘义恭奉命守彭城,拓跋焘率军南侵,离彭城仅十余里,刘义恭打算逃跑,张畅力荐,不能弃城,刘骏力顶张畅,直言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道民忝为城主,而损威延寇,其为愧思,亦已深矣。委镇奔逃,实无颜复奏朝廷,期与此城共有存没,张长史言不可异也。"(P1599.) 如果刘骏真是一个无能的腐化之徒,他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在是否要进行北伐这个问题上,当时有赞成与反对两派,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刘骏到底站在哪一边,但是,从直言刘义恭这件事来看,他应该是偏向于北伐的。这在他写于北伐中的诗歌《北伐诗》体现得更加明显,其诗曰:"表裹跨原隰,左右御川梁。月羽皎素魄,皇旗艳赤光。"全诗精悍短小,但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积极奋进的英雄形象,被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为:"得之于悲壮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气。""诗中那个积极奋进的英雄形象,当就是诗人自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4 09:19回复
    其《七夕诗.其二》也表现了他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强烈心声,全诗曰:
    "偕歌亦遗调,别叹无残音。开庭镜天路,馀光不可临。沿风披弱缕,迎辉贯玄针。薄艺诚无取,时务聊可寻。"
    诗前六句乃说其对文艺的极度热爱,但和"时务"即当世大事相比,文艺变成无可取的"薄艺"。由此可见,刘骏之志趣乃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促使其产生这种强烈心声的原因,或许是对其父刘义隆的冷漠态度的反抗。刘骏自小就文武双全,《南史·孝武帝纪》曰:"骏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决爱武,长于骑射。"但刘骏并未因此而深得刘义隆的宠信,据《宋书·徐湛之传》载,当二凶"巫蛊"事发之后,"上欲废劭,赐溶死。而世祖不见宠,故累出外蕃,不得停京辇。"刘骏早年一直出居外藩,文帝诸子中,得宠者乃是南平王刘铄、建平王刘宏等人。
    刘骏从即位开始,他的这种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强烈心声就逐渐表现出来,"中兴"逐渐与他联系起来。如《宋书·孝武帝纪》载,刘骏于新亭即位后,马上将新亭改名为"中兴亭",标志着他消灭乱者,中兴刘宋王朝的决心。同书《薛安都传》又载曰:"安都从征关、陕,至白口,梦仰头视天,正见天门开,谓左右曰:'汝见天门开不?'至是(即元嘉三十年五月)叹曰:'梦天开,乃中兴之象邪。'"这可以作为其中兴的一个旁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4 09:20
    回复
      2025-11-14 12:0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刘骏的中兴,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的实际政策上面,严耀中先生《评孝武帝及其政策》一文,着重从刘骏所实施的各项政策重新评价刘骏,如调整山泽政策、立钱署铸"孝建四珠"、免除兵户和奴婢、罢侨户免税特权,实行土断、亲临审讯,调整刑律、加强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建立僧官制度、收掌铨选大权等,"这八条明显地带着孝武帝个人印记的政策,其主要倾向可以一言蔽之:削弱高门大族势力以扩张皇权,即所谓'主威独运'。可以说,自东晋元帝以来,江左没有一个皇帝包括声名赫赫的宋武帝刘裕,把那么多的实际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刘骏的这些政策使《南史》称曰:"外内服其神明"。此外,严先生还从刘骏尊崇孔子、恢复礼乐、奖掖人才等方面肯定刘骏。最终,严先生认为刘骏是"一个能以自己的政策来开辟时代的政治家"、"可以说南朝'寒人掌机要'之形成是宋孝武帝一系列集权政策所导致的,他是这种新政治局面的主要开创者";"无论人们对'寒人掌机要'的评价如何,它毕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衰歇和另一个时代的渐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4 09:23
      回复
        刘骏的中兴,更表现在他的亲民政策上。刘骏即位之后,逢灾必赈,如,大明元年正月,京邑雨水,"遣使检行,赐以樵米。"同年四月,"京邑疾疫。丙申,遣使按行,赐给医药。死而无收敛者,官为敛埋。"五月,"吴兴、义兴大水,民饥。乙卯,遣使开仓赈恤。"而《给东土诏》、《恤贫民诏》、《恤都邑诏》、《宽南徐兖二州租诏》、《赈赐水灾诏》、《殖麦诏》、《恤东境诏》、《恤东使诏》等等,无一不是体恤民情的诏书。如大民八年二月所下的《恤东使诏》曰:"去岁东境偏旱,田亩失收。使命来者,多至乏绝。或下穷流穴,顿伏街巷,朕甚闵之。可出仓米付建康、秣陵二县,随宜赡恤。若济拯不时,以至捐弃者,严加纠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4 09:23
        回复
          刘骏除了在政治上是一个积极有为的皇帝外,他还是一个极具的诗人气质的帝王,其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这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如《南史.宋本纪中》称之曰:"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又如《南史·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曰:"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及。"再如《南史.王俭传》曰:"宋孝武帝好文章,天下悉以文采相尚,莫以专经为业。"《通鉴》卷一百二十九也称曰:"文章华敏,省读书奏。七行俱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4 09:24
          回复
            刘骏的文学作品有这么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04 09:25
            收起回复
              沈约在《宋书》中对有杀父之仇的宋孝武帝和颜竣,充满了怨恨和咒骂。他攻击宋孝武帝的作为是“桀纣之行也”(《宋书.孝武帝本纪》之“史臣曰”),咒骂宋孝武帝“怨结人神,儿子虽多,并无天命”;他在《宋书.颜竣传》和其父《宋书.颜延之传》中的“史臣曰”,攻击颜竣为不孝,称其“夫自忍其亲,必将忍人之亲,自忘其孝,期以申人之孝”;乃至在《宋书.刘延孙传》的“史臣曰”仍然还不忘嘲讽一下颜竣。日本学者吉川忠夫注意到这些史料,因此说《宋书》的这些攻击“包含着沈约对其(刘骏、颜竣)很深的怨恨”
              这就是刘骏得罪史官的下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04 10:41
              收起回复
                “孝武帝大明七年、八年,东诸郡大旱,民饥死者十六七”——《宋书/卷31五行二》
                “明年,扬、南徐州大旱,田谷不收,民流死亡。”——《宋书/卷26天文四》
                “大明八年,东土大饥,民死十二三。”——《宋书/卷26天文四》
                刘骏统治下浙江东部老百姓感激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04 19:23
                收起回复
                  2025-11-14 12:0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秋七月己巳,克广陵城,斩诞。悉诛城内男丁,以女口为军赏。”——《宋书/孝武帝纪》扬州广陵老百姓感谢刘骏军纪严明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04 19:35
                  收起回复
                    南边你最喜欢孝武帝呀,平时还是很少看到喜欢他的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4-04 21:18
                    收起回复
                      主要图广陵确实难蚌,刘宋内部神仙打架,殃及无辜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4-04 21:19
                      回复
                        不可否认刘骏在南朝这些皇帝里面确实是优秀的一个(虽然我很喜欢刘诞刘骏的军功在继位前就有,而且文学造诣不错,对寒门人士也重用,虽然他的污点需要承认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05 11:48
                        收起回复
                          刘骏这种程度也叫中兴?你对中兴的要求到底有多低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4-06 09:12
                          回复
                            我的评价是百度百科可以看看,但你要是真看完大部分人物的百科你会惊奇的发现百科连元恪都能吹成千古神君。百科对人物基本就是只报正面不报负面的。
                            孝武末年贪欲,刺史二千石罢任还都,必限使献奉
                            孝武徵求急速,以郡县迟缓,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劳扰。凡此辈使人,既非详慎,贪险崎岖,以求此役。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迫邮传,侮折守宰。瞻郭睹境,飞下严符,但称行台,未明所督,摄总曹署,震惊郡邑。深村远里,俄刻十催。或尺布之逋,曲以当匹;百钱馀税,且增为千。诳云质作尚方,寄系东冶。百姓骇迫,不堪其命。恣意赃贿,无人敢言。
                            这是所谓“中兴”的孝武状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6-03 20:33
                            回复
                              2025-11-14 11:5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是,元嘉中铸四铢钱,轮郭形制与五铢同,用费损无利, 故百姓不盗铸。及孝武即位,又铸孝建四铢,所铸钱形式薄小, 轮郭不成,于是人间盗铸者杂以铅锡,并不牢固。又翦凿古钱 以取其铜,钱转薄小,稍违官式。虽重制严刑,人吏官长坐死 免者相系,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人患苦之
                              这是你提到的孝建五铢的状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6-03 20: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