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吧 关注:125,750贴子:2,448,054
  • 5回复贴,共1
李按:近日步行路过交通岗,瞥见墙上铜匾刻有《浑源古城》。其文为繁体无句读,忽觉应为该文做一注释,以方便外来游客。全文与注释如下:

浑源古城
浑源以浑水出於州东南十里之叹土峪[1],故名也。星分昴毕[2],地镇幽燕[3]。春秋属代,战国归赵,西汉始置崞县[4],唐循其旧[5],后唐因水患迁今址,定名浑源[6]。金代为州[7],元称恒阴[8],明清复州制,民国改县,沿用至今。域内岳色南来,天开画图,化垂悠久,大恒以宁,实为晋北钜邑。其城八山环拱而聚藏,八水归浑而奠丽[9];城郭崔嵬,若神龟负书[10];街巷蜿蜒,似灵蛇护芝[11];呈玄武之象,故有龟城蛇街之说。四民气禀淳厚,以勤俭相能,各守其业[12]。人文斯茂,忠贤代出,物化清流,煌煌川秀。故守此土者,所厚幸也夫。岁次庚子[13],官师有诺,邑人同气,燕翼[14]鸿延[15],塔寺重光[16],列刹相望,开衢兴市,规模整焕,此则浑源之大观也。斯地灵兮,山岳神之;斯地秀兮,浑水润之;天地毓秀,人脉在兹;重熙累洽[17],久道化成[18];美哉浑源,恒之永之。
【注释】
[1]此处沿袭旧志。万历《浑源州志·舆地志·山川》云:“浑河在城东南十里,出叹土峪,绕城北西流入应州境。”李按:古人以今唐峪河为浑源干流。山西省水利厅曾组织近百名技术人员,历时两年多调查、整编、测绘大量资料后,由李英明、潘军峰主编,出版《山西河流》一书。该书对浑河的描述是:“浑河是桑干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同市浑源县东山乱岭关,由东向西流经浑源县,在西坊城乡的小辛庄西进入朔州市应县境内,然后继续向西经镇子梁水库北折,最后于怀仁县新桥村西汇入桑干河。流域面积1910.66平方千米,境内干流长55千米。”从以上描述中可知,山西省水利厅以乱岭关水为浑河干流。
[2]星分昴毕:此为天文学术语。中国古代采用岁星纪年,周天分十二星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用木星所在星次纪年,因此木星也称岁星。十二星次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如《国语》记载,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古人又将地上的州(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其与十二星次对应。这种划分,在天称“十二分星”,在地称“十二分野”。后来,又把二十八星宿与十二分野对应,在《甘石星经》中,以二十八星宿对应兖、豫、幽、扬、青、并、徐、冀、益、雍、三河、荆十二州(国)。即角、亢,郑之分野,兖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扬州;须女、虚,齐之分野,青州;危、室、壁,卫之分野,并州;奎、娄,鲁之分野,徐州;胃、昴,赵之分野,冀州;毕、觜、参,魏之分野,益州;东井、舆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张,周之分野,三河;翼、轸,楚之分野,荆州。今浑源地在战国时期为赵国所辖,金贞祐时,浑源由县升州。浑源州星分昴毕,《明史·天文志》有详细记载:“山西布政司所属之大同府应、朔、浑源、蔚四州,皆昴、毕分。”
[3]幽燕:幽州与燕国,幽州在战国时为燕国所辖。李按:浑源在两汉称崞县,为并州雁门郡辖县。与崞县相邻的平舒县(今广灵县),为幽州代郡辖县。两县以浑河与壶流河的分水岭,即今乱岭关为界,故此处云地镇幽燕。
[4]崞县之称,始见于《汉书·地理志》,雁门郡辖县十四,其一即为崞县。
[5]李按:浑源置县于何年,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后唐时期,浑源为应州辖县。据《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天祐五年(908),晋王李克用病逝。李克宁向侄儿李存勖请求“授己云州节度使,割蔚、朔、应三州为属郡。”又据《旧五代史·李嗣本传》,李克用逝后,李嗣本监护丧事,“改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可见李克用逝前,已置有应州。而《新唐书·地理三》云:“宪州,下,本楼烦监牧,岚州刺史领之。贞元十五年,别置监牧使。龙纪元年,李克用表置州。”龙纪元年为889年,其时方镇林立,李克用任河东节度使,已为一方诸侯。但要置州县,仍须中央政府同意。据此推测,浑源置县,应在唐王朝灭亡之后。唐王朝灭亡于天祐四年(907)四月,李克用逝世于天祐五年(908)正月。那么,浑源置县,应在天祐四年五月到天祐五年正月之间。
[6]浑源在《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中称浑元。如《旧五代史·刘延皓传》:“刘延皓,应州浑元人。”《新五代史·废帝皇后刘氏》:“废帝皇后刘氏,父茂威,应州浑元人也。”之所以如此,应为避后唐明宗李嗣源御名与庙讳。
[7]据《金史·地理志》:“浑源,晋县,贞祐二年五月升为浑源州。”贞祐二年为1214年,该年5月,金宣宗为避蒙古军锋芒,迁都汴梁。其时浑源已为大蒙古国势力范围,置州有名无实。但浑源在金代户口约一万左右,人口约五万左右,实为西京巨邑,不过贞祐之时,已为蒙古所控制。
[8]李按:浑源在元代改称恒阴,见于万历《浑源州志·舆地志·沿革》,该志云:“隋开皇间改平寇县,大业间复为崞县,唐因之。后唐徙今城,为浑源县,属应州。石晋以山后十六州赂契丹,后竟属辽。金贞祐初,升浑源州。元改恒阴县,隶西京,后复为浑源州(西京今大同府)。”但元、明、清三代正史之中,从未有浑源县改恒阴县之说。而万历志中,关于浑源沿革,多有错讹。故此记载,须谨慎对待。
[9]此处化用万历《浑源州志·舆地志·形胜》,原文为“八山环拱而风气聚藏,八水交流而金汤奠丽。”所谓八水,万历《浑源州志·舆地志·山川》云:“浑河在城东南十里,出叹土峪,绕城北西流入应州境。乱岭关水在州东四十里,西流至新庄西南流。远望峪水在州东南十里,出峪即伏,至顾册村汇泽西流。神溪水在州西北七里,中有孤石,方亩、高丈余,上有律吕祠,周环泉水喷出,旁有煖水池,隆冬不冰,俱西南流。崞川水在州东北二十里,西南流。磁窑口水在州南十里,东西分流,一引入城。李峪水在州西南十里,西流。乳泉水在州西二十里横山嘴侧,南流,又名西神溪。以上八水合而浑流,故曰浑河,注桑乾。”李按:浑河本称崞川水,唐代中期,改称浑河,应由吐谷浑在此游牧而得名。八水浑流为浑河之说,显有望文生义之嫌。
[10]神龟负书:万历《浑源州志·建置志·城池》云:“城创自后唐,脉从东南来,结为丘,如龟形,城象之,雉堞屈曲,宛若负书状。”
[11]灵蛇护芝:灵芝为传说中的仙草,服之可成仙。据传,灵芝下多有灵蛇守护。
[12]此处引用《浑源州志·舆地志·风俗》,原文为:“《州图经》云:四民气禀淳厚,各守其业,而不变迁,以勤俭相能。”《州图经》即《浑源州图经》,该书于明末佚失。
[13]岁次庚子:即二〇二〇年,农历庚子年,该年浑源对城市九万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和消极空间进行改造升级。
[14]燕翼:指善为子孙后代谋划,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詒厥孙谋,以燕翼子。”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今江西省有民居曰“燕翼围”,亦取此意。
[15]鸿延:永久延续。《宋史·乐志九》:“垂裕鸿延,詒谋燕翼。”
[16]塔寺重光:塔指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寺指永安禅寺,二者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澎湃新闻,2019年以来,浑源县按照系统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古城保护原则,打造以圆觉寺、永安寺、文庙等金元时期遗存为核心的古城北区金元文化、以北岳行宫为核心的南区传统祭祀文化,整体保护明清时代建筑,将古城内多元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历史文脉展现在人们面前。
[17]重熙累洽:谓前后功绩相继,累世升平。《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18]久道化成:因长期倡导而教化成功。《清史稿·乐四》:“久道化成,隆功骏德。”


IP属地:山西1楼2024-02-29 20:34回复
    👍🏻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9 23:07
    回复
      2025-11-03 21:17: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想法不错


      IP属地:山西3楼2024-03-01 09:16
      回复
        厉害了,咱浑源的能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1 08:11
        回复
          从13年关注大神,确实厉害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11 19:28
          回复
            您好,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说咱们浑源在北宋时期,曾经归过北宋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9-10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