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为大的无后,指的就是没有后代,应该是没有其他歧义。
以前沿用汉代赵歧的注解,不孝有三,哪3点都有列出,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结婚并生育子女,断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很明显,无后就是指的第3点,不娶无子,其他2点合不上。
这几年怎么篡改的,就是断章取义。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本来很好理解,舜不告知父母而娶妻,因为没有后代,君子以为等于是告知了(看上下文理解,结婚后,解决了没有后代的问题,可以抵消不告知的罪过。因为无后代是最大的不孝)。。。但是所有的篡改里,没有最后一句,君子以为犹告也。重点只给你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只看这二句,就很容易误导原文的本意,这是断章取义典型的用法。
实际上,这个方法,只告诉你一半真相,现在也是常用的,看似真,实则假
本贴只讨论历史的真相,古文的真意。至于2000年前孟子的道理对不对,是否还适用,与本贴无关
以前沿用汉代赵歧的注解,不孝有三,哪3点都有列出,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结婚并生育子女,断了家族的血脉传承),很明显,无后就是指的第3点,不娶无子,其他2点合不上。
这几年怎么篡改的,就是断章取义。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本来很好理解,舜不告知父母而娶妻,因为没有后代,君子以为等于是告知了(看上下文理解,结婚后,解决了没有后代的问题,可以抵消不告知的罪过。因为无后代是最大的不孝)。。。但是所有的篡改里,没有最后一句,君子以为犹告也。重点只给你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只看这二句,就很容易误导原文的本意,这是断章取义典型的用法。
实际上,这个方法,只告诉你一半真相,现在也是常用的,看似真,实则假
本贴只讨论历史的真相,古文的真意。至于2000年前孟子的道理对不对,是否还适用,与本贴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