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44贴子:108,539
  • 57回复贴,共1

从山海经证明禹出生于汶山的传说为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山海经 > 第十三卷 海内东经 >
岷有三江,第一的大江即如今的岷江出自于(汶山)岷山。北江我认为应该是出自于彭州的湔江,也即蒙水。南江史上无定论,主要是后面那句高山在城都西,那么明确的一句,却被中原地区的学者有意的忽视了。高山就是崇的意思, 也即鲧的封地,城都也就是成都,高山在城都西的意思就是崇在成都的西面,禹出生的在汶山,他的父亲鲧在高山(崇),汶山和崇都在成都西,很可能汶山就是崇管辖范围内的一个地方。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20 22:44回复
    南江出高山,这南江在哪里呢?翻开成都地图,很容易的就发现成都西南面有两条相同名字的河,都叫南河。一条出自于都江堰,一条出自于邛崃,古称之为邛水。我认为南江应该是出自于邛崃的那条南河,发源于成都邛崃市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有两个源头。西源文井江发源于邛崃镇西山,南源白沫江发源于邛崃天台山。 两江在齐口汇合成南河,至邛崃市区西面汇合来自西岭雪山的西河。环绕邛崃市区西南,转向东流,先后与来自蒲江县的蒲江河、来自大邑县的斜江河汇合,至新津县武阳镇南、通济堰下,注入岷江。这条南河,古时到几十年前都是水患频繁,而且著名的宝墩古城就在其附近,这也贴近了鲧筑城治水的传说。
    南河集雨面积3640平方公里,上游山区处于鹿头山、青衣江两大暴雨区的边缘,每年雨季,暴雨多而集中,易泛滥成灾,所以南河集雨面积虽只及岷江的七分之一,而最大洪峰反比岷江大。据新津县志记录1980年代南河的水患频仍,危害日烈。所以也给传说鲧治水提供了条件,而近代发掘出的宝墩古城更坐实了这个传说。宝墩城墙的剖面同样呈现下宽上窄的梯形,底部宽约30米,上部宽约20米。这些城墙采用斜坡堆筑法。有意思的是,这些城墙的迎水面没有发现城门。考古人员认为,宝墩古城的外城墙,其功能之一就是防洪。这个推测并非妄断,宝墩古城外城墙外的壕沟宽达20多米,壕沟中曾考古发现了几米厚的淤泥,“说明壕沟里一直有积水。”城墙同样为梯形,坡度不陡,“和历史时期城墙的构筑方式不同,这种坡度的城墙人要爬上去比较容易,但梯形的形态面对洪水冲击时却可以更加稳固。所以宝墩古城墙的职能主要是防水,而不是御敌。在成都西,即高山(崇)的地方发现了4500年前防洪水的古城,绝对不是巧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20 22:46
    收起回复
      2025-08-11 12:38: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鲧筑堤防洪,同时还是筑城之始。《世本》载:“鲧作城郭。”《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鲧始作城,故此城才可能称之为城都,也就是后世的成都。《水经注·水文注》:“水泽所聚谓之都。”城都有水泽聚集之城的意思,也有城市之始的意思,更贴合了鲧筑城挡水的本义。而“都”还有一个意思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商的城市只能用商邑或者大邑商来表示,说明成都的级别实际上是高于商邑的,那很可能就是因为有夏之先君鲧的存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1-20 22:49
      回复
        鲧被封于崇过后,又有崇伯鲧的叫法,很巧合的是和古蜀几代蜀帝的称号同音,蚕丛,伯灌,蚕就是蜀的意思,丛即崇,伯音柏,灌即鲧,蚕丛柏灌也就是“蜀崇伯鲧”的意思。而鲧的儿子禹生于西羌汶山石纽,也就是如今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和北川羌族自治县,离成都西的崇几十百来公里而已,这也就完美解释禹出生地为什么历史上考证会是在以上地方。
        “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成都西。”其中就隐藏了大禹出生地汶山,鲧建城地及封地高山(崇),还有崇的位置在成都西。在如今的成都西,及西南方向,发现了以宝墩为代表的
        八大古城,其中高山古城和山海经中的南江出高山有没有联系呢?紫竹,双河古城在崇州,这崇州的崇是不是出自于崇伯鲧呢?(历史记载崇州的崇出自于崇庆军,到底是不是呢?)不管如何,感觉现在的地名都很巧合的和崇伯鲧联系在一起了,不得不怀疑鲧的封地就是在成都西。伯灌与伯鲧,蚕丛和崇,杜宇和大禹,鳖灵的鳖和鲧字都是异体字,崇州和鲧封地崇,高山古城和崇的联系,种种迹象表明,鲧的封地就是在现成都西,新津,郫都,崇州,大邑等地,发掘出八大以治水为目的古城更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证明了鲧封地在成都西,也坐实了大禹出生在茂县或者北川的传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20 22:51
        收起回复
          为什么商奴经常都有羌人!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21 01:58
          收起回复
            能不能来点有营养的?从山海经证明?我还从道藏证明呢!


            IP属地:四川6楼2023-01-21 09:42
            收起回复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复生禹”这白马也就是禹的出生地现在的北川北面平武县的白马羌。白马羌又因为古时属于广汉郡辖区内又称之为广汉羌,这和广汉三星堆不无关系。而且这句还可以这样解释:骆明就是雒民。那么就是广汉雒民(广汉简称雒)属于黄帝,白马羌属于雒民,鲧属于白马羌。鲧生禹,那么也就证明了禹生于北川白马羌的事实。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22 22:00
              回复
                其他典籍也可以找到鲧在古蜀的蛛丝马迹,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取西陵之女嫘祖,嫘祖是古蜀人,嫘祖生二子,青阳和昌意,昌意在若水出生,也是取了蜀山氏女。昌意之子颛顼也是生于若水,若水也就是现在的雅砻江盐边段。颛顼的儿子就是鲧。从史记上可以看出,从黄帝开始就一直和蜀地有直接关系。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中原人要硬生生的将五帝全部从蜀迁到中原?估计他们也解释不了五帝在中原地区称帝发展,而又会千里迢迢回蜀地娶妻生子。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所以就出现了好多我们如今的混乱。广汉雒水成了洛阳洛水,成都西的高山崇成了河南嵩山,黑水梁州的成都华阳成了河南郑州的华阳故城。解释不了华阳瞿上(阳瞿)就成了阳翟,可是终春秋之世阳翟都是叫栎邑,并无阳翟之称,而且阳翟之名来来自于外族狄人,后来却被演变成夏都,何其荒谬。桀伐岷山,因为解释不了桀为了两个美女千里迢迢从河南跑到岷山征战就变成了桀伐山民。瞿山崩,伊洛竭,瞿山就是瞿上,也就是如今的彭州龙门山地震带,所以瞿山崩(参照08年大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使伊(雁)江和雒水干枯。也解释不了鸣条之战,因为鸣条有苍梧之山,所以在千里之外的山西硬生生的创出一个鸣条出来。让后人怎么不迷茫。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22 22:51
                回复
                  2025-08-11 12:32: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名随帝王走,中原地区地名是姬周搬过去的,可以看看某音翔子神话推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2-04 08: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