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交易吧 关注:230,366贴子:18,997,688

回复:(搬运)台式调声心得汇总--摆位、声学装修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空间处理,刘老师也有一些文章,代表着主流的声学处理观点。让我们重温学习一下:
以下转载——
刘汉盛谈音响如何出好声
原作者:刘汉盛
刘氏好声歌
喇叭八法摆,好位绝对有;空间分三段,前硬中吸后扩散。
器材重搭配,阴阳要调和;电源弄干净,清静透明有层次。
接头勤拂拭,线头要锁紧;沙发买真皮,好坐好声又耐用。
薄板钉不得,伤财又伤声。家具正常摆,扩散吸收自然来。
“空间分三段,前硬中吸后扩散”,镁声认为这个方法要和空间的大小联系起来理解。对于30平米以下的小空间来说,镁声的实践是前墙(音箱后墙)也要吸音。解释这个理念,不得不提到一个专业名词(镁声尽量避免提到专业词汇),“早期反射声”。假设在一间漆黑的听音室,音箱发出一个音符,人耳听到的首先是不受空间影响的直达声,然后,再听到经过侧墙、天花、后墙、地面反射来的早期反射声。这个“瞬间”的时长从1毫秒到30毫秒不等。人耳能敏感感受这个时长,从而判断房间的大小。也就是说,早期反射声是听感产生空间感的基础。
在几个著名好声的音乐厅,例如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其一大共同点就是观众席能听到延时适中、扩散合适的早期反射声。星海音乐厅也是通过在台口两侧设置矮墙,来取得适当的早期反射声。早期反射声相对直达声到达的时差如果在15到40毫秒,对声音是大有裨益的,可以增加声音的亲切感和丰满度;到达的时差小于15毫秒,会影响高频的延伸和空气感,并带来刺耳的“梳状滤波效应”;(到达的时差长于50毫秒,就会变成回声)。(以上数据不同的文献来源也有所不同)


IP属地:上海17楼2022-12-17 19:35
回复
    到我们的听音空间。皇帝位听到的早期反射声是从天花、喇叭后墙、侧墙和地板四个面、8个点发出的,这8个点的处理就成为听音室声学处理的重中之重!
    .
    假设音箱距离这8个点有3米或以上,早期反射声和直达声的距离差大约是6米,延时大约是17毫秒,这是有益于声音的,可以尽量保留(正如音乐厅所做的)。如果距离后墙(侧墙、天花、地板)只有2米或者更少,距离差就是3米多,延时就在10毫秒以内,会有很大负面影响,需要尽量想办法消减。
    .
    所以镁声认为,在发烧友的家居环境,听音室面积小于30平米(其实50平米也类似),所有第一反射点(包括喇叭后墙)的反射声都在15毫秒以内,都应该做“全频”吸音处理,以尽量减轻小空间的压抑感和梳状滤波效应。而对于第一反射点之外的墙面(地面、天花面),尽量保留原始墙面,以增加反射次数,有利于形成混响和堂音,产生较大空间的听感。
    .
    具体方法是:喇叭后墙和侧墙前半部分,摆放4块或6块全频吸声板即可(宽度60-80厘米,高度120-180厘米,厚度5厘米到15 厘米不等);皇帝位两侧,正对的侧墙位置,可以各摆放一片踏步细密的扩散板(或者3d云扩散板),以避免颤动回声;皇帝位后面的空间,可以保留原家居环境,形成自然的反射和扩散,避免处理过度。
    .
    如果烧友有条件重新砌墙做间隔,那就更好了。一是尽量按照波尔围线的比例来做;二是两个侧墙一定要做成喇叭口状的弧面或斜墙,避免平行,三是天花尽量避免大平板和空腔,微孔板斜面吊顶或者方格架、藻井都是好声的做法。
    .
    上一张图,是几年前镁声和朋友合建的简陋的听音室,用的都是我淘汰下来的器材,但效果远远好于在我家的时候(那时我家的空间还没调整好)。空间处理特点就是不平行侧墙,斜天花,主要处理第一反射点的声音。自流平地板,非常有利于器材摆放的稳定。(这个是早期的图片,后来又根据听感调整了一下)


    IP属地:上海18楼2022-12-17 19:36
    回复
      2025-08-02 14:3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上海19楼2022-12-17 19:37
      回复
        再精练一下:
        .
        镁声听音空间调整的步骤就是下面这1、2、3、4——
        .
        1侧墙和喇叭后墙一次反射点用不同厚度的吸音板做全频吸音处理;
        2其他墙面不做处理,以保留多次反射声,得到更大空间的听感;
        3地面根据听感可以铺小块地毯,调整结像高低(调整喇叭俯仰角度也可以进一步修正,参见前面喇叭摆位的帖子);
        4天花基本可以不做处理,一是天花的反射声距离比较远,能增加声音的丰满度,二是有很多音箱设计时会对上下方向的扩散进行控制。
        .
        这些措施做下来,小房间总共花费也就几百元而已(还有一些反射声调整的技巧,比较复杂,以后在微信分享吧)。至于房间本身由于三维尺寸比例带来的驻波,靠大面积声学装修也很难消除,即使做到了,也会造成损失能量和泛音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
        如果觉得镁声的方法有效果,请把这个帖子分享给更多的烧友和发烧群,他们看了也会感谢您的。


        IP属地:上海20楼2022-12-17 19:37
        回复
          ——空间有低频驻波怎么办?——
          昨晚烧友提出一个很有共性的低频问题:空间有低频驻波怎么办?因为在处理低频驻波方面,网上很多错误的信息,所以把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1、如何测试听音空间的低频驻波
          比较专业的做法是用声学仪器测试,例如XTZ,但其实发烧友没必要买这个,在手机上安装一个频率发生器之类的扫频小程序就行了,然后通过蓝牙或者比较长的3.5插头转rca音频线,把手机信号接到音响系统。能接响就行,不需要高保真。
          坐在皇帝位操作手机,运行小程序,让音响从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例如20,40,60,80,100hz等等,您会听到,不同的频率,音量大小也是不同的,最响的那几个频率,就是低频驻波。
          2、如何处理低频驻波
          持续播放最响的那个频率的声音,然后自己离开皇帝位,在听音空间走动,必要时爬下来,贴地聆听。您会听到,空间的不同位置,也有不同的音量大小。寻找音量最大的那几个位置,就是处理低频驻波的谐振敏感点。
          购买或制作对应频率的赫姆赫兹共振器(其实自己diy制作也很容易,网上有教程,大家搜一下。)放置在这几个敏感点上,就能大大减轻这个频段的驻波了。
          可以再次运行扫频程序,寻找下一个驻波频段。
          最后说明一下,烧友装修听音环境,往往存在误区,例如还没有实听,就在音箱背墙侧墙设置大面积吸音板,扩散板,破坏了自然的声学环境,扭曲了录音中的音场和结像信息,越装越糟糕。镁声帮人搞建声,都是主张有条件的话,先搬一只音箱进去扫频实听一下波峰情况、回响情况,再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声学材料“是药三分毒”,在家庭听音室只能用于治病,不能当营养保健品来大面积使用。


          IP属地:上海21楼2022-12-17 19:39
          回复
            个人观点----极低频是现有居住环境下没有办法解决的,所谓的低频陷阱对于绝大部分音响爱好者而言它真的就是金钱陷阱而已!好在历史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多余极低频你能做的是让它跟中高频处于平衡状态,就是常说的用听觉平衡取代所谓的曲线瀑布图这些玩意,用中高频的“吸与放”来“疏”你处理不了的低频。dcm 发表于 2022/8/2 22:57:14
            非常认同您的观点,小贴在前面的汇报中,也多次表述了类似的观点——.



            IP属地:上海22楼2022-12-17 19:41
            回复
              既然靠声学装修拉平曲线是得不偿失,那为什么镁声要告诉烧友测试房间驻波的方法呢?
              1、有利于找到正确的器材架的摆放位置
              烧友利用镁声的方法,已经找出了最强的驻波频率是63hz,而且找到了听音空间中最强的三个63hz的谐振敏感点。不幸的是,器材架刚好放在其中的一个敏感点上——两只音箱之间,空间的驻波让器材外壳产生谐振,通过电容耦合进信号,让63hz得到加强,周而复始,产生正反馈。对于这种情况,只要挪开器材架,声音就会更加流畅连贯。
              说到这里,镁声多说一句:很多烧友把器材架放在两只音箱之间,这其实往往是比较差的位置,只要移开,声音就有可闻的提升。镁声推荐音源和前级放在皇帝位侧面,后级放在两只音箱之间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前后级之间的过机线长一点,对效果影响不大。
              2、有利于用最低的投入和最少的吸声材料,取得最大的效果。镁声的听音室装拆了三次,基本都是在做减法,到最后才取得平衡。烧友用镁声的方法找到驻波谐振点之后,只要在这个位置摆放个厚实的沙发、或者装满衣物毛毯棉被的箱子,就可以改善声学状况。
              最后提醒一下,家庭影院的声学装修是有标准的,但家庭听音室是没有标准的,烧友只能根据自己对声音的领悟和器材声音风格,不断装装拆拆。镁声建议烧友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时候,尽量把声学配件做成可移动试,便于后期的调整优化。


              IP属地:上海23楼2022-12-17 1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