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交易吧 关注:230,304贴子:18,989,466

(搬运)台式调声心得汇总--摆位、声学装修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考虑到不分类搬过来的话,内容太杂乱了,所以分一下类
一楼祭天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2-17 19:16回复
    音箱摆位的各种理论方法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有知名大V例如刘汉盛主编的摆位八法,也有各音箱厂家推荐的方法,还有论坛老烧高人分享的个人摆位心得。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都没有讲清楚最根本的一件事,那就是摆位的真相。
    .
    “镁声发帖不写则已,要写一定会如实报告,不会故弄玄虚,也不会人云亦云。因此如果镁声的心得和之前大V的观点有不一致的地方,还请各位海涵,并请读者自行明辨。如果有老师愿意分享自己更加科学的理论或者技巧,请不吝赐教,镁声非常感激!”
    .
    镁声写帖子,一定要从理论到实践,从自己的系统到朋友的系统,都研究透彻反复测试有效才写,否则就是耽搁大家宝贵的时间精力。镁声的听音室只有14平米,先后入住过的大小音箱有十几对,并且10年前就购买了XTZ声学测试套件,这让镁声有机会充分摸索实践每一种音箱的摆位方法和技巧,验证最终的理想位置听感和频响曲线有什么关联。
    .
    到最后,镁声在3.1米宽的听音室玩双9寸低音的落地箱,可以大音量播放交响而不吵不乱,说明镁声独创的摆位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不过依然需要再提醒一次:请不要相信镁声所说的每一句话,除非符合您的认知!如果彼此认知不同,不在一个维度,实在没必要争辩。
    .
    镁声研究摆位,也是认为先要树立科学思维,搞清楚摆位的真相。有了理论基础,再研究各种摆位实战技巧,才会有的放矢。
    .
    先说说摆位的几个常见误区:
    .
    1、某某箱子间距必须是2.**米,否则不好听
    2、箱子位置必须在房间长度宽度比例的某某某个点上;
    3、两只箱子必须平行(或者必须内凹多少度);
    4、箱子必须距离后墙***厘米以上,必须距离侧墙**厘米以上
    ……
    看到了吧,这些都是讨论摆位的文章中常见的观点,这些观点全部是有局限的,以偏概全,因为作者没有搞懂摆位的真相!
    .
    与之相反,还有一些烧友不重视摆位,例如认为“摆位精确到厘米毫米,完全是忽悠人,听音位人头都不是完全固定的,怎么需要音箱的位置那么精确?”——这也是没搞懂摆位的真相而走入的误区。


    IP属地:上海2楼2022-12-17 19:18
    回复
      2025-07-31 13:54: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了理清思路,镁声把摆位分为前后平移、左右平移、内凹角度旋转、俯仰角度调整四个自由度,一一分解报告:
      .
      .前后平移
      .
      我们在音乐厅欣赏演出,耳朵听到的声音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直达声,而是经过多次反射之后的混响声。所以我们调整音响,为了获得更接近音乐厅的效果,就要控制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这主要是通过调整音箱的前后平移实现的。音箱靠近皇帝位远离后墙,直达声就多,反之直达声就少。
      .
      由于发烧友的听音空间都是十几或者几十平米的小空间,音箱太靠近后墙,就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后墙反射的低频(为什么是低频呢?后面会进一步解释)和音箱直接发出的低频叠加,因为梳状滤波效应(镁声只写原创观点和经验,相关术语不展开讨论,请自行百度,下同)而造成低频峰谷,不同的后墙距离对应着不同的峰谷模式,通过耐心前后挪动,找到最平顺流畅的低频表现,就是正确的前后位置。
      .
      此外,每个房间不同的长宽高,也对应着不同的房间简正模式(术语请百度,下同),音箱在房间的不同位置,也会激发不同的谐振,这也是需要耐心找到前后最佳摆放点的原因之一。
      .
      .左右平移
      .
      发烧友的家庭听音室一般都是小空间,音箱距离侧墙一般都在2米以内,侧墙的第一反射点会反射一个声强比较大的初次反射音到人耳,同样会因为梳状滤波效应,造成中频(为什么是中频呢?后面也会进一步解释)的峰谷和刺耳的听感。不同的侧墙距离对应着不同的峰谷模式,通过耐心左右挪动,找到最平顺流畅的中频表现,就是正确的左右位置。
      .
      通过对侧墙第一反射点的声学处理,可以大大减轻侧墙的负面影响,让摆位更加灵活。不过这是空间处理的范畴,下次镁声有时间另行发帖专门汇报吧,同样有很多新颖的观点和玩法。
      .
      另一方面,两个音箱之间距离的不同,可以控制中央结像大小的不同,中央结像鲜明、凝聚、大小符合真实乐器或者人体口型,就是正确的距离。
      .
      .音箱摆长边还是摆短边
      .
      音乐厅的侧墙为什么不会有梳状滤波效应呢?因为侧墙比较远,超过2米之后,侧墙的初次反射声到达人耳时的延时比较久,会成为混响的一部分,有利于增加声音的丰满度,是有益于声音的。
      .
      如果音箱摆在长边的位置,同样可以大大减轻侧墙的负面影响,让中频更加平顺流畅。如果控制好扩散和反射,也会像音乐厅一样增加丰富的堂音。其缺点是距离后墙太近的话,会造成低频峰谷和音场不够深的问题。
      .
      所以,喜欢听人声,想中频流畅,就可以采用长边摆位;想听深远的音场、3D感强的结像,就采用短边摆位。
      .
      内凹角度旋转
      .
      从箱子本身来说,箱体上的几个高中低单元,都有着不同的指向性和覆盖特性。以三分频落地箱为例,高音单元呈锥形辐射声波,偏离轴向,就会大幅衰减,因此受侧墙和后墙的影响比较小(现在越来越多的音箱背后也增加了高频单元,以增加堂音,这类箱子的摆位和声学装修需要考虑后墙的反射声)。
      .
      中音单元的指向性更加发散一些,稍稍偏离轴向,声压区别不大,因此受侧墙的影响比较大,但受后墙的影响比较小。低音单元的覆盖特性接近球形,受侧墙和后墙的影响都比较大。侧置低音一定要考虑侧墙的影响,有后置低音或者导向孔向后的箱子,对于后墙距离更加敏感。
      .
      对于同一个单元来说,具体到不同的频率,也有不同的覆盖特性。所以,调整内凹角度,实际上是调整皇帝位人耳所听到的三频分布。
      .
      高音单元轴向对着皇帝位,听感高频就比较多,左右偏转都会衰减高频,而中低频受到的影响就相对小一些。两只箱子平行不内凹,侧墙反射声分配的能量就会多一些,在三维比例适中的空间,经过多次反射,会形成悦耳的堂音,比内凹的声音更加丰满丰富。但有的箱子(例如监听箱)轴向对着人耳,呈正三角摆位,解析力、结像、定位都是最好的,也最能发现录音中存在的问题。发烧友还是自己多尝试,看看自己喜欢哪一种效果。
      .
      .俯仰角度调整
      .
      俯仰角度调整决定着结像的高度!
      .
      ——这一非常重要且好用的技巧往往被烧友忽视。镁声上烧友家调声或者在自己的系统给来访的烧友交流,如果需要结像再高半尺的样子,只需要拧几下脚钉螺丝就能实现,简单高效。其原理是:立体声录音中其实是没有准确的结像高度的信息的,皇帝位听到的结像高度,是根据高音和中低音的相位差来虚拟的,例如钢琴弹一个基音880hz的音符,如果基音部分和高频泛音部分准确按照乐器实际发声的时差到达,那么结像就在两只中频单元之间,高频提前了,结像就变高,低频提前了,结像就变低。
      .
      一般高音单元都安装在顶部,把音箱前面的脚钉升高一点,高音就会距离听音位远一点,高频就会慢一点到达,结像就会降低。
      .
      某些音箱的设计师不懂得利用分频器和高音单元的安装位置做声学原点(术语请百度)对齐,或者用了不合适的线材,导致箱子声音散,结像大,不能通过镁声的方法精准调整结像高度,但却往往被宣传为空间包围感好,或者离箱感好。镁声也崇尚离箱感,但必须以声音凝聚不散为前提,知道了这个道理,一耳朵就能分辨是真离箱还是假离箱。
      .
      要印证这一条其实很容易,例如只把左边音箱的前部脚钉升高或者降低,左边乐器结像高度就会改变,而右边乐器高度保持不变。镁声曾经在家访时碰到客厅党烧友说音场是歪的,半边高半边低,大费周折把后墙和左右墙搞成完全对称了都不行,最后以为箱子有问题,打算换箱子。镁声拧了几下脚钉就搞掂,其实就是左右音箱的俯仰角度不一致而已。
      .
      烧友惊喜之余,百般不解:看了那么多高手写的关于音箱摆位的帖子,怎么没人提这个十分有效的技巧呢?是自己不懂,还是秘不示人?镁声只能回答,也许大家疏忽了吧。
      .
      有了上述关于摆位的四个自由度的理论分析,就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和道具来更快地实现精确摆位。


      IP属地:上海3楼2022-12-17 19:19
      回复
        通过前面对音箱摆位四个自由度的分别分析和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
        .
        1、同一个听音空间,摆放不同的箱子,需要重新摆位。
        .
        2、同一对箱子,在不同的听音空间,会有不同的最佳位置,包括两箱距离,后墙距离,侧墙距离,内凹角度等等,都没有固定的数值或比例。
        .
        再说说前面提到的另一个错误观点。镁声认为,通过精准摆位,可以在皇帝位形成一个一尺到一米见方的最佳听音区(甜区),三维比例适当、声学处理良好的听音空间,能够形成更大面积的甜区。在甜区内听音者坐姿的变化和头部的自然晃动基本不影响耳朵听到的效果。但音箱位置角度的毫米级细微变化,会在甜区造成比较明显的听感差别。
        .
        这就像射击,靶牌移动几厘米不会造成脱靶,但枪口偏转一个极小的角度,哪怕是一毫米,子弹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声学实验表明,在普通的听音室,音箱发出的声音会反射6次左右才能衰减到不可闻的程度。也就是说,音箱的任何细微位置变化,在多次的反射和扩散中会不断放大这种变化,造成堂音的重新分布。所以摆位,一定要精益求精。作为一名发烧友,都必须修炼这种不花钱就能提升效果和耳力的空手道。
        .
        后面应该说说摆位的具体做法了。镁声在心里过了一遍要写的东西,发现把每一个步骤交待清楚的话,真是要码很多很多字。镁声是工科生,文字功底不好,写东西很慢很慢。尤其是这种综述性的有理论分析的文章,言必有出处,要再次查阅镁声长期以来收集的大量资料和专著,还要尽量描述得理性,客观,准确。
        .
        尽管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看看回帖似乎关注的人并不多。如果不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营养,镁声花费大量时间写这些所谓的原创心得,就似乎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镁声希望,如果烧友认为有收获的话,请回复一下,支持的回帖多了,镁声才有动力续写这个艰难的话题。


        IP属地:上海4楼2022-12-17 19:19
        回复
          mark一下先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2-17 19:20
          收起回复
            摆位最难的地方就是移动音箱的过程中声音变化琢磨不定,如果找到规律,就容易多了。前面用四个自由度来分解,每个自由度的移动会带来声音的有一定规律的变化,(但也不是绝对的),便于每次移动时减少变量。下面,再介绍一个摆位神器进行辅助,就更加方便了。

            发烧友中,很少人拥有完全对称的听音空间,因此所谓的精密摆位,理论上也应该根据空间情况对左右音箱进行适应性微调,不追求左右音箱位置角度的完全镜像对称,而是追求声场的平衡和结像的凝聚。这时候,就需要两只音箱发出完全一样的声音才便于调整。
            .
            图片这个一分二,把公母头插到一起,就是一个把立体声双声道合并成两路完全一致的L+R单声道信号的装置。把它接到信号线上,左右音箱就会发出一样的声音。这时,结像应该在两只音箱正中间的一条垂直线上。
            .
            注意聆听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的乐器,哪件乐器定位不在中间,就利用前面介绍的四个自由度的调整规律,把这件乐器调整归位。例如吉他的高音区飘到左边,就把左边的音箱内凹角度减小;中音区偏向右边,就把右边音箱平移距离右边墙壁远一点,同时皇帝位也可以稍稍向左移动。
            .
            实践中,往往需要把两只箱子都不同程度地移动一下,才能把结像全部移到中间。如果怎么都做不到,那可能是后级或者音箱有阴阳声了。
            .
            为什么不直接把一个声道一分二呢?因为很多录音,乐器音头从左边声道发出,泛音也会“飘”到右边声道,如果只用一个声道的声音,结像和泛音是不完整的。


            IP属地:上海6楼2022-12-17 19:21
            回复
              有烧友说到摆位过程中,能听出不同的效果,但各有利弊,很纠结如何取舍。镁声的方法是,如果在一个音量听起来各有利弊的话,那么就降低音量再听,就能听准了。通常降低音量后,好的位置依然声音凝聚抓耳朵,而不好的位置就平淡很多,甚至声音会散掉。这个技巧看起来很简单,但的确很有效。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
              需要说明的是,摆位不是万能的。好的音响效果,是器材线材,听音空间,喇叭摆位,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器材线材不合理,例如系统欠缺控制力,结像大,无论怎么摆位,结像都是大的。


              IP属地:上海7楼2022-12-17 19:22
              回复
                面说说摆位的具体做法
                .1、调整音箱水平。
                .
                多数音箱都会有个水平面,让大家找水平。以前镁声用金弛落地,虽然顶板都是斜的,但也可以通过底部突出来的一圈底板,放置水平仪。前面说过,俯仰角度决定结像的高低,一般来说,按照出厂设计,音箱保持水平的时候,是声学原点对齐(高低音相位)最正确的点。所以我们就要从这里开始,先确定一个变量。
                .
                找水平推荐用手机下载的“水准仪”软件,精度足够了,而且有倾斜角度显示。万一音箱没有水平面,那么利用对称的两个倾斜面,也能调整左右音箱的俯仰角度,使之保持一致。

                2、调整音箱距离后墙的位置。
                .
                用前面介绍的摆位神器,让两支音箱发出完全一致的声音。两支音箱平行放置,不考虑内凹角度,开始调整音箱距离后墙的位置。这时候,要用鼓声来听低频,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头版《蔡琴民歌》的《渡口》(拿这张来举例,主要是比较普及,大家也可以用自己更加熟悉的碟子来测试)。
                .
                前面几声非洲鼓,要能听到这些信息:鼓皮大小直径约30公分,音头发出位置在腰部略低,带有弹性,听得到鼓面的紧绷感,下潜深,能落地,凝聚不散,衰减自然,无轰鸣膨胀(如果不是头版,低频会膨胀下潜不足,衰减也没有那么自然)。
                .
                就用这简单的几秒钟的鼓点,反复前后移动音箱,直到低频能呈现上述听感。如果形体大小没有完全到位没关系,可以在后面进一步调整。
                .
                3、调整音箱距离侧墙的位置。
                .
                还是这首《渡口》,注意听梆子的声音,梆子其实左右各有一个,但现在都集中在中间,听听有没有漂移,再往后几秒,有吉他扫弦音,如果有漂移不在中间,那就仔细调整两支箱子距离左右侧墙的位置。
                .
                所有结像都会聚在中线,不漂移之后,恢复立体声播放状态,对称微调两支箱子间距,可以听鼓皮直径的变化,以及左右两支梆子的结像。梆子的距离宽、清脆、鲜明,左前右后,为正确。
                .
                4、调整音箱内凹角度
                调整音箱内凹角度可以得到更加鲜明的结像,但同时音场深度、3D感可能会变浅,这就看大家喜欢哪种声音了。
                .
                5、再次确认水平或者俯仰角度调整
                .
                挪了这么多位置,音箱水平度可能会有变化。这时要再次检查确认。如果感觉结像高度不正确,还可以微调俯仰角度,调整结像高度。通常改变了俯仰角度之后,需要再次微调和后墙的距离。
                .
                请大家注意:立体声录音的拾音制式有A/B制式、M-S制式和X/Y制式三种,其中后两种单声道的兼容性好, A/B制式直接合并LR会出现失真。早期的录音A/B制式比较多。所以某些A/B制式录音的碟子用摆位神器播放会有失真。
                另外,补充一下,这种合并LR声道严格来说是不规范的。应该串联电阻之后再合并,或者用专业设备,以防止过载。但之前镁声在很多套系统用过都没有问题,所以公开了。现在用调音台,就直接在台子上设置L+R即可。如果担心有风险的话,请用其他更规范的方式合并左右声道。或者用单声道CD碟来测试。


                IP属地:上海8楼2022-12-17 19:23
                回复
                  2025-07-31 13:48: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咨询一下镁声兄,书房有龙骨中空木地板房间,不考虑拆木地板,音箱下面许多烧友加厚10CM的黑花岗岩,有无其他更好有效办法?谢谢!”
                  .
                  谢谢信任!这是个很常见而且让发烧友很纠结的问题,值得深入讨论。
                  .
                  我有位朋友比较发烧的做法,是确定好摆位之后,把音箱下面的木地板切开换成花岗岩。如果不想这么大工程,可以在木地板摆放音箱的位置,钻一个直径5-8mm左右的小孔,然后买2罐环保高密度聚氨酯发泡胶灌进去。如果能确认龙骨的位置,就多钻几个孔,把龙骨周边的空格都填满粘实,带来的提升非常明显。。
                  .
                  悄悄透露一下,论坛的大烧新的听音室落成,声音却一点也不好听,镁声上门去找问题,发现夹板墙面没有做实,有大面积空鼓,造成共振。于是推荐了这个方法。大烧马上安排工人在四壁钻小孔,打了几十罐发泡胶,没有破坏装修,就解决了问题。
                  .
                  另外,说到音箱下面垫石材,就多说几句。镁声早年也是垫大理石、花岗岩,刚垫上感觉高频提升,细节增加,于是买了很多,越买越厚。但后来发现,石材让声音变冷变硬,锐利刺耳。后来就都撤掉了。
                  .
                  开始专门研究镁声钉之后才知道,石材缺乏阻尼,并不能很好地抑制振动,如果一定要用的话,需要结合带阻尼的刚性小的材料组合使用。关于垫材的话题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
                  感谢大家的鼓励,镁声认为,知识是越分享越丰富的!就像写这个帖子,边写边查资料,不知不觉自己也提升了认知。如果大家玩音响的过程有什么纠结和问题,可以在此贴提出来,镁声能够回答的,一定会认真解答,也欢迎其他网友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IP属地:上海9楼2022-12-17 19:23
                  回复
                    通过摆位的原理分析,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些新的认知:
                    .
                    1、同轴、哑铃、全频单元箱子,俯仰角度调整对音场高低的影响比较小。
                    .
                    2、高音和中音单元水平放置的箱子(例如早期的德国箱子),调整俯仰角度对音场高度的影响比较小,但调整内凹角度,可以明显带来音场高低的变化。
                    .
                    有烧友在小空间玩西湖BBSM系列,把横版改成直立放置,怎么摆位结像都吊在半空中,没法听。镁声看到图片,请他旋转内凹角度来让高音和中音到耳朵的距离相等,结像高度就正常了。(垂直摆放低音的扩散角度和原设计不同,还是很难调整)。
                    .
                    3、高音位置前后可调的箱子,一定要仔细调整高音的前后位置。否则会造成刺耳或者音场乱。例如意力509。
                    .
                    4、箱子高音单元如果设置在低音单元的下面,厂家会利用分频来实现声学原点对齐,如果人为加高或者倒置摆放,声音会乱。
                    .
                    5、玩超高,也一定要仔细调整前后距离和角度,避免相位错误。万一没有把握,可以把超高对着天花听反射声,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
                    .
                    6、侧墙第一反射点的处理,关系到声音的中频表现,是空间声学处理的重中之重!


                    IP属地:上海10楼2022-12-17 19:24
                    回复
                      论坛有几位烧友关心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几年前镁声狂热研究小房间的声学调整,写了不少心得,现在摘录一些。
                      声学调整要系统考虑问题,要懂得基本的原理,最忌讳碎片化的知识。镁声当年把几个论坛所有的声学调整帖子都看完了,还是云里雾里,后来静心读了几本声学专著,才算是搞懂了一些,不会再纠结于哪个吸音板比较好之类的片面问题。下面的叙述,都是读专著后的心得。基本理论来自高玉龙和国外的声学权威资料。大家可以买来读一读。
                      -
                      说到听音室的声学处理,烧友中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
                      一种是录音中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立体声信息,包括录音时的环境空间信息,所以听音室空间处理不重要甚至完全没必要,只要器材够档次,搭配合理,就能完美听到录音师赋予软件的效果。
                      -
                      另一种观点认为再好的器材,没有好的空间配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普通家居环境里房间的三维尺寸不一定落在波尔围线之内,造成听音空间内的频响有很多峰谷,打乱了录音的平衡,一定要在声学软件的精确计算下,通过大量的声学装修,才能把频响曲线拉平,避免房间的声染色,所以发烧的最高境界就是烧房子烧空间。
                      -
                      实际家访过程中也发现,经过专业声学装修的听音室,有效果好的,也有不好的。普通家居环境里,调出好声音的也比比皆是,导致这两种观点始终无法统一,令初烧纠结不已。
                      -
                      经过数年的摸索、实验和研究,镁声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比较片面。
                      -
                      先说第一种观点:
                      -
                      以古典音乐演奏录音现场来说,演奏厅的大空间通常都有超过1秒甚至高达2秒的混响,录音师通过调整拾音器摆放的位置和后期的混音制作,控制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达到清晰、饱满、柔和的效果。
                      -
                      如果把这个录音在无残响室重播,固然可以听到录音中大空间的混响声,但这种混响声是从两支喇叭中直接指向人耳,和录音现场呈散射状的混响声方向完全不同,就像在聚光灯下看书一样,虽然亮度够,但远远没有散射光来得柔和自然。
                      -
                      如果把这个录音在未经调整的空间里播放,录音中大空间1秒多的混响声还没到达人耳,侧墙的早期反射声就提前到达,一来带来刺耳的梳状滤波声,二来严重掩蔽干扰录音中的空间混响声,因此,听音室的“二次”环境声是影响音响效果的一大因素,必须充分重视。
                      -
                      再说第二种观点:
                      -
                      几年来,镁声带着XTZ上门家访和测试,积累了数十家的数据。购买了专业声学软件和大量扩散板、吸音板来diy声学装修,在自己的听音室试验了几十种不同吸收扩散比例的调整和测试,结果发现,房间频响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和实际听感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声学装修的目标只是为了把频响曲线拉直,这基本是得不偿失。
                      -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声学仪器的拾音器不同,不光有哈斯效应、掩蔽效应,还有鸡尾酒效应,耳廓效应,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平滑频响的峰谷。而声学拾音器等效一个圆孔,只能测出空间某个点的声压,对于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基本不能加以区别,至于声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更是用仪器无法测出的,而这,才是影响人耳听感的更重要的因素。
                      -
                      基于上述理论,镁声花费大量精力实验房间声学调整的新方法,发现了一些小窍门,在自己和朋友的听音室加以运用,也立竿见影。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大程度地在小房间实现了较大房间的听感效果。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会抽时间陆续整理出来,和网友分享,也希望能得到高手的指导。


                      IP属地:上海11楼2022-12-17 19:25
                      回复
                        器材摆放和压镇
                        .
                        前面镁声系统介绍了音箱摆位的心得。其实,器材也需要摆位,也能对系统的声音产生可闻的变化和提升。
                        ..
                        首先是器材架的摆放位置。注意尽量不要贴音箱后墙或者放在房间的角落,因为这些位置都是驻波比较多的地方。镁声有一次在朋友家调音,测出125Hz处有比较明显的驻波,计算出来这个频率和房间模式无关。于是用扫频软件播放125Hz的频率,站到器材架的位置去听,果然这里是125Hz共振最强的地方。把器材架往旁边挪动了不到1m,驻波峰立即减轻,朋友啧啧称奇。
                        .
                        其次是器材架的水平。玩黑胶的烧友都清楚,器材架的水平是黑胶调整的第一步。方法有很多,大家网上搜一下,镁声就不展开了。
                        .
                        另外,器材架4个脚对于地面的压力尽量保持一致。如果四条柱子受力不同,柱子长度就会有微弱的长短差别,就像汽车的四个轮子大小不同一样,跑起来振动就会加剧。方法是逐个转动一下器材架脚钉下的垫片,感觉摩擦力都差不多就是正确的。或者一只手轻抚器材架立柱,另一只手轻拍立柱,感受振动情况。不同的承重的柱子,振动的频率是不同的(用这个方法也可以鉴别器材架的好坏)。
                        .
                        然后是器材架上面器材的摆放。以一个三层架为例,每一格的谐振点都不同,对声音的影响也有差异。通常应该把较重的器材,例如后级放在最下面的层板上,中间放前级,顶板放CD机,声音的能量会呈金字塔形分布。
                        .
                        除了传统的每件器材都居中摆放的方式之外,还可以试试后级尽量往层板的前缘摆放,同时CD机尽量往层板的后缘摆放,目的是让每层器材的重心都不重合,从而分散器材架的谐振点,削弱谐振强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
                        对于入门级别的器材架来说,层板的不同位置,振动模式也不同,器材4个脚如果落在层板容易发生共振的部位,就会产生恶声。镁声以前玩入门架子,会像音箱摆位一样,一点一点不断调整器材在器材架的位置,听声音的变化。后来换了好架子,对于位置的变化就相对没那么敏感了。
                        .
                        现在有很多器材压镇类调声配件。很多烧友使用这种配件,都是把压镇放在器材顶板中心。这其实是错误的。大家如果弹过吉他就知道,振动的琴弦,如果把中心点按下去,琴弦依然会振动,只是音调高了八度。器材顶板的振动控制也是同样的道理,最佳的抑制振动的点,是在黄金分割点的附近。


                        IP属地:上海12楼2022-12-17 19:29
                        回复







                          IP属地:上海13楼2022-12-17 19:31
                          回复
                            ——如何在空间处理方面实现声音的安定感和鲜活度——
                            镁声折腾听音空间,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各种声学书籍和测试设备、软件买了一大推,自己的听音空间也反复拆装了好几次。那几年热衷于家访调声,带着设备上门测试了数十家听音空间的数据,将听感和参数进行汇总分析,得到很多启迪。记得6、7年前也多次在极品论坛和hifi168论坛汇报过自己关于空间处理的心得。当时就把自己的空间处理心得总结成16个字:“保留空间,谨慎吸音,平衡混响,控制反射。”
                            这几年,不断有客户请镁声指导听音室的声学装修,最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花费甚少。因为镁声对于小空间的声学调整方法和技巧,越来越趋于简单高效。镁声认为,只要抓住几个要点,烧友自己也能调整好听音空间。
                            -
                            说到听音室的声学处理,烧友中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
                            一种是录音中已经包含了所有的立体声信息,包括录音时的环境空间信息,所以听音室空间处理不重要甚至完全没必要,只要器材够档次,搭配合理,就能完美听到录音师赋予软件的效果。
                            -
                            另一种观点认为再好的器材,没有好的空间配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普通家居环境里房间的三维尺寸不一定落在波尔围线之内,造成听音空间内的频响有很多峰谷,打乱了录音的平衡,一定要在声学软件的精确计算下,通过大量的声学装修,才能把频响曲线拉平,避免房间的声染色,所以发烧的最高境界就是烧房子烧空间。
                            -
                            镁声在实际家访过程中也发现,经过专业声学装修的听音室,有效果好的,也有不好的。普通家居环境里,调出好声音的也比比皆是,导致这两种观点始终无法统一,令初烧纠结不已。
                            -
                            经过数年的摸索、实验和研究,镁声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比较片面。


                            IP属地:上海14楼2022-12-17 19:34
                            回复
                              2025-07-31 13:42: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说第一种观点:
                              -
                              以古典音乐演奏录音现场来说,演奏厅的大空间通常都有超过1秒甚至高达2秒的混响,录音师通过调整拾音器摆放的位置和后期的混音制作,控制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达到清晰、饱满、柔和的效果。
                              -
                              如果把这个录音在无残响室重播,固然可以听到录音中大空间的混响声,但这种混响声是从两支喇叭中直接指向人耳,和录音现场呈散射状的混响声方向完全不同,就像在聚光灯下看书一样,虽然亮度够,但远远没有散射光来得柔和自然。
                              -
                              如果把这个录音在未经调整的空间里播放,录音中大空间1秒多的混响声还没到达人耳,侧墙的早期反射声就提前到达,一来带来刺耳的梳状滤波声,二来严重掩蔽干扰录音中的空间混响声,因此,听音室的“二次”环境声是影响音响效果的一大因素,必须充分重视。
                              -
                              再说第二种观点:
                              -
                              几年来,镁声带着XTZ上门家访和测试,积累了数十家的数据。购买了专业声学软件和大量扩散板、吸音板来diy声学装修,在自己的听音室试验了几十种不同吸收扩散比例的调整和测试,结果发现,房间频响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和实际听感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声学装修的目标只是为了把频响曲线拉直,这基本是得不偿失。
                              -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声学仪器的拾音器不同,不光有哈斯效应、掩蔽效应,还有鸡尾酒效应,耳廓效应,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平滑频响的峰谷。而声学拾音器等效一个圆孔,只能测出空间某个点的声压,对于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基本不能加以区别,至于声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更是用仪器无法测出的,而这,才是影响人耳听感的更重要的因素。
                              -
                              基于上述理论,镁声花费大量精力实验房间声学调整的新方法,发现了一些小窍门,在自己和朋友的听音室加以运用,也立竿见影。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大程度地在小房间实现了较大房间的听感效果。
                              这几年,国内声学装修发展很快,大大小小的声学装修公司不计其数,很多都是采用同样的设计工具和思路来装修听音室,使用的软件普遍是EASE和CARA,为了避免驻波、增加临界距离,大面积采用吸音手段:墙角吸音柱、前墙和天花满铺扩散板,侧墙后墙一定是槽孔板+吸音棉留50-100mm空腔,做的满满的。这样的装修,失败的案例不少,最大的问题是声音不扎实饱满,音色单调不鲜活,放什么音乐都是一个味道。
                              在镁声的听音室,初始临界距离大约只有0.6米,为了增加临界距离,只好在前墙和侧墙全部挂上厚棉絮,拉上厚窗帘,采用这些强吸音的方法,达到了在皇帝位“听直达声为主”的目标。但这样的声音虽然结像变小、声底安静,但声音变得不离箱、单薄,不自然。这些听感的负面因素,在声学参数方面完全表现不出来。又买木丝板、聚酯板,折腾了很久,越听越累,后来镁声彻底放弃了这种方法。
                              -
                              经过反复折腾,镁声认为,也许录音室监听录音时需要听直达声为主,但作为音乐欣赏,应该是听混响声为主,这才符合现场欣赏音乐的习惯。所以,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应该“保留空间,谨慎吸音,平衡混响,控制反射。”


                              IP属地:上海15楼2022-12-17 1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