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推动低GI市场规范
业内专家也指出,我国目前对于低GI食品相关健康益处的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GI值的确定无法通过体外预评估获得,食物GI值的测试具有需多人参与,时间长,执行方法严格并专业等特点,是成本及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研究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低GI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
低GI概念红火,大众对于低GI食品也仍有很多认识误区。比如并非所有食物都有GI值,只有含较多淀粉或糖的食物,才需要关注GI值,如各种粮谷类主食、淀粉豆类、薯类、水果、含淀粉蔬菜和各种添加糖的糕点饮料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糖之外,淀粉、糊精等也是升血糖的主要力量,所以无糖食品也可以高GI,含糖食品也可以低GI。此外,同一食物名称,不同品种间GI值差异很大,即便同一品种,产地、气候、栽培方式也影响成分,同样的食物不同的烹饪方式也会影响GI值。
面对潜力巨大的低GI健康食品市场,产学研多方力量正在携手共同推进行业规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段盛林介绍,近两年中食院和壹健康集团通过深度合作,在GI团体标准的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双方合作的《低GI食品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获得2022“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未来,双方在建立体重管理体系、循证营养研究与临床评价、提升科研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等方向将会大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