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94贴子:113,308
  • 11回复贴,共1

再读杜老爷子的七律《登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又值深秋,重新拜读了两位名人描写秋景的诗词。一首是杜老爷子的七律《登高》,一首是毛伟人的沁园春《长沙》。
七律是这么写景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而沁园春是如此描写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夔州与长沙的秋景怎么会差别这么大?谁写的更翔实可信呢?
网上分别查了一下三峡与长沙红叶的最佳观赏期,回答基本一致,都是每年的11月初到11月中旬。估计红叶大规模飘落要等到11月底了。杜老爷子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就能看到无边落木萧萧而下。莫非是绿叶有情,见到杜老爷子都步调一致的提前下落向诗圣致敬?
后来想想也不对啊,杜甫老先生那时候还不是非常有名,更谈不上诗圣啦!
冯至在《杜甫传》里也说,《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等诗里,“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想想也是,《登高》首联就让人想不通,都风急天高,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天昏地暗,咋还能有渚清沙白?秋天的疾风大的可以“卷我屋上三重茅”,什么鸟还敢在江渚上盘旋翻飞? 站在高处看“落木萧萧下”,是一个观景的最佳角度吗?你站在高处,水往低处流,怎么能看到长江滚滚向你涌来? 杜甫时空挪移,把秋景描写的这么凄惨,大概是为了后来抒发自己的悲苦做铺垫,用手中的笔刻意营造出来的。老爷子从倒苦水中寻觅灵感,这是不是有些自虐的倾向?一连四句都在不停的诉苦,虽然也是一种修辞方法,笔墨上毕竟有些浪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与主席豪迈的词句“问苍茫大地,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相比,真是云泥之差。


IP属地:河南1楼2022-10-18 11:23回复
    圣人与俗人的区别在哪呢?圣人是俯身大地悲悯苍生,而俗人只是想着往上爬。。。。。。


    IP属地:山东2楼2022-11-05 10:27
    回复
      2025-08-08 03:17:1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果不是有人硬要将杜甫的《登高》捧到亘古第一律的地位,也许我也不想说些什么。这么一首有明显硬伤的诗,作为一首普通的七律读读也就算了。如果真是亘古第一律,还能害怕争论吗?律诗除了格律工稳音韵和谐之外,更要合乎情理。其实我只是认为《登高》的意境比《黄鹤楼》差远了。


      IP属地:河南4楼2022-12-20 11:07
      回复
        伟人的情怀不是文人能比的,但《登高》确实写的很好,至于《黄鹤楼》当然也是佳作,但它不是七律,是半律体,所以不具备争夺“第一七律”的条件。偏爱杜甫的人把《登高》奉为第一七律也没什么,就像我们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11 07:50
        回复
          圣人的情怀是仁者爱人,悲悯苍生,宁舍自己愿天下皆安!这就是圣人!而那些满脑子里皆是充盈着争啊斗啊的思想者,充其量不过是俗人而已!至于那些不惜踏着万万枯骨高高在上者怎能与圣人相提并论?


          IP属地:山东6楼2023-01-11 14:41
          收起回复
            楼主能比较下杜甫《登高》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吗,我感觉后者有模仿前者的嫌疑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8-05 0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