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攀登者精神 展现中国力量 三3部 杨荣丽
1960年,中国登山队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1975年再度登顶,测绘人员精准测量出的珠峰高度被世界公认,《攀登者》这部电影将这段载入史册的历史真实还原。
1960年,因为装备简陋,没有熟悉高原气象的专业人士做向导,仅凭一股“为国登顶,寸步不让”的攀登精神,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人,以血肉之躯搭起人梯,成功登上了珠峰。
他们在攀登时遇到雪崩,方五洲为了搭救曲松林,不得已丢下了队里唯一一台摄像机。而要得到国际的认可,需要在峰顶拍摄360度珠峰影像。因摄影机遗失未能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于是西方登山界出现一些质疑之声。虽然上级领导说着“国家的强大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宽慰他们,但这终究成为曲松林心中一道迈不过的坎。
1975年,国家再次组织登山队,这一次不只是面向运动员,还有测绘专业的技术人员,摄影专业的登山爱好者,甚至身体素质达标的普通人也可。方五洲、曲松林作为队长和教官回归,壮志未酬的他们,带着老一辈登山者勇往直前不言弃的精神,指引和感染着新一代的年轻登山者们。在方五洲负伤后,李国梁作为被赋予厚望的新锐力量,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他主动担起队长重任,带领先锋队在最后的窗口期向峰顶进发。这一年,登山队员们进行了三次尝试。第一次,风暴冻伤了杨光的腿他们被迫折返;第二次,李国梁为保护摄像机及其他队员的性命而丧生,攀登暂时中止;直到第三次,有了气象小组的精准预判,先锋队躲过风暴顺利登顶。
彼时,珠穆朗玛峰北坡被认为是“飞鸟也难以飞跃的地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代代攀登者用超越常人的勇气、毅力甚至生命,一次次刷新中国人在世界之巅的印记,彰显出挑战极限、一往无前的中国精神。
攀登精神是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是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还是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嫦娥飞天、蛟龙入海、天眼观星、北斗组网、“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树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面对新的挑战,中国人民将以攀登者的姿态创造下一个奇迹!
1960年,中国登山队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1975年再度登顶,测绘人员精准测量出的珠峰高度被世界公认,《攀登者》这部电影将这段载入史册的历史真实还原。
1960年,因为装备简陋,没有熟悉高原气象的专业人士做向导,仅凭一股“为国登顶,寸步不让”的攀登精神,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人,以血肉之躯搭起人梯,成功登上了珠峰。
他们在攀登时遇到雪崩,方五洲为了搭救曲松林,不得已丢下了队里唯一一台摄像机。而要得到国际的认可,需要在峰顶拍摄360度珠峰影像。因摄影机遗失未能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于是西方登山界出现一些质疑之声。虽然上级领导说着“国家的强大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宽慰他们,但这终究成为曲松林心中一道迈不过的坎。
1975年,国家再次组织登山队,这一次不只是面向运动员,还有测绘专业的技术人员,摄影专业的登山爱好者,甚至身体素质达标的普通人也可。方五洲、曲松林作为队长和教官回归,壮志未酬的他们,带着老一辈登山者勇往直前不言弃的精神,指引和感染着新一代的年轻登山者们。在方五洲负伤后,李国梁作为被赋予厚望的新锐力量,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他主动担起队长重任,带领先锋队在最后的窗口期向峰顶进发。这一年,登山队员们进行了三次尝试。第一次,风暴冻伤了杨光的腿他们被迫折返;第二次,李国梁为保护摄像机及其他队员的性命而丧生,攀登暂时中止;直到第三次,有了气象小组的精准预判,先锋队躲过风暴顺利登顶。
彼时,珠穆朗玛峰北坡被认为是“飞鸟也难以飞跃的地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代代攀登者用超越常人的勇气、毅力甚至生命,一次次刷新中国人在世界之巅的印记,彰显出挑战极限、一往无前的中国精神。
攀登精神是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是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还是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们,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嫦娥飞天、蛟龙入海、天眼观星、北斗组网、“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树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面对新的挑战,中国人民将以攀登者的姿态创造下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