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战避难所吧 关注:2,481,213贴子:36,167,721

【长更】标本小记&种加词札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以图文形式记录楼主部分标本信息,以弥补标签信息不足等缺陷,并可以备份标本与杂谈。不过既然都发到这里来了,下饭的“佛跳墙”(指腐败)之流也少不了的,所以说,为什么我收不到奇趣寄生虫来玩(悲)。
部分标本镇楼。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22 16:21回复
    开腹蛤科Eufistulana三亚,2014(?)
    双壳纲的双壳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所以说一个不易打开的外壳一般很重要。所以它们改造了外壳达到了捕食者未曾设想的不等闭合方式。
    抱蛤科Corbulidae三亚,2014(?)
    很奇趣的双壳纲,分泌钙质作为外壳抵御攻击,而贝壳则隐藏在外壳之中。开腹蛤作为海螂目的成员,有可能也与它的其他亲戚一样利用共生的化能合成细菌来自给自足从而尽可能低的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除了我手上的独立的个体以外,也会有个体将自己附着在别的物体上,对它而言,大概哪里都一样罢。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22 16:37
    回复
      2025-08-09 08:22: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21.10.30~2021.11.27~2022.2.9
      一个标本盒的腐败过程。本来要搞一下的,但是懒就先只换了液,然后我忘了这茬,于是制作出了名菜佛跳墙。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22 16:50
      回复
        可能是缩头水虱科Cymothoidae的物种,摄于2022.2.9,采自黑龙江。
        是的,缩头水虱科有淡水种。不过缩头水虱科并不是都如同刻板印象一样仅寄生鱼类口腔,包括寄生口腔代替舌头的种,也有一段寄生鳃腔的生活阶段。也就是说,对于它们而言鳃腔是基本盘,而Cymothoa exigua之类的会对鱼类舌头进行取代的,是这个类群里很进步、很特殊的类群,仅仅是这个科其中的一小部分。可惜国内应该是看不见这样的类群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8-22 16:59
        回复
          红褐鲤Cyprinus rubrofuscus,摄于2022.2.5,产自微山湖。
          很多人总是对鱼有各种大胆想法,不过如果你真的要试一试的话还是避开鲤形目罢,除非你足够短小。鲤形目的咽齿来源于最后一对鳃,与上边的角质砧板配合可以用于敲碎螺、虾蟹、种子等取食内部柔软结构。进入咽齿的东西往往出来以后就是另一个样子了。所以说,想清楚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8-22 17:10
          收起回复
            肌间刺收集页,摄于2022.8.22。
            肌间刺很有意思,只不过有点费嗓子。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8-22 17:17
            回复
              桃Prunus persica,黑龙江2022.3.13。
              是的,成熟的桃子,可以在春季萌生。我们所食用的桃子是被人培育成了庄稼汉喜欢的样子,但是其他的品种果实往往仍保留了它原本的样子。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22 17:30
              回复
                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摄于2022.8.22,产自黑龙江。
                是多种吸虫的中间寄主,包括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等著名种类。由于产地并不是疫区,所以说姑且认为不携带对人有害的寄生虫。即使如此,仍然不建议直接接触,接触疫水即有概率感染吸虫类。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22 17:41
                回复
                  2025-08-09 08:16: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插眼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8-23 12:21
                  收起回复
                    参考杂色杜父鱼Cottus cf. poecilopus黑龙江,2021.4.24
                    深渊巨口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8-23 18:44
                    回复
                      寄生于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体内的异尖线虫Anisakis(?)2022.2.27换液摄。
                      异尖线虫的一生有许多的阶段,其中部分异尖线虫科的第三期幼虫有概率在人体中存活而引发异尖线虫病。实际上异尖线虫并不能在人体完成生命周期,只能暂时留存在人体中,所以说曾经吃过生鱼的人不必担心发病。其次对于异尖线虫而言,通常寄生位置为腹腔,而寄主鱼类死亡后才开始游走。故食用前可以先检查腹腔决定。当然,彻底熟食,安全无忧。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8-23 19:04
                      回复


                        IP属地:江苏12楼2022-08-23 22:52
                        回复
                          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摄于2022.5.15,采自黑龙江。
                          一枚鱼干标本,来源于跳缸(×)。拟赤梢鱼在分类学上与大吻鱥其实比较接近,幼体也会有与大吻鱥混居的现象。并且从标本可以看出,此时的拟赤梢鱼吻部并不是很延长,也就是说发育中会逐渐从拉氏大吻鱥变成尖吻鱥然后变成鯮(×)。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8-24 16:31
                          回复
                            雷氏叉牙七鳃鳗Lethenteron reissneri,摄于2021.4.10,产自黑龙江。
                            由于分类学的变更它属的名字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就是以前的“雷氏七鳃鳗”。作为成体闭食的七鳃鳗,它的齿列实际上是比较丢人的。由于齿列会有变化,《中国动物志》还贴心的给了两个口漏斗线描稿来让我们看山字形齿列。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8-24 16:41
                            回复
                              2025-08-09 08:1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潘氏鳅鮀Gobiobotia pappenheimi,摄于2022.8.24,采自黑龙江。
                              鳅鮀属具有八条须,很多人都觉得很恶心,认为是病变等。其实对于病变的判定有一个比较简单粗略的办法,就是观察对称性。我们可以看见所有鳅鮀的八条须位置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说这并不是病变,而是自然的形状。八条须可以辅助鳅鮀探测身下的区域来捕食其下的食物,而且由于对于环境尤其底质和水流有较强的依赖性,鳅鮀类往往是相对罕见的类群。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8-24 1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