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会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喜好和欣赏角度也是会变的。环境的影响也会使你对音乐、电影、书籍的喜好产生干扰。举个例子吧,记得在某鱼的时候,寅子直播时候水友告诉他有两兄弟唱歌不错,他就去查房,那哥俩唱了自己的“原创作品”《沙漠骆驼》,当时我也是围观群众,觉得这歌不错挺喜欢的,可是不久之后,这歌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刨去对短视频平台的反感加成不谈,单说每天被动的不停的反复的被洗脑式的输入这首歌,没过多久我就很讨厌这首歌。而这首歌也成为了一些朋友口中的口水歌、抖音歌曲。但是我以我自己的低俗品味来评价这首歌,依然认为它是一首好听的歌,不管他是不是短视频歌曲,是不是偷的歌曲。
我再以我举个例子,2001年,我上初中,那时候我们初中生听的是,迪克牛仔,许志安,游鸿明,中国娃娃,李贞贤什么的,对了,还有个韩国组合叫HOT,在一小撮人里面很火,有点现在你们说中专说唱的感觉,当时我也瞧不起,不知道他们在听些什么看些什么,时至现在我依然没能理解。但是hot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被他们影响的人,现在依然可以如数家珍般的说出他们的闪光点,并感慨自己的青春。
2001年很重要,那一年,我班同学拿了个范特西的磁带,他说,这个歌手特别有意思,有一首叫《忍者》的歌词听起来像“只会用武士刀削(我们这方言削发音同雪)地瓜”,我们作为初中崽是不懂什么跨时代的音乐形式开创华语音乐新时代啥的,只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唱的歌和以前听的不一样。然后各种18点档的音乐节目就开始介绍这个周杰伦,他标榜自己玩的就是r&b,但是你现在看看当初周杰伦的歌能不能算是r&b,在这里就不聊了。但无论如何,他是起飞了,基本人人都听周杰伦。
2002年,《八度空间》发行,我那时候听歌都是买“歌碟”,也就是盗版vcd,盗版vcd都是一盒两张,分AB面的,专辑我买的是《八度空间》,A面是八度空间,B面是一张印有《哈狗帮》字样的碟,我说说这里面有那几首歌《韩流来袭》《18岁》《13号天使》《男生女生配》《哈狗帮》,我无法描述我当时的感觉,可能就像你们说的中专说唱,我当时作为一个初中生,我瞬间就烂掉了,我就爱上了这玩意儿。
2003年,麻吉出现,虽然不懂厂牌的概念,但是那种家族式社团式的闽南语说唱让我一下发了狂入了魔,我把我的校服背面画满了麻吉的涂鸦,中专说唱?跟初中说唱相比真的不够发狂。
但是,这几年听说唱并发了狂就是我听歌的全部吗?这几年我还爱上了SHE,是不是感觉是土味加土味?现在我的车里还有SHE的《星星之火》,而且放到它时一定不会切歌,现在我依然觉得喜欢SHE的那几年回忆起来全是青春的味道,我真的不能否定并嘲笑我的青春。
背叛
2005年,我18岁,热狗退伍后拿了金曲奖,但是我觉得他不凶了,麻吉更是拉了,在这个年纪总要有愤怒和叛逆的宣泄口,但是宣泄不是全部,因为那时候我还是听周杰伦SHE。不过精满自溢,人会跑马,也会愤怒叛逆,青少年幼稚病就是这样,你没有宣泄口,你就会找,而我也确实找到了,德国战车,活结,玛丽莲曼森。我就不多说了,我可以彻夜最大音量的高强度的听,而现在我甚至一首都听不完,因为真的太躁了,真的心里面装不下那么多愤怒了,但是我不爱他们了吗?不我仍然爱他们,哪怕今天微博上有玛丽莲曼森的一则热搜,我也依然爱他,因为他们是我青春和人生的一部分,那一部分构成我现在尚且满意的人格和性格。
我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在某一时间段对我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的特殊歌手,在整条时间线上,周杰伦SHE和一些大众歌曲一样也没听过,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某一特定音乐类型的深度爱好者,我觉得自己是音乐爱好者。
07年后一大段不表,说来也是裹脚布,又臭又长,现在听到好的说唱作品依然喜欢,而且我觉得中国说唱确实进步了,不管他的受众是中专带专还是带学生,我不会因为中专说唱这个词就否认自己说唱爱好者的身份而妄自菲薄,2017年我还煞有介事的跟我老婆科普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传记,还挺骄傲的。
现在对音乐没有那么爱好了,推荐两个宝岛组合一个“理想混蛋”一个“宇宙人”。希望色友们吉祥。
我再以我举个例子,2001年,我上初中,那时候我们初中生听的是,迪克牛仔,许志安,游鸿明,中国娃娃,李贞贤什么的,对了,还有个韩国组合叫HOT,在一小撮人里面很火,有点现在你们说中专说唱的感觉,当时我也瞧不起,不知道他们在听些什么看些什么,时至现在我依然没能理解。但是hot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被他们影响的人,现在依然可以如数家珍般的说出他们的闪光点,并感慨自己的青春。
2001年很重要,那一年,我班同学拿了个范特西的磁带,他说,这个歌手特别有意思,有一首叫《忍者》的歌词听起来像“只会用武士刀削(我们这方言削发音同雪)地瓜”,我们作为初中崽是不懂什么跨时代的音乐形式开创华语音乐新时代啥的,只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唱的歌和以前听的不一样。然后各种18点档的音乐节目就开始介绍这个周杰伦,他标榜自己玩的就是r&b,但是你现在看看当初周杰伦的歌能不能算是r&b,在这里就不聊了。但无论如何,他是起飞了,基本人人都听周杰伦。
2002年,《八度空间》发行,我那时候听歌都是买“歌碟”,也就是盗版vcd,盗版vcd都是一盒两张,分AB面的,专辑我买的是《八度空间》,A面是八度空间,B面是一张印有《哈狗帮》字样的碟,我说说这里面有那几首歌《韩流来袭》《18岁》《13号天使》《男生女生配》《哈狗帮》,我无法描述我当时的感觉,可能就像你们说的中专说唱,我当时作为一个初中生,我瞬间就烂掉了,我就爱上了这玩意儿。
2003年,麻吉出现,虽然不懂厂牌的概念,但是那种家族式社团式的闽南语说唱让我一下发了狂入了魔,我把我的校服背面画满了麻吉的涂鸦,中专说唱?跟初中说唱相比真的不够发狂。
但是,这几年听说唱并发了狂就是我听歌的全部吗?这几年我还爱上了SHE,是不是感觉是土味加土味?现在我的车里还有SHE的《星星之火》,而且放到它时一定不会切歌,现在我依然觉得喜欢SHE的那几年回忆起来全是青春的味道,我真的不能否定并嘲笑我的青春。
背叛
2005年,我18岁,热狗退伍后拿了金曲奖,但是我觉得他不凶了,麻吉更是拉了,在这个年纪总要有愤怒和叛逆的宣泄口,但是宣泄不是全部,因为那时候我还是听周杰伦SHE。不过精满自溢,人会跑马,也会愤怒叛逆,青少年幼稚病就是这样,你没有宣泄口,你就会找,而我也确实找到了,德国战车,活结,玛丽莲曼森。我就不多说了,我可以彻夜最大音量的高强度的听,而现在我甚至一首都听不完,因为真的太躁了,真的心里面装不下那么多愤怒了,但是我不爱他们了吗?不我仍然爱他们,哪怕今天微博上有玛丽莲曼森的一则热搜,我也依然爱他,因为他们是我青春和人生的一部分,那一部分构成我现在尚且满意的人格和性格。
我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在某一时间段对我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的特殊歌手,在整条时间线上,周杰伦SHE和一些大众歌曲一样也没听过,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某一特定音乐类型的深度爱好者,我觉得自己是音乐爱好者。
07年后一大段不表,说来也是裹脚布,又臭又长,现在听到好的说唱作品依然喜欢,而且我觉得中国说唱确实进步了,不管他的受众是中专带专还是带学生,我不会因为中专说唱这个词就否认自己说唱爱好者的身份而妄自菲薄,2017年我还煞有介事的跟我老婆科普其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传记,还挺骄傲的。
现在对音乐没有那么爱好了,推荐两个宝岛组合一个“理想混蛋”一个“宇宙人”。希望色友们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