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丶历程吧 关注:4,252贴子:465,323
  • 17回复贴,共1

忍的最高境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忍的最高境界不是无动于衷,而是知晓一切!包括对方全部的心思!这需要清净慧的开启,从而回归理性。用最客观的事实去研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03 21:48回复



    IP属地:山东2楼2022-08-03 21:50
    回复
      2025-08-08 14:27: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既要正确的引 导 舆 论,又要激发民 众的斗志。不可落入他人挖好的坑!我们想要跳得高,首先需要的是下蹲蓄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03 21:53
      收起回复
        出拳有力量,首先也是需要后收蓄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8-03 21:56
        回复
          灭 亡都是来自内部。外部的压力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当猎手失去了猎物,那猎手将一无所有!参考当初苏 lian与漂亮国的冷 战,最后只剩下了猎手,但是猎手不居安思危,而是肆意妄为。现在猎手老了,但是他手里还有枪,他需要不断的寻找猎物,来宣示他的主导作用,猎物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隐藏等待,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猎手本身出问题的那一刻。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8-03 22:23
          回复
            那大爷又来找我了!状态真不对,已经介于入磨的边缘了,贪嗔痴慢疑五du不除,必然入磨。因为一点小事嗔恨心一上来,不是他去降服嗔恨心,而且被嗔恨心支配了!以前教他的保持中道,不要走入极端,早就抛之脑后了!地域门前果然僧 道多啊!胸怀是关键,德行是支柱!遇事冷静,安忍不动不是柔弱而是胸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05 11:22
            回复
              贪婪之心,嗔恨心,痴迷之心,傲慢之心,猜疑之心。要么修者降服这五毒,要么被这五毒支配而入磨!所以,无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还是老庄,或者是孔孟,都在强调中庸之道!都在教授弟子们如何的降服这五种心!一是保持中道,不入极端。二是修身养性,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德行与胸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05 11:30
              回复
                修忍是最快的!在金钱美女面前,如果贪婪之心不升起,就不会堕 落!但是面对金 钱美 女,其实就是自己在与自己的贪 婪之心对抗中!自己如何的要降服当时的贪 婪之心呢?降服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忍受自己躁动的心!要么自己胜利了,要么被贪心支配了而堕 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8-05 11:35
                回复
                  2025-08-08 14:2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戒烟戒酒依然是一样的,戒的过程就是在忍受,就是自己在与自己痴迷烟酒给自己带来的快 感而对抗!其实就是在忍!忍到什么地步呢?忍到能忍的你,和你所忍的事物,你全都忘了,这就是修忍的第二境界:无生法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8-05 11:40
                  回复
                    释迦牟尼佛世尊一直在强调持戒清净,老子,孔子一直在强调修身养性!好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做,自己才不会堕 落!道教的修者找徒弟都是在找品性好的,内心纯净单纯的,不是没有原因的!每个孩子都是内心纯净的,但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自甘堕 落比比皆是。堕 落的开始就是自己当初那一恶念邪念的妥协,妥协之后就是堕 落的开始,所以才叫自 甘 堕 落,跟任何人没有关系,都是自己咎由自取!修行是真的逆流而行的,不进则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8-05 11:54
                    回复
                      你跟一个天生就内心纯净无染的人说烦恼?人家听得懂吗?人家根本就没有好吗?给你举个例子啊!阿 弥 陀 佛的极乐净土,那个世界的人每个都是内心纯净无染的,你跟他们说烦恼即菩提,人家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8-05 12:34
                      回复
                        嗯,删吧!看经一定要带入进去,就像看小说一样,而你带入的就是问法的弟子,自己要琢磨弟子为什么那样问,而佛世尊为什么那样回答!我就是发发牢骚,末法时期果然难修行,外界的诱惑太多,太大。而每个人又不是以圣贤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榜样,结果是必然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8-05 12:39
                        回复
                          说的太好了,尤其是无生法忍这段,多少人都参不破。大家多忍忍,老天自有报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8-05 12:42
                          回复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克己复礼,真诚敬畏。
                            道理很简单,真正理解太难,
                            做到,做出来,才是真的理解了。
                            知而不行,又有何用?等同不知。
                            都是我的镜子,都是我的磨刀石,
                            都是过来帮助我,成就我的。
                            法溶于心,心入法,心法合一。
                            最终都要在自家内心做出来。
                            这是其一也。
                            大道至简,简则易懂,
                            大道至易,易则易行。
                            理解了,只是认知提升,
                            相信了,才是信念转化,
                            做出来,才是真正落实到位。
                            这是其二。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从我做起,志同道合,
                            同心同德,共信共行,
                            开启大同,升维文明。
                            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才是根本所在。
                            随喜赞叹,共同加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5-18 08: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