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照例大佬轻喷,要扔我番茄或者鸡蛋的请投入篮中,别扔我脸上浪费资源哈!我回去还能做个番茄炒蛋不是(我最机智

众所周知μ不论动漫还是游戏都没有一个好结局,着实是让人感到挺惋惜的
原因是什么呢?
是作者没有能力给μ一个好结局吗?
还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吗?
主线剧情中跟随主角团的虚拟偶像亚里亚和μ的最大区别又是什么呢?
我们一点点分析下
个人感觉μ和亚里亚最大的差别是μ太过于“博爱”了。似乎非常缺乏辨别能力,完全无差别的赞同任何事or接受任何人(包括一切错事)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尤其在乐士线以及乐士好感度剧情里面这点体现的非常明显,形容成“溺爱”感觉完全不过分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莫比乌斯”做一切事情都能被原谅和认同,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极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包容原谅甚至肯定!那么这个孩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他会慢慢的失去正常人的价值观、失去基本辨别是非的能力、变的目无尊长、出口成脏、甚至无法正确认知什么事该做,什么事绝对不能做!
同理处于莫比乌斯里面的人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他们会逐渐丧失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力量,只能永远沉迷在自己的“理想乡”中直到肉体死亡
但是这真的能称之为拯救或者救赎吗?

而亚里亚则有很大的不同,她对于善恶有着自己的标准,在田所和琵琶板的事情上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
我们再来说另一个方面,关于“爱”的形式:

这就涉及到了爱的形式,我觉得一个正确的爱是要建立在双方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单方面的“我觉得这对你是最好的,你需要做的只是照着我说的去做就好了”这种形式
我们还是拿父母的爱举例(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完全无私的爱大多都是只存在于父母对孩子爱)
父母让孩子每天认真读书,减少接触游戏,衣食住行样样都把控,甚至结交的朋友都要经过他们心中评价这个“朋友”是否适合你而加以干预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这样做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孩子好,他们想让孩子未来的生活更好,但是这种爱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接受呢?为什么这种最难得的,无私的爱却反而接受度很低呢?
我觉得这就是爱的形式出现了问题,这种就是典型的单方面的爱,不去征求或尝试了解另一方的想法、意见、是否愿意、是否开心
这大概率会导致双方无法相互理解,这种爱就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束缚,另一方只想摆脱或者逃避,那么结果就不难想象了
接着反观μ这边是不是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呢?μ觉得大家在莫比乌斯是最幸福的,甚至认为他们只有在莫比乌斯才能得到幸福!
在游戏中μ的回忆点剧情可以看到她对于想要离开的人非常不理解,不明白为什么要回到令他们痛苦的现实世界
这里就存在上面说过的问题,μ的爱是单方面的,虽然是想为别人好,是一种伟大无私的爱
但是无法做到相互理解,因为很多人有着不得不回去现实的理由,即使是活的会很辛苦。这种时候放开手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爱。有句老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让这些想离开的人走呢?接下来说说μ的“苦衷”
μ不是没有想过让想回去的人回去,而为什么最后没有这样做呢?因为颂说这样会产生漏洞破坏莫比乌斯的存在,μ则无条件的相信了她
那么这里又出现了开始我提到的问题,μ似乎非常缺乏辨认事情的能力。如果按颂所说,有人回去会造成一系列影响的话
那么在乐士线剧情里面她每次要求其他队员参加作战的时候,不同意的就让μ打开通道以让他们回到现实世界为由强迫他们参与
可是这样回去就不会产生影响了吗??为什么这种类似双标的做法μ不说质疑,连一句话都不说就照做让我感觉匪夷所思
还有乐士线遇到田所的时候,对方被打恼羞成怒说要她解散乐士她还就真的烦恼起来,因为这是别人的愿望她就想要满足….?我真的怀疑是不是有人说要她死掉她也会照做呢?
到此可以看出μ是一个有强大能力,无差别爱着所有人。但是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以及主见!容易相信他人的话语!
这样的人会非常容易被别人利用,变成一个傀儡工具
所以自始至终μ都让人觉得很可怜,她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为别人着想
可是在她最相信的乐士结局中她却被利用毁灭了世界,等于亲手杀死了她所爱的所有人…..最后自我崩溃

如果μ的爱没有这样盲目,如果μ能够和亚里亚相互理解是不是结局就不同了呢?
可惜卡里古拉没有如果……
全文完-(此处应有BG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