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视文旅频道吧 关注:0贴子:41
  • 0回复贴,共1

《文物里的山东》首播大热!千万人共同见证!多话题登上热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件文物也长在了我的萌点上”,“没想到那个时候人们的制作工艺就如此之高”,“博物馆里的字一个也不认识,感觉自己上学上了个寂寞”......7月8日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文史探索类节目《文物里的山东》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播出后,#山东文物考古第一天团上线了# 话题不仅阅读量超1125万,还登上微博全国要闻榜第6位,#山东籍国宝探寻员壮旺组合正式出道#话题阅读量超653万,同时也登上省级热搜。




同时,《文物里的山东》开播,还得到国家文物局、文旅山东、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旅行社协会、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转发助力。

《文物里的山东》第一期节目的主题为“文明曙光”。
山东一带古称“海岱”,《尚书·禹贡》有云:“海、岱惟青州。”海岱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族系统称东夷,先民们生于斯、养于斯,给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创造了灿烂的东夷文化。
节目推出三件时代影响力文物,回溯山东历史的“高光时刻”。
红陶兽型器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红陶兽型器是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它的头部像一只小猪,脚却是小狗爪子,属实可以称之为混搭时尚界的鼻祖。而红陶兽型器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人气,不仅仅因为它造型和结构精美绝伦,更是因为它代表着东夷先民在文明曙光初现时期的才华与智慧。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讲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原始耕锄农业已经成为东夷地区社会经济的主要内容,这时的生活和生产工具均已专门化、定型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将黄河下游史前文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000年,为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骨雕象牙筒

这是一件出土自1959年发掘的大汶口墓地的骨雕象牙筒,上面嵌有精美的绿松石圆饼。黄河下游地区,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绿松石的产地,所以它的材料,可能是从江汉流域远程交换而来的。
栾教授说,那时的人们迁徙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甚至已经出现了穿越渤海海峡的航海活动。它的出现也标志着大汶口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有了新的或者重要的发展,通过文化交流,不同的科学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区域里面进行传播,大大的缩短了文化创新和发展的进程,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蛋壳黑陶杯

蛋壳黑陶杯因“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而闻名于世,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迄今为止现代科技还很难完全复制。
栾教授告诉大家,在龙山文化黑陶里面,代表它最高水平的就是蛋壳陶,它的最薄的位置,厚度大概只有0.3到0.5毫米,以蛋壳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的黑陶,是世界制陶历史的巅峰之作。

另外,在河南发现仰韶文化的时候,仰韶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彩陶。有一个德国学者看到在中亚地区,也有类似的彩陶,所以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观点。发现龙山文化之后,龙山文化的陶器和仰韶文化的彩陶完全不一样,表明我们中国古代文化是本地起源的,黑陶是一个有力的驳斥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证据。
文物古知今
在好玩又有趣的“文物古知今”环节里,更是让文物研学团的成员们直呼涨知识了。博物馆里那些不认识的字,比如:鼎、鬲、斝、鬶、盉、罍、瓿、埙,到底都念什么?又是做什么用的?小说里常见的洛阳铲该怎么使用?先民超高的黑陶制作工艺现在还能复原吗?丰富的趣味游戏、制作体验,让年轻人充分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https://tieba.baidu.com/p/7915213976
面对研学团成员天马行空的提问,山东文物考古天团娓娓道来,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文物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故事,串联出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
文物时代影响力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魏新带我们解读了文物的时代影响力。
https://tieba.baidu.com/p/7915212997
关于历史的记忆,被写在碎裂的陶片上、深埋的墓穴中、消失的城邦里,也写在我们代代相传的血脉里,它像盲盒一样等待我们开启,日月轮转,再相见时,文明有了见证,历史有了载体。今天的齐鲁大地,儒家文化、齐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为山东文化创新创造积蓄了巨大潜能。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都凝聚着一个文化的精髓,都彰显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文物里的山东》将这些最具时代影响力文物呈现给世人,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IP属地:山东1楼2022-07-09 18: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