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902贴子:1,153,249

道德经读后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次被系统吞,是秒吞,也不知道问题是啥,换个形式看看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7-05 17:18回复
    讓人 執著的
    讓人 無法自拔的
    通常是?
    @明忘普然 @三世因果通三世
    🙏🏻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7-05 18:23
    收起回复
      2025-08-09 17:49: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俗人俗事回复的应该被系统吞了,我有不同看法,无我如果是终点,那么老子就错了,老子说无和有是同出而异名,有我也可以是终点,道可以是器,而不是公器,器用之公,则为公,用之私,则为私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7-05 18:49
      收起回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7-05 22:00
        收起回复
          话说,三个月的时间有点短,我用了27年。在现实生活中,如同大道运行一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生生不息的那样反复实践。才明白了道德经真正的意义。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7-05 22:11
          收起回复
            分享一下,提高悟性的方法吧。放空思想观察(自身或外物),让人事物的原本形态自然显现。你认为的如何如何,会阻碍你的悟性。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7-06 00:25
            收起回复
              当你了解一件事一件物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有部分所谓专家其实也就那样,还没你高明,可能是感知错误,可能也是事实。(例子:我养了几只宠物龟后,曾看到一个所谓专家指着鳄龟说是凹凸甲陆龟,寿命已经有两百年)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7-06 06:55
              收起回复
                两岁时曾背过三字经,现今年近四十,说自己研究三字经近四十年,与年近四十之人在读三字经时,所获感悟,不能说熟低熟高,可也是有可能前者得其形不得其意,后者得其意不得其形(说通透一点前者现在能通篇背下来,后者背是背不会了,对意义理解不一定比不上前者)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7-06 07:07
                回复
                  2025-08-09 17:43: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而万物与我唯一。虚心能使人进步,可也不能妄自菲薄,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认清我的作用,认清这个一,也是在所谓道中,谁又能比谁高明呢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7-06 07:18
                  收起回复
                    我们在向一个从来从没见过雪的南方小朋友描述“雪”的时候,他可能会想到柳絮,会想到食盐,会想到海边白色的沙子等等做类比,因为所见所感。你觉得小朋友能想到真正的雪吗!老子的道也是这个道理,是柳絮,食盐,沙子等等,与雪都类似,都对,也都不对。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07-06 07:30
                    回复
                      有时我会很冒昧地问人:你悟道得道了吗。看似很冒昧,实者本质被问者答不上来,是出于自己对自己的怀疑,老子的道是我的道吗?为什么我知道老子的道,不能得道且不说,连悟都困难,还是有疑问。(在我认知中,悟道得道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还有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等等一套理论可以论证所有,你问我悟道得道了吗,送你两字:没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7-06 07:47
                      收起回复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引用老子话语的时候,到底是论证老子的道,还是用老子的话语来论证自己的道,我更多趋于后者,看,老子都说我说的对,不是老子说得对,这里面有着本质区别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7-06 08:02
                        回复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是因为以上本质的区别,我不想回复个别吧友了,一个字:累。老子说寡言,希言,多言数穷,可能也是基于此,一个“累”,累就会犯迷糊,话就会乱说,以致越说越乱,你觉得呢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07-06 08:11
                          收起回复
                            历史上也有过空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那么它这种转变是好还是坏?目前来看是好的。
                            你以前年轻稚嫩。被人一说道德就往虚无缥缈的那些道理上靠。但是当有了阅历之后你感觉这些是错的,感觉这些不切实际。所以你才会萌生新的想法,才会有以前的利他到现在的利己。至于说利己是不是错就留给纠结的人去研究就完了。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到问心无愧,求财有道再不失德,现实不差钱还不差人缘就够了。至于别人说的那些什么兼爱,什么大仁,什么大同还是留给有时间和爱好这些的人去研究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7-06 10:18
                            收起回复
                              2025-08-09 17:37: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个去吃饭的人,与一个想吃饭的人。
                              想吃饭的人已经去吃饭了。
                              不想吃饭的人却一直在想着吃饭。
                              吃饭重要吗?
                              想吃饭的人已经把饭吃完了,吃饭成了过去式。
                              不想吃饭的人还在想着吃饭,吃饭还在现在式。
                              很多人,将色受想行识当成自我唯一基准。他们认为,五蕴是展现自我的唯一途径。而事实上,这类人只能看到五蕴,看不到界限之外景象,从而将自己误导了。而一旦他们开拓了眼界,发现除了五蕴,还有其他东西也是能将自我表现出来的,届时,他们才能从执着中跳出来,真正的去审视自己。
                              审视自己是不需要道德的,也不需要探讨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7-06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