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原著吧 关注:760贴子:20,851
  • 5回复贴,共1

关于朱仝误失小衙内的剧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28 21:46回复
    d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6-28 21:51
    回复
      2025-09-27 01:21: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近看了在水浒吧挺火的b站某up做的对木鱼解读水浒的解读。

      别的不说,
      多多少少有点碰瓷套娃的意思。
      看到了他/她对误失小衙内主谋的理解。
      个人不敢苟同。
      小衙内谋杀案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是朱仝带小衙内看灯。遇见了雷横。
      ——当时朱仝肩背着小衙内,绕寺看了一遭,却来水陆堂放生池边看放河灯。那小衙内爬在栏干上,看了笑耍。只见背后有人拽朱仝袖子道:“哥哥借一步说话。”朱仝回头看时,却是雷横,吃了一惊,便道:“小衙内且下来,坐在这里,我去买糖来与你吃,切不要走动。”小衙内道:“你快来,我要去桥上看河灯。”朱仝道:“我便来也。”转身却与雷横说话。
      雷横登场,朱仝转身,此时离小衙内很近。
      题外话,短短几句话,小衙内的活泼可爱再一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少了这一段,这场案件不会如此令人头皮发麻,眼眶充血。
      ——朱仝道:“贤弟因何到此?”雷横扯朱仝到静处,拜道……
      —距离不近,但是理论上朱仝担心小衙内,当时人多手杂,朱仝应该还在能看到小衙内的范围内。
      然后吴用出现了,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彻底分散了朱仝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此时【并没有开始礼请朱仝上山,朱仝更没有【执意不从】。
      ——朱仝道:“吴先生见在何处?”背后转过吴学究道:“吴用在此。”言罢便拜……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礼请上山和执意不从的拉扯,此时吴用和雷横虽然拖住了朱仝,但是按照up的逻辑,无形中是朱仝拖住了他俩,直到谈判破裂。
      ——吴学究道:“既然都头不肯去时,我们自告退,相辞了去休。”朱仝道:“说我贱名,上复众位头领。”【一同到桥边。】
      朱仝回来,不见了小衙内,叫起苦来,两头没路去寻。雷横扯住朱仝:“哥哥休寻,多管是我带来的两个伴当听得哥哥不肯去,因此倒抱了小衙内去了,我们一处去寻。”朱仝道:“兄弟,不是耍处。这个小衙内是知府相公的性命,分付在我身上。”雷横道:“哥哥且跟我来。”【朱仝帮住雷横、吴用】,三个离了地藏寺,径出城外。
      —三个人从见面到发现小衙内不见了,全程都在一起,那么既然说吴用临时起意【严令】李逵做掉了小衙内,请问他有作案时间吗?
      因此,不谈直接描述案情的情节,只用案发后各参与者的证词进行推断,显然是非常可笑的。
      吴用见礼请上山的计划被朱仝【推阻不从】,因而跳出原计划【一时定下计策】杀害小衙内,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
      至少是一开始便有两种方案,从了的话,小衙内捡回一条小命,不从再用瓦砾场套餐2.0,远处使个眼色就可以知会李逵做事。
      现广泛使用的“罗生门”一词中文可解释为“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真假难别,事实扑朔迷离”等义。
      柴进的供词,指向宋江密书,【令】吴雷李礼请上山,后来三人临时定计。
      吴用雷横的供词,指向宋江【将令】。
      李逵差不多,指向晁宋【将令】。
      后来宋江出场,两次明言杀小衙内是吴用【严令】。
      如果一开始就有两种方案,那么晁宋作为可能是总指挥的嫌疑人,也都有机会成为主谋,甚至柴进也脱不了干系。
      结合实际情节,妥妥的各执一词,妥妥的真假难辨,妥妥的扑朔迷离,妥妥罗生门。
      有吧友说打脸了木鱼罗生门的言论,恕我直言,没看出来哪里打脸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6-28 22:25
      回复
        这场案件是否背锅的重点,不在于他是否是主谋,在于是否在知道计划中包含小衙内依然放任了它的发生。
        试问,如果一开始的计划没想拿小衙内做文章,为什么不在朱仝独处时候礼请上山,而选择在他当保姆的时候呢?礼请过程中凭空多了一个府尹小衙内作为目击证人,不是很难办吗?更何必非要在盂兰盆节灯会这个人多手杂适合绑人的节点礼请上山呢?
        所以,几乎可以断定,计划一开始就包括小衙内,甚至小衙内作为必然的目击证人,大概率是留不得的。总指挥没理由派人请朱仝之前先去沧州探听消息,也不太可能在沧州有长期联络的细作主动报告沧州内情,因此沧州的柴进有极大可能作为三人的导游加入计划中。
        从朱仝开始当保姆到盂兰盆节,有半个月左右,沧州到梁山往返一千三四百里,不考虑戴宗,来回一趟四五天。
        总指挥下达任务时大概率不了解小衙内的情况,而计划的最坏部分可能要杀死府尹小衙内,干系重大,汇报给总指挥拍板也是合理的。
        假设前线三人和柴进临时根据朱仝做保姆决定用小衙内做文章,汇报与拍板来去时间是绝对够用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6-28 23:04
        回复
          我说点个人看法吧,如果杀害小衙内是宋江的安排,以宋江的性格不可能不认,毕竟搞瓦砾场的时候宋江搞的事情性质恶劣多了,不仅残害百姓还害了秦明一家,然而如此恶劣的事情宋江都选择直接和秦明坦白,杀小衙内让朱仝上山这事对朱仝本身的伤害远没瓦砾场对秦明的伤害大,他没理由不向朱仝坦白。宋江在这事的作用可能就是下了一个必须带朱仝上山的命令。小衙内被杀个人认为就是吴用打算通过拐小衙内来吸引朱仝上山然后李逵执行临时起意杀害,参考后面宋江派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的时候不管是宋江还是戴宗都没想杀罗真人来让公孙胜回来而李逵临时起意斧劈罗真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29 00: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