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中平平仄仄
对②有三平尾,类似的,对④也有三仄尾,即“中平仄仄仄”。三仄尾的“人缘”比三平尾要好很多,虽然仍有一些人以之为病,但总归不是什么大忌。根据前人的诗作与论述,这里作如下总结:三仄尾宜用不同声调(上、去、入)的字交替而为,以丰富它的声调变化;“平平仄仄仄”在唐人诗作中不算鲜见,应当认为它合律;“仄平仄仄仄”要少见一些,偶尔用用倒也无妨,但其下句②的首字最好为平,即“平仄仄平平”;还有一种用三平尾“救”三仄尾的情况,但是拗到这种程度也不好论这算拗救还是算单纯地杂用古诗句了,笔者个人也不推荐初学者模仿此类。
例:
送远
唐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该诗首联系对句相救。三句用三仄尾,其中“尽”字为上声,“一”、“哭”二字俱为入声。颈联系对句相救。七句用三仄尾,其中“已”字上声,“昨”、“日”二字俱为入声;又句首“别”字用仄,故八句句首“因”字用平。
流莺
唐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该诗六句用“平平平仄平”变格。七句用三仄尾,其中“不”字为入声,“忍”字为上声,“听”字为去声。
④句另有一种著名的拗句变格“平平仄平仄”,相当于把其常格“中平平仄仄”的首字明确为平,三、四字的平仄互换,因此有一个形象的名字:锦鲤翻波。人们也管它叫特拗句,意即特殊的拗句。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尽管是拗句,却与其常格一样常见。诗人们对特拗句的普遍青睐,在我们介绍的一众变格中是独一份的。
例: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宋 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该诗三句用三仄尾。七句用特拗句。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该诗首句小拗不救。三句用特拗句。六句用“平平平仄平”变格。
特拗句的首字再拗,即“仄平仄平仄”,是一种先例很少的变格,很多人认为它过于拗了,更有甚者称之为“双犯孤平”。此格应尽量不用,如果要用,下一句②的首字最好也用平声,即“平仄仄平平”。
例:
舟夜
宋 赵汝燧
夜泊枫林岸,江平万籁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松崖猿啸月,芦渚雁眠秋。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轩冕傥来尔,林泉归去休。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客愁正无奈,孤笛起渔舟。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该诗颈联系对句相救。七句用此变格,故八句“孤”字用平。
和昌英主簿叔久雨
宋 杨万里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勤日脚傍花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更著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该诗五句用此变格,故六句“何”字用平。八句系本句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