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说说伏笔,
其性质仅仅为暗示中的间接暗示,
其效果形象一点来讲:
“为后文埋下伏笔”就好像埋地雷。
地雷,在你没有踩到它之前,你绝对无法察觉它的存在。踩到他之后,你才会恍然大悟,然后嗝屁。
在五等分的新娘中,
大部分圣经论要么采用的是直接暗示——铺垫内容,
要么采用的是自我暗示——悬念,
要么就是反暗示——我说的符不符合作品那不重要,反正就要我家的赢。
而实际上真正符合伏笔规律的,
其实是这样的内容:

大多人在使用的时候,
其实当作为直接暗示,
以至于他们都纷纷开始判定男主对女主的爱情起源68话,
以至于产生了同条件竞技的错觉。
但既然称这里为伏笔,
就必须首先搜寻关于这一段内容的照应部分,
比如122话里面就非常直接,

因此这一段归属对122话的传说范儿铺垫。
但请不要忘记,
我提到的是伏笔。
这一段的重点其实是:
从那一天开始的,
从那一瞬间开始,对她有了特殊的感情。

也就是说风太郎对某人的爱情起点其实位于68话以前,
而风太郎对四叶的感情总结这个照应是在114话中,
而114话中,
既符合那一天,
那一瞬间,
还加上接吻的感觉,
还有特殊感情的内容,
是在第一话里。

因此啊,
68话的伏笔其实是说,
在68话接吻的瞬间,
风太郎回忆起差点和四叶接吻的日子,
发现从第一天见到四叶开始就对她有了特殊的感情,
而同样作为伏笔的体现是在这里,
称呼的不同形式:

如此看来,
伏笔确确实实应当满足“在你没有踩到它之前,你绝对无法察觉它的存在”这个条件,
而不是你在后期立刻就发现了回力镖,
那个效果其实叫做铺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