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吧 关注:3,034贴子:28,808
  • 18回复贴,共1

东汉当官的路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先写点已知的,然后补充


IP属地:河北1楼2021-08-15 16:24回复
    东汉当官在洛阳大部分是从郎官起步
    这个郎官可以在年幼时就进入中央服务
    “少为郎”有多个科目,多种途径,最常见的有“童子郎”“孝子郎”“才俊郎”“父功郎”“祖德郎”等等,都是未成年人入朝为郎,因此,统称“少为郎”。如大家熟知的黄琬,就曾被朝廷授予童子郎。《后汉书·黄琬传》载:“后(黄)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这是说黄琼当了司徒,位列三公,黄琬以公孙身份被朝廷授为童子郎。
    东汉举孝廉需要试经
    曹魏曾想试经间接说明了东汉时期的制度
    【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家本单寒,至彪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纳于言。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
    【太子李贤注《后汉书》:“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
    太学的郎官需要考试
    《续汉书》:汝南谢廉、河南赵建章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
    《三国志司马朗传》: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从司马郎的经历可以看出有改年龄以通过考试的风气,因为少年的学问比不过成年人。


    IP属地:河北2楼2021-08-15 16:33
    回复
      2025-07-28 15:1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臧洪的经历来看,童子郎不一定会分配官职,比如他曾经为童子郎,但成年后又举孝廉再次入职了一次。
      【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举孝廉,补即丘长】
      所以他的[知名太学]是不是有点水分?


      IP属地:河北3楼2021-08-15 16:40
      回复

        【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四府掾属谓大将军府掾属二十九人,太尉府掾属二十四人,司徒府三十一人,司空府二十九人。《汉官》:“左、右中郎将,皆秦官也,比二千石,三署郎皆属焉。”三署谓五官署,左、右署也。儒生为《诗》者谓之《诗》家,《礼》者谓之《礼》家,故言各随家法也。四姓小侯,解见《明纪》也。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
        这是能找到的比较明确的汉代当官途径
        郡国推荐人才到太学,朝中官员推荐子弟到太学,入学后考试。考试成功的补郎中,或者太子舍人。
        现在千石,六百石的官员,主要就是三公九卿的属下们,通过考核的记录下来,排队会给升官。
        对比一下袁绍升官的记录
        【袁绍辟大将军府,不得已,起从命,举高第,迁侍御史。弟术为尚书,绍不欲为台下,告疾求退】
        袁绍就是通过大将军掾属的身份,通过考试名列前茅后,迁侍御史


        IP属地:河北4楼2021-08-15 16:51
        回复
          还是臧洪的例子
          【洪体貌魁梧,有异於人,举孝廉为郎。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琅邪赵昱为莒长,东莱刘繇下邑长,东海王朗菑丘长,洪即丘长。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
          从郎官或者掾属中补官,在京中一般为九卿的属下,像袁绍袁术都是以此起步,侍御史和六曹尚书。而外放为官,就从县令开始。
          而一旦辞官,那你就得重新开始。所以袁绍得从掾属再开始,升到侍御史才相当于原来县令的官职。臧洪辞官后,由于中央大乱,他可以从地方太守的属下从头做起。


          IP属地:河北5楼2021-08-15 17:05
          回复
            而举孝廉不是随便举的,举荐不力需要承担责任
            【于是济阴太守胡广等十余人皆坐谬举免黜,唯汝南陈蕃、颍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喜,察选清平,多得其人。】
            【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但灵帝时不再有选举失当的惩处
            【选举委任三府,尚书受奏御而已;受试任用,责以成功,功无可察,然后付之尚书举劾,请下廷尉覆按虚实,行其罪罚;于是三公每有所选,参议掾属,咨其行状,度其器能;然犹有旷职废宫,荒秽不治。今担任尚书,或有诏用,如是,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亦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书奏,不省。】


            IP属地:河北9楼2021-08-15 17:36
            回复
              先写这么多


              IP属地:河北10楼2021-08-15 17:36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15 17:58
                回复
                  2025-07-28 15:1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臧洪先举童子郎后举孝廉应该不是因为水,而是家里争取到孝廉名额,就不用走童子郎那条路了。
                  童子郎应该是比孝廉地位低,以袁绍举例,跟身边的同龄公卿子弟相比,人家还念书(玩)时他就被拉去工作,到了20岁人家通过举孝廉一下子在京城谋个好职位,他工龄比人家长那么多结果到20岁只能被外放当县令。因为孝廉名额非常珍贵,袁家不能多要,所以给袁术孝廉,就让袁绍提早走了童子郎(未成年选调生)这条路。
                  不知道臧洪的学业能力水不水,但汉末举孝廉的试经(经学考试)应该真的很水,老曹是有名的“不治行业”(完全不学习),“游荡无度”,袁术“飞鹰走狗”,公孙瓒极度厌恶士人(读书人),哦对了还有袁谭……看起来都不像是爱啃课本的(而且经学确实无聊得要死)。


                  IP属地:江苏15楼2021-08-16 11:22
                  收起回复
                    东汉当官察举 征辟 任子 军功 高官皇帝直接认命一些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8-19 15: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