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当官在洛阳大部分是从郎官起步
这个郎官可以在年幼时就进入中央服务
“少为郎”有多个科目,多种途径,最常见的有“童子郎”“孝子郎”“才俊郎”“父功郎”“祖德郎”等等,都是未成年人入朝为郎,因此,统称“少为郎”。如大家熟知的黄琬,就曾被朝廷授予童子郎。《后汉书·黄琬传》载:“后(黄)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这是说黄琼当了司徒,位列三公,黄琬以公孙身份被朝廷授为童子郎。
东汉举孝廉需要试经
曹魏曾想试经间接说明了东汉时期的制度
【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家本单寒,至彪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纳于言。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
【太子李贤注《后汉书》:“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
太学的郎官需要考试
《续汉书》:汝南谢廉、河南赵建章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
《三国志司马朗传》: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从司马郎的经历可以看出有改年龄以通过考试的风气,因为少年的学问比不过成年人。
这个郎官可以在年幼时就进入中央服务
“少为郎”有多个科目,多种途径,最常见的有“童子郎”“孝子郎”“才俊郎”“父功郎”“祖德郎”等等,都是未成年人入朝为郎,因此,统称“少为郎”。如大家熟知的黄琬,就曾被朝廷授予童子郎。《后汉书·黄琬传》载:“后(黄)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这是说黄琼当了司徒,位列三公,黄琬以公孙身份被朝廷授为童子郎。
东汉举孝廉需要试经
曹魏曾想试经间接说明了东汉时期的制度
【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歆以为:“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帝从其言。】
【家本单寒,至彪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纳于言。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
【太子李贤注《后汉书》:“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
太学的郎官需要考试
《续汉书》:汝南谢廉、河南赵建章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
《三国志司马朗传》: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从司马郎的经历可以看出有改年龄以通过考试的风气,因为少年的学问比不过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