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这个春天,我还没有好好出去走走,所以自然是写不出什么关于春天的好文章来。但昨晚读到《子夜歌》的时候,倒是很想给大家讲一个春天里的故事。
读《子夜歌》,心中有阵阵的悲凉和哀伤。
如果你想了解《子夜歌》,便不得不了解这样的文化情结。相传《子夜歌》为晋代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全篇共列诗42首,篇篇都是子夜对爱情的欢吟悲唱之音。纯真善良的少女子夜情窦初开,本指望和两情相悦的情郎白首偕老、比翼双飞,奈何正如许多悲剧情节中发生的一样,男子负心而去,而且从此了无音信,这样的情况下,子夜不免哀伤不已,最后落得郁郁而终的结果,但也因此有了这一系列的哀婉之作。《唐书•乐志》中所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但是,假使这歌声仅仅为生人所吟所唱,也只是赚的多情人的一把情泪,一声哀叹罢了,然《宋书•乐志》记载说:“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这样一来,整首歌便有了震撼人心的吸引力和神秘感,让人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悲戚的爱情经历才会让鬼神也为之感动,为之时时处处哀叹低吟?
初见之时,正是初春时节。子夜和邻家姐妹采桑南山,一路上入耳的尽是黄莺婉转,入眼的全是花红草长,这正是采桑养蚕的好时候,但也是贵家公子出游赏春的好时节。于是之,春水之湄鹅柳畔,我见到了你,春风马蹄过寒烟。
“那时候我以为我们只是最平常的过路人,正所谓见也不是见,缘也未成缘,更料不到谁会为谁改变一生的命运。可是你却回忆说‘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其实你哪知道,那时你嗅到的香气,或许并非我所独有,更非我所强求,所以,那时我是多想让你就这样平凡的经过,进过在我本如春天的生命里。”
“女子的生命,像是上天早已做好了安排的,并不随自己而左右,因为,你终究还是停下了马,如春风拂面般走过来,像极了一棵春日里的玉树,驻在那里,更驻进了我心底。”“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堂。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虽然不知结局会怎样,但一切还是像排练好的一样如期上演。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这首是组诗的第三首,应该还是发生在那个相遇的春天里吧。只是春凝重,桃花红,与子同游情更浓。每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娇羞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两句来,两句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若是真要计较起来,恐怕这位后代诗词王国里的巾帼英雄会略显气短了吧。山清明,水清灵,一霎骤雨初歇停。和情郎相偎而坐,像猫儿一样“哧咛”地滑入情郎的怀中,乖巧地伏在膝上。“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天,春风吹过的时候,我满头的青丝随风而起,在你手上绕为指柔的情景。也许路人会对我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吧,但是世间之事大随行而为,何必在乎外人的看法呢?”正所谓“年少当及时,嗟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有人说爱是人生命中的一场烂漫而炫目的舞台幻术,太奢靡,太华丽,但欢娱之后往往是一场春日空梦。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与你在一起的日子往往都是那么的美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飞瀑桃花映山红,相约好一起到山里去与山水和奏,你抚琴,我填词,共奏一曲“琴瑟和鸣”。早上醒来的时候为何会略显头痛?已分不清是因为昨晚喝酒醉的深沉还是沉醉梦中不愿醒来的原因。
“是我太想和你在一起了,所以才会沉醉的吧”,原本我以为你和我的想法都会是一样的,但当我的爱正如春日山花般开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你的爱,竟悄然变质,被植入了叛离的毒瘤。
“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徒怀倾筐情,郎谁明侬心。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分别是《子夜歌》的第26首,第40首和第16首,是子夜对爱情宣告失败后低缓的哀诉。
“我不知道你去了哪里,甚至不明白你究竟为何离去,只有你的不辞而别是我唯一可以肯定的事情,但我坚信你还是爱我的,因为我始终不能接受这样一场欺骗的爱情,”夜觉思缠,寝室难忘。当生命出现衰败的转变时,你的一切,也便随之而变了。母亲为你张罗好了体面的婚事时,你的心上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悲伤与哀叹。更为可悲的是,你行,不知该去何方;留,却要寸断肝肠。
子夜终究还是没能等来情郎回旋的马蹄声,所以新婚的前夜,她换来了永久的解脱。她的生命便像春天里涨苞愈发的花一样,还未盛开,便悄然死去,随风逝去。
这个男子的生平已无从可靠,甚至我们对子夜的了解也是源于这一组诗,但后世关于子夜歌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晋之后,以《子夜歌》为基础,更衍生出了《子夜吴歌》《子夜四时歌》《子夜》词等作品,而子夜对爱情的哀怨也减轻为伤感,再衍生美好,融入了后世儿女的血液当中,世世代代的流传了下来,以至于才会有《宋书•乐志》中关与深夜鬼魅吟唱千古绝唱——《子夜》——的传说。这样的鬼魅是注定不存在的,但是我却乐于相信子夜确确实实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且也遭遇了一场残破但却刻骨的爱情的。故事讲到这里不再赘述,我不是想刻意让大家陷入对爱情的悲观与绝望,反而是希望让大家对爱能够有所体悟,有所升华罢了。
对了,忘记了后代有句诗叫“子夜歌清月满楼”,呵呵,不错吧。
2010年4月11日
读《子夜歌》,心中有阵阵的悲凉和哀伤。
如果你想了解《子夜歌》,便不得不了解这样的文化情结。相传《子夜歌》为晋代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全篇共列诗42首,篇篇都是子夜对爱情的欢吟悲唱之音。纯真善良的少女子夜情窦初开,本指望和两情相悦的情郎白首偕老、比翼双飞,奈何正如许多悲剧情节中发生的一样,男子负心而去,而且从此了无音信,这样的情况下,子夜不免哀伤不已,最后落得郁郁而终的结果,但也因此有了这一系列的哀婉之作。《唐书•乐志》中所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但是,假使这歌声仅仅为生人所吟所唱,也只是赚的多情人的一把情泪,一声哀叹罢了,然《宋书•乐志》记载说:“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这样一来,整首歌便有了震撼人心的吸引力和神秘感,让人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悲戚的爱情经历才会让鬼神也为之感动,为之时时处处哀叹低吟?
初见之时,正是初春时节。子夜和邻家姐妹采桑南山,一路上入耳的尽是黄莺婉转,入眼的全是花红草长,这正是采桑养蚕的好时候,但也是贵家公子出游赏春的好时节。于是之,春水之湄鹅柳畔,我见到了你,春风马蹄过寒烟。
“那时候我以为我们只是最平常的过路人,正所谓见也不是见,缘也未成缘,更料不到谁会为谁改变一生的命运。可是你却回忆说‘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其实你哪知道,那时你嗅到的香气,或许并非我所独有,更非我所强求,所以,那时我是多想让你就这样平凡的经过,进过在我本如春天的生命里。”
“女子的生命,像是上天早已做好了安排的,并不随自己而左右,因为,你终究还是停下了马,如春风拂面般走过来,像极了一棵春日里的玉树,驻在那里,更驻进了我心底。”“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堂。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虽然不知结局会怎样,但一切还是像排练好的一样如期上演。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这首是组诗的第三首,应该还是发生在那个相遇的春天里吧。只是春凝重,桃花红,与子同游情更浓。每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娇羞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这两句来,两句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若是真要计较起来,恐怕这位后代诗词王国里的巾帼英雄会略显气短了吧。山清明,水清灵,一霎骤雨初歇停。和情郎相偎而坐,像猫儿一样“哧咛”地滑入情郎的怀中,乖巧地伏在膝上。“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天,春风吹过的时候,我满头的青丝随风而起,在你手上绕为指柔的情景。也许路人会对我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吧,但是世间之事大随行而为,何必在乎外人的看法呢?”正所谓“年少当及时,嗟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有人说爱是人生命中的一场烂漫而炫目的舞台幻术,太奢靡,太华丽,但欢娱之后往往是一场春日空梦。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与你在一起的日子往往都是那么的美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飞瀑桃花映山红,相约好一起到山里去与山水和奏,你抚琴,我填词,共奏一曲“琴瑟和鸣”。早上醒来的时候为何会略显头痛?已分不清是因为昨晚喝酒醉的深沉还是沉醉梦中不愿醒来的原因。
“是我太想和你在一起了,所以才会沉醉的吧”,原本我以为你和我的想法都会是一样的,但当我的爱正如春日山花般开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你的爱,竟悄然变质,被植入了叛离的毒瘤。
“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徒怀倾筐情,郎谁明侬心。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分别是《子夜歌》的第26首,第40首和第16首,是子夜对爱情宣告失败后低缓的哀诉。
“我不知道你去了哪里,甚至不明白你究竟为何离去,只有你的不辞而别是我唯一可以肯定的事情,但我坚信你还是爱我的,因为我始终不能接受这样一场欺骗的爱情,”夜觉思缠,寝室难忘。当生命出现衰败的转变时,你的一切,也便随之而变了。母亲为你张罗好了体面的婚事时,你的心上留下的是挥之不去的悲伤与哀叹。更为可悲的是,你行,不知该去何方;留,却要寸断肝肠。
子夜终究还是没能等来情郎回旋的马蹄声,所以新婚的前夜,她换来了永久的解脱。她的生命便像春天里涨苞愈发的花一样,还未盛开,便悄然死去,随风逝去。
这个男子的生平已无从可靠,甚至我们对子夜的了解也是源于这一组诗,但后世关于子夜歌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晋之后,以《子夜歌》为基础,更衍生出了《子夜吴歌》《子夜四时歌》《子夜》词等作品,而子夜对爱情的哀怨也减轻为伤感,再衍生美好,融入了后世儿女的血液当中,世世代代的流传了下来,以至于才会有《宋书•乐志》中关与深夜鬼魅吟唱千古绝唱——《子夜》——的传说。这样的鬼魅是注定不存在的,但是我却乐于相信子夜确确实实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且也遭遇了一场残破但却刻骨的爱情的。故事讲到这里不再赘述,我不是想刻意让大家陷入对爱情的悲观与绝望,反而是希望让大家对爱能够有所体悟,有所升华罢了。
对了,忘记了后代有句诗叫“子夜歌清月满楼”,呵呵,不错吧。
2010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