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里没有废后的记载,也没有说许敬宗是受武则天的命令构陷上官仪,而是这样描述上官仪的死因“仪颇恃才任势,故为当代所嫉,许敬宗乃构仪与忠通谋,遂下狱而死,家口籍没。” 上官仪通谋废太子李忠这件事肯定是有证据的,查阅相关史料就会发现上官仪在李忠封陈王的时候,曾担任陈王府的咨议,这样的履历让人有理由怀疑他和李忠关系亲近,至少在李治眼里是确有其事的,不然李治不会因此就把感情很深的恩师薛婕妤废了还幽禁了,只因为她和上官仪有书信往来,还把他一直很喜欢的心腹大臣薛元超(薛婕妤的侄子)也贬走了。
《新唐书》废后这段故事应该是抄的笔记小说《大唐新语》,《旧唐书》根本没有这一段,《新唐书》为了抹黑李治武则天一直喜欢添加私货,有充分理由怀疑废后事件是假的。毕竟《新唐书》里面还能写萧淑妃的女儿四十岁都没有出嫁,但其实李治自己当时才四十多岁,这么明显的错误在以严谨著称的史书上都能照写不误。 某些人看了几部电视剧就当成史实,想象李治是怕武则天才杀上官仪,毕竟国内罔顾史实的编剧就喜欢这么拍。也不想想连当初有三朝元老长孙无忌撑腰的王皇后他都照废不误,不知道一个家世低微、自家哥哥都被贬到岭南、没有任何人支持的皇后有什么好怕的,要是真的怕武则天,那武家亲戚还会被打压的这么厉害,终高宗一朝,没有一个三品以上官员是武则天的提拔的人,反而让王废后的族兄王方翼、裴行俭、刘仁轨这些反对武后的人平步青云。要知道就连王皇后的舅舅当初都能跟着沾沾光当个宰相呢,就武皇后这权力比李旦时期的太平公主都差远了,太平公主那时还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官仪要是真差点废了武后,武则天这么记仇的人会重用上官仪的直系亲孙女上官婉儿,她又不是没人可用了。武则天可是在当上皇帝以后还讨厌自己刚出生的亲孙子李成义差点弃养他,只因为他是儿子和没入掖庭的柳宫女所生(王废后的舅舅柳奭的孙女)。武则天后来很赏识一个大臣并亲自接见想要重用他,在问到出身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是王废后的远房亲戚,立刻就把他贬走了。
《新唐书》废后这段故事应该是抄的笔记小说《大唐新语》,《旧唐书》根本没有这一段,《新唐书》为了抹黑李治武则天一直喜欢添加私货,有充分理由怀疑废后事件是假的。毕竟《新唐书》里面还能写萧淑妃的女儿四十岁都没有出嫁,但其实李治自己当时才四十多岁,这么明显的错误在以严谨著称的史书上都能照写不误。 某些人看了几部电视剧就当成史实,想象李治是怕武则天才杀上官仪,毕竟国内罔顾史实的编剧就喜欢这么拍。也不想想连当初有三朝元老长孙无忌撑腰的王皇后他都照废不误,不知道一个家世低微、自家哥哥都被贬到岭南、没有任何人支持的皇后有什么好怕的,要是真的怕武则天,那武家亲戚还会被打压的这么厉害,终高宗一朝,没有一个三品以上官员是武则天的提拔的人,反而让王废后的族兄王方翼、裴行俭、刘仁轨这些反对武后的人平步青云。要知道就连王皇后的舅舅当初都能跟着沾沾光当个宰相呢,就武皇后这权力比李旦时期的太平公主都差远了,太平公主那时还号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官仪要是真差点废了武后,武则天这么记仇的人会重用上官仪的直系亲孙女上官婉儿,她又不是没人可用了。武则天可是在当上皇帝以后还讨厌自己刚出生的亲孙子李成义差点弃养他,只因为他是儿子和没入掖庭的柳宫女所生(王废后的舅舅柳奭的孙女)。武则天后来很赏识一个大臣并亲自接见想要重用他,在问到出身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是王废后的远房亲戚,立刻就把他贬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