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坦克(Panzerkampfwagen I)是德国的一款轻型坦克,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大量生产,它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虽然在战斗表现中显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间,一号坦克仍占德军坦克中相当大的比重,并被投入期间的各大战役中使用,如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战场。
而与国人最有交集的,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使用。
青天白日旗下的德制战车
国民政府在1936年下半年以103万帝国马克(Reichmark)向德国购置一批一号A型坦克,数量有10辆(部份文献)、13辆(部队官兵回忆)、15辆(德国出口纪录及杜聿明回忆)、17辆(编制数)等说法,莫衷一是。此款项约合今日3400万美元。
这批一号坦克(根据克虏伯公司记录为Panzer I.La.S型)因国民政府采购流程迟缓而在1937年6月才经海运抵达南京,当时称“克虏伯式战车“,而第二次中日战争在一个月后就已爆发,剩下的订单也随之取消。
然而海运过程未作特别防护,以致车体内积水、机电零组件受潮锈蚀受损,一度使国民政府认为德国以二手坦克混充新品交货。这批一号坦克编为1937年5月16日于南京方山营房成军的国军第一支装甲部队: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少将)战车营第三连,连长为赵鹄振少校。编制为连部两辆指挥坦克,下辖3个排,每排5辆坦克,总计17辆;并附属搜索班(春达浦牌摩托车12辆)与运输排(汽车10辆)。
另据该连官兵回忆,实际编制为连部一辆指挥坦克,下辖3个排,每排4辆坦克,总计13辆。至于何种编制为真,现已不可考。国军使用的一号坦克习惯以苏制7.62 mm DP轻机枪替换原有的德制7.92 mm MG 13机枪,可能是基于弹药补给的考虑。
实际演练时发现一号坦克并不适用于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湿热气候易使发动机过热,加上车内温度动辄高达60摄氏度,因此无法长时间操作。
同时因履带接地面积小,容易陷入南方常见的大片水田中,且该型坦克车底距地面高度足够可在干涸的水稻田内行驶,无法翻越超过1.5米的田堤。
该型坦克诱导齿高度仅45毫米,在越野行驶时行走机构内积存大量的泥草混合物,导致诱导齿实际外露高度仅有15至20毫米,因而极易甩脱履带
装备一号坦克的第3连并未参与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上海淞沪会战,而是在11月8日国军淞沪总撤退后,紧接着于11月底展开的南京保卫战中,受蒋介石严令死守南京,与战防炮教导队第二营一部编组为战炮分队,为南京城防司令部总预备队之一,12月11日忽闻南京撤守导致的大混乱下因无法渡河而遭到日军俘虏,全军覆没。
此时日本装甲部队由八九式中型坦克及九四式轻装甲车构成,但不论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或后续抗战初期中国战场的数次战役,皆无中日双方坦克直接对决的战例。


而与国人最有交集的,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使用。
青天白日旗下的德制战车
国民政府在1936年下半年以103万帝国马克(Reichmark)向德国购置一批一号A型坦克,数量有10辆(部份文献)、13辆(部队官兵回忆)、15辆(德国出口纪录及杜聿明回忆)、17辆(编制数)等说法,莫衷一是。此款项约合今日3400万美元。
这批一号坦克(根据克虏伯公司记录为Panzer I.La.S型)因国民政府采购流程迟缓而在1937年6月才经海运抵达南京,当时称“克虏伯式战车“,而第二次中日战争在一个月后就已爆发,剩下的订单也随之取消。
然而海运过程未作特别防护,以致车体内积水、机电零组件受潮锈蚀受损,一度使国民政府认为德国以二手坦克混充新品交货。这批一号坦克编为1937年5月16日于南京方山营房成军的国军第一支装甲部队:陆军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少将)战车营第三连,连长为赵鹄振少校。编制为连部两辆指挥坦克,下辖3个排,每排5辆坦克,总计17辆;并附属搜索班(春达浦牌摩托车12辆)与运输排(汽车10辆)。
另据该连官兵回忆,实际编制为连部一辆指挥坦克,下辖3个排,每排4辆坦克,总计13辆。至于何种编制为真,现已不可考。国军使用的一号坦克习惯以苏制7.62 mm DP轻机枪替换原有的德制7.92 mm MG 13机枪,可能是基于弹药补给的考虑。
实际演练时发现一号坦克并不适用于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湿热气候易使发动机过热,加上车内温度动辄高达60摄氏度,因此无法长时间操作。
同时因履带接地面积小,容易陷入南方常见的大片水田中,且该型坦克车底距地面高度足够可在干涸的水稻田内行驶,无法翻越超过1.5米的田堤。
该型坦克诱导齿高度仅45毫米,在越野行驶时行走机构内积存大量的泥草混合物,导致诱导齿实际外露高度仅有15至20毫米,因而极易甩脱履带
装备一号坦克的第3连并未参与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上海淞沪会战,而是在11月8日国军淞沪总撤退后,紧接着于11月底展开的南京保卫战中,受蒋介石严令死守南京,与战防炮教导队第二营一部编组为战炮分队,为南京城防司令部总预备队之一,12月11日忽闻南京撤守导致的大混乱下因无法渡河而遭到日军俘虏,全军覆没。
此时日本装甲部队由八九式中型坦克及九四式轻装甲车构成,但不论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或后续抗战初期中国战场的数次战役,皆无中日双方坦克直接对决的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