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方最后一个国人联盟FF的逐渐消亡,最近有很多帖子在编纂北方的历史。
但是由于大部分编者仅为北方其中一个势力成员的局限性,描述的内容不可避免存在错漏及解读偏颇的地方。
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先后在北方的FF,炎黄,3v以及解体后的PSC呆过不少时间,所以对整个北方局势变化的了解可以说比绝大部分人都多。
以下就由我来为大家尽量完整的解读一下整个北方的历史变迁。
当然我的解读也未必就是正确的,毕竟我也存在局限性同时也会有自己的主观看法,仅供参考。
【FF联盟篇】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3测就开始玩的第一梯队玩家,在这之前更是端游628时代就开始玩的老玩家。
813手游开服后我便第一时间加入了FF联盟的执行军团FIN,FIN建立军团的那300万还有我的一份。
所以我可以算是FF的绝对元老了。
要说我对FF管理层的印象,主要有两点,一言堂以及高税率。
冬至在FF实行的是一言堂式的独裁统治,当然这描述绝非贬义。
对于eve松散的联盟形式来说,独裁统治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点冬至应该是学习端游的馒头。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3v和伽蓝都是更松散的议会形式,这也导致了这两个联盟最终的消亡。
FF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税率。
FIN执行军团实行10%税率的同时,游戏前期针对矿工、制造还额外收取采矿税和制造税。
对联盟加盟军团,FF是较早开始实施分地联盟税制度的。
FF实行高税率政策除了和端游学习外,也和冬至本人有关。
冬至是天津人,一口被大家吐槽的天津话人尽皆知,年龄据说是30多,除此以外很重要一点就是他在现实里并不算富裕。
冬至管理下的FF联盟虽然不至于KFC,但是他本人对联盟的资金投入也是几乎没有的。
这和同时期外国联盟大肆氪金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手游和端游在玩家收入模式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在端游中,00收益是远高于帝国区的,想要赚更多钱就要交更多税,所以00团高税率这从逻辑上没有问题。
但是在手游中,00收益并不比帝国区做任务高,这就让高税率失去了逻辑基础。
高税率政策在游戏前期不缺玩家的情况下可以为军团和联盟提供更多的收入,但随着玩家不断流失,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
这也是导致北方高税率联盟逐渐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时至今日,全服仅存的华人团体南联及众多外国大联盟基本都改为取消联盟税,军团自行承担补损,大量军团改为低税甚至0税团的模式招揽新人。
大部分高税率00团都面临人员大量流失招不到新人的窘境。
而现在联盟和军团的收入来源更多的依靠成员捐献、氪金和死亡收益的模式而非税收。
刚开服FF的战略目标是拿下整个特纳地区的控制权,可是意外的是伽蓝居然也看上了这块地。
很快FF和伽蓝就分别占据了东特纳和西特纳,并开始频繁交火。
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发生在西特纳,冬至带领70+狞獾队,伽蓝90+狞獾训练。
双方隔门相望摆好了阵势但都不愿意主动过门。
对峙了半个多小时后,冬至首先失去了耐心发出了撤退指令,而伽蓝把握住了这个时机果断在FF一半舰队跃迁的时候发起进攻。
被打乱了阵型的FF大败。
正面战场不敌之后,冬至招揽了之后的站长希姆莱作为收割队长对伽蓝实施收割。
希姆莱是端游PIBC资格最老的冲锋队长,在他的带领下伽蓝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这对伽蓝的基本盘没有造成太太大影响,因为损失都是由玩家自己买单。
接下去一段时间,FF和伽蓝之间又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FF总体上被伽蓝压着打,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冬至在战场指挥能力上的不足。
【炎黄篇】
而在此期间,冬至和希姆莱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希姆莱带的收割队用的不是FF而是他自己建立的YY频道,另外在几次会战中希姆莱带领的小队并没有听冬至指挥集体行动,而是单独游窜寻找战机。
冬至觉得希姆莱不服管,最终因为希姆莱小队成员补损问题矛盾爆发,希姆莱带领大部分原收割队成员脱离FIN成立海盗军团HTA。
脾气暴躁的冬至立刻拉红了希姆莱,结果就是在希姆莱的收割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然这损失对军团本身影响不大,因为买单的都是军团普通玩家。在前有伽蓝堵截,后有海盗收割的绝对劣势下,FF的形势原本岌岌可危,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伽蓝突然产生了内乱,并整体撤出了特纳。
FF迅速吸收了从伽蓝撤退的人员并统一了整个特纳地区,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接下去FF将目光转向了血脉,和在那片地区盘踞的老外联盟SHH展开了对抗。
于此同时,希姆莱领导的HTA也不断招兵买马并成立了炎黄联盟,就在冬至和SHH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悄悄将空堡立到了血脉。
炎黄和FF此时的关系刚刚拉篮,希姆莱的这一举动严重的触怒了冬至,FF旗下的军团在冬至授意下向希姆莱进行挑衅,而性格冲动的希姆莱不出意外中招主动下蓝拉红,发起攻击。
找到借口的冬至立刻向YH的空堡发起攻击,并在YH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打掉了空堡护盾。
第二天,冬至更是纠集了一群曾经被希姆莱爆过的老外,兵不血刃打下了空堡装甲。
此时希姆莱依靠关系,紧急向DN和3v联盟求援,请求他们帮忙防守一周后的空堡结构。
3V此时已经在静寂谷站稳脚跟,同时和YH,FF都是蓝的声望。
布朗虽然和希姆莱私交不错,但是因为觊觎YH的人口,所以并不打算帮YH。
而DN作为海盗联盟更多的是认钱。
而拥有整片特纳地区的冬至财大气粗,以16亿ISK为代价让DN拉红YH。
在失去了所有助力后,YH的覆灭已经成了必然。
空堡被爆后,YH大部分人员被FF和3V吸收,小部分继续跟随希姆莱在特步特地区当海盗。
而北方的战斗局势重新恢复到FF联合3v和SHH对峙的局面。
【3V篇】
接下去一段时间,FF成功将SHH赶出了血脉,开始进入了稳定发展期,而处于静寂谷地区的3v则即将面临异常巨大的危机。
为了夹击SHH,3v的地盘被分为静寂谷和斐德两块地区。
静寂谷这边主要是以布朗的执行军团BSF为主的北静寂谷势力,而斐德那边则是风影领导的DFT和SFG军团。
静寂谷距离帝国区很近,隔壁又是海盗窝特步特,一直不是很太平,而斐德更是3v和SHH交战的前线,天天都在发生战斗。
布朗为人比较随和,不像冬至那么独裁,但因此也导致了联盟结构比较松散,联盟很多决策难以有效实行。
再加上两块飞地,缺乏腹地以及内部军团地盘划分等诸多琐事,让布朗筋疲力尽。
然后布朗在毫无交接铺垫的情况下突然宣布退游,整个过程甚至连外交关系都没有交接。
布朗退游后风影接下了3v的担子,但风影只是一个不满20岁的小屁孩,缺乏管理团队的经验。
再加上内忧外患不断,3v内部的矛盾一下子全都爆发出来了。
首先发难的是TOT,他以联盟元老加金主的身份不断指责联盟管理问题,虽然他提出的问题都是就事论事,但他的做法受到了以风影为首的新领导班子的厌恶。
而在TOT又一次因为价格问题向联盟后勤发难之后,矛盾彻底爆发。
实事求是的讲,3v的联盟后勤采购体系确实存在巨大猫腻。
先是联盟后勤负责人自己给自己下订单,用联盟资金高价采购了300条刺客的巨额订单,而这些刺客最终到了哪里不得而知。
之后又故技重施用同样方法高价向自己下订单,用联盟资金采购断崖守卫。
作为商人的TOT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向联盟后勤发难,最终导致矛盾爆发。
原来就和TOT不对付的联盟高层集体向TOT发难,并且不知道是哪个联盟高层,将TOT军团踢出了联盟,至此3v开始走向了分裂。
联盟后勤恰烂钱只是3v管理的问题之一。
除此以外还有分地矛盾。
3v联盟吸纳了大量华人军团加盟,可整个3v可以用于生产的地盘只有2/3个静寂谷。
而3v内部的地盘又是专属独占制度,9-10级地全都属于少数几个元老军团。
由此可以想象,军团之间的分地矛盾有多严重。
一方面是人员流失严重的元老军团占着最好的地没有出勤不事生产,另一方面是新加入的军团出钱出人却分不到地。
这一矛盾最终导致了饼干带领的战斗团退出3v。
第三个就是3v两地分散的问题。
在布朗退游后,他带领的执行军团BSF战斗力锐减,而TOT和饼干等军团的离开更是削弱了静寂谷地区本就不多的战斗力。
即便在这一情况下,风影依然坚持要保住军团在两德的地盘,并执意要求整个联盟强制搬迁到两德地区。
结果非常的明显,原静寂谷元老军团表面上赞同风影的决定,但全部都没有行动。
最终整个静寂谷地区的军团全部脱离3v。
而风影带走的只有一些战斗力不强的新军团。而同时风影在舆论上也吃了大亏。
从南部逃荒而来的PIBC残部和3v旗下的RS8因为抢怪问题爆发了战斗,端游3v因此收回了3v的牌子。
至此3v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分裂后的3v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在两德地区和SHH较量,而剩余残部成立了PSC,又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选择更好的华人联盟,而是为了收益更高的天蛇萨沙怪而投靠了万神殿,彻底站到了国人的对立面。
而失去了3v支持的FF独木难支,在北方独自支撑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被灭灯,成为了流亡00势力苟延残喘。
【总结篇】
总结来说,北方华人势力的整体失利,说到底是由于各联盟为了各自利益勾心斗角,最终因为各种问题被逐个击破。
冬至性格比较自私缺乏肚量,格局也比较小。没能很好的团结外部华人势力,虽然内部比较团结,但在失去了其他助力后很难有所作为。
布朗正好相反,为人随和,战略眼光也不错,但缺乏果断,同时抗压能力也较差,在面对外部压力后的退游行为直接导致了北方在大好形势下分崩离析。
风影能力不足,缺乏战略眼光,手下更是一群不顾大局只顾个人利益的佞臣,领导一个军团尚可,领导一个联盟能力远远不足。
希姆莱脾气暴躁,过于刚猛,战斗能力爆表但外交能力严重欠缺,指挥战斗是一把好手,可在管理联盟上能力严重欠缺。
北方的这些领导人,身上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如果这些人能够团结一致,冬至管内政,布朗管外交,风影管会战,希姆莱管收割,这样的一个组合必然能够横扫北方将老外打得抬不起头。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现实是北方华人联盟最终只能成为历史被大家所遗忘……
但是由于大部分编者仅为北方其中一个势力成员的局限性,描述的内容不可避免存在错漏及解读偏颇的地方。
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先后在北方的FF,炎黄,3v以及解体后的PSC呆过不少时间,所以对整个北方局势变化的了解可以说比绝大部分人都多。
以下就由我来为大家尽量完整的解读一下整个北方的历史变迁。
当然我的解读也未必就是正确的,毕竟我也存在局限性同时也会有自己的主观看法,仅供参考。
【FF联盟篇】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3测就开始玩的第一梯队玩家,在这之前更是端游628时代就开始玩的老玩家。
813手游开服后我便第一时间加入了FF联盟的执行军团FIN,FIN建立军团的那300万还有我的一份。
所以我可以算是FF的绝对元老了。
要说我对FF管理层的印象,主要有两点,一言堂以及高税率。
冬至在FF实行的是一言堂式的独裁统治,当然这描述绝非贬义。
对于eve松散的联盟形式来说,独裁统治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点冬至应该是学习端游的馒头。
相比之下同时期的3v和伽蓝都是更松散的议会形式,这也导致了这两个联盟最终的消亡。
FF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税率。
FIN执行军团实行10%税率的同时,游戏前期针对矿工、制造还额外收取采矿税和制造税。
对联盟加盟军团,FF是较早开始实施分地联盟税制度的。
FF实行高税率政策除了和端游学习外,也和冬至本人有关。
冬至是天津人,一口被大家吐槽的天津话人尽皆知,年龄据说是30多,除此以外很重要一点就是他在现实里并不算富裕。
冬至管理下的FF联盟虽然不至于KFC,但是他本人对联盟的资金投入也是几乎没有的。
这和同时期外国联盟大肆氪金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手游和端游在玩家收入模式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在端游中,00收益是远高于帝国区的,想要赚更多钱就要交更多税,所以00团高税率这从逻辑上没有问题。
但是在手游中,00收益并不比帝国区做任务高,这就让高税率失去了逻辑基础。
高税率政策在游戏前期不缺玩家的情况下可以为军团和联盟提供更多的收入,但随着玩家不断流失,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
这也是导致北方高税率联盟逐渐消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时至今日,全服仅存的华人团体南联及众多外国大联盟基本都改为取消联盟税,军团自行承担补损,大量军团改为低税甚至0税团的模式招揽新人。
大部分高税率00团都面临人员大量流失招不到新人的窘境。
而现在联盟和军团的收入来源更多的依靠成员捐献、氪金和死亡收益的模式而非税收。
刚开服FF的战略目标是拿下整个特纳地区的控制权,可是意外的是伽蓝居然也看上了这块地。
很快FF和伽蓝就分别占据了东特纳和西特纳,并开始频繁交火。
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发生在西特纳,冬至带领70+狞獾队,伽蓝90+狞獾训练。
双方隔门相望摆好了阵势但都不愿意主动过门。
对峙了半个多小时后,冬至首先失去了耐心发出了撤退指令,而伽蓝把握住了这个时机果断在FF一半舰队跃迁的时候发起进攻。
被打乱了阵型的FF大败。
正面战场不敌之后,冬至招揽了之后的站长希姆莱作为收割队长对伽蓝实施收割。
希姆莱是端游PIBC资格最老的冲锋队长,在他的带领下伽蓝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这对伽蓝的基本盘没有造成太太大影响,因为损失都是由玩家自己买单。
接下去一段时间,FF和伽蓝之间又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FF总体上被伽蓝压着打,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冬至在战场指挥能力上的不足。
【炎黄篇】
而在此期间,冬至和希姆莱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希姆莱带的收割队用的不是FF而是他自己建立的YY频道,另外在几次会战中希姆莱带领的小队并没有听冬至指挥集体行动,而是单独游窜寻找战机。
冬至觉得希姆莱不服管,最终因为希姆莱小队成员补损问题矛盾爆发,希姆莱带领大部分原收割队成员脱离FIN成立海盗军团HTA。
脾气暴躁的冬至立刻拉红了希姆莱,结果就是在希姆莱的收割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然这损失对军团本身影响不大,因为买单的都是军团普通玩家。在前有伽蓝堵截,后有海盗收割的绝对劣势下,FF的形势原本岌岌可危,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伽蓝突然产生了内乱,并整体撤出了特纳。
FF迅速吸收了从伽蓝撤退的人员并统一了整个特纳地区,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接下去FF将目光转向了血脉,和在那片地区盘踞的老外联盟SHH展开了对抗。
于此同时,希姆莱领导的HTA也不断招兵买马并成立了炎黄联盟,就在冬至和SHH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悄悄将空堡立到了血脉。
炎黄和FF此时的关系刚刚拉篮,希姆莱的这一举动严重的触怒了冬至,FF旗下的军团在冬至授意下向希姆莱进行挑衅,而性格冲动的希姆莱不出意外中招主动下蓝拉红,发起攻击。
找到借口的冬至立刻向YH的空堡发起攻击,并在YH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打掉了空堡护盾。
第二天,冬至更是纠集了一群曾经被希姆莱爆过的老外,兵不血刃打下了空堡装甲。
此时希姆莱依靠关系,紧急向DN和3v联盟求援,请求他们帮忙防守一周后的空堡结构。
3V此时已经在静寂谷站稳脚跟,同时和YH,FF都是蓝的声望。
布朗虽然和希姆莱私交不错,但是因为觊觎YH的人口,所以并不打算帮YH。
而DN作为海盗联盟更多的是认钱。
而拥有整片特纳地区的冬至财大气粗,以16亿ISK为代价让DN拉红YH。
在失去了所有助力后,YH的覆灭已经成了必然。
空堡被爆后,YH大部分人员被FF和3V吸收,小部分继续跟随希姆莱在特步特地区当海盗。
而北方的战斗局势重新恢复到FF联合3v和SHH对峙的局面。
【3V篇】
接下去一段时间,FF成功将SHH赶出了血脉,开始进入了稳定发展期,而处于静寂谷地区的3v则即将面临异常巨大的危机。
为了夹击SHH,3v的地盘被分为静寂谷和斐德两块地区。
静寂谷这边主要是以布朗的执行军团BSF为主的北静寂谷势力,而斐德那边则是风影领导的DFT和SFG军团。
静寂谷距离帝国区很近,隔壁又是海盗窝特步特,一直不是很太平,而斐德更是3v和SHH交战的前线,天天都在发生战斗。
布朗为人比较随和,不像冬至那么独裁,但因此也导致了联盟结构比较松散,联盟很多决策难以有效实行。
再加上两块飞地,缺乏腹地以及内部军团地盘划分等诸多琐事,让布朗筋疲力尽。
然后布朗在毫无交接铺垫的情况下突然宣布退游,整个过程甚至连外交关系都没有交接。
布朗退游后风影接下了3v的担子,但风影只是一个不满20岁的小屁孩,缺乏管理团队的经验。
再加上内忧外患不断,3v内部的矛盾一下子全都爆发出来了。
首先发难的是TOT,他以联盟元老加金主的身份不断指责联盟管理问题,虽然他提出的问题都是就事论事,但他的做法受到了以风影为首的新领导班子的厌恶。
而在TOT又一次因为价格问题向联盟后勤发难之后,矛盾彻底爆发。
实事求是的讲,3v的联盟后勤采购体系确实存在巨大猫腻。
先是联盟后勤负责人自己给自己下订单,用联盟资金高价采购了300条刺客的巨额订单,而这些刺客最终到了哪里不得而知。
之后又故技重施用同样方法高价向自己下订单,用联盟资金采购断崖守卫。
作为商人的TOT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向联盟后勤发难,最终导致矛盾爆发。
原来就和TOT不对付的联盟高层集体向TOT发难,并且不知道是哪个联盟高层,将TOT军团踢出了联盟,至此3v开始走向了分裂。
联盟后勤恰烂钱只是3v管理的问题之一。
除此以外还有分地矛盾。
3v联盟吸纳了大量华人军团加盟,可整个3v可以用于生产的地盘只有2/3个静寂谷。
而3v内部的地盘又是专属独占制度,9-10级地全都属于少数几个元老军团。
由此可以想象,军团之间的分地矛盾有多严重。
一方面是人员流失严重的元老军团占着最好的地没有出勤不事生产,另一方面是新加入的军团出钱出人却分不到地。
这一矛盾最终导致了饼干带领的战斗团退出3v。
第三个就是3v两地分散的问题。
在布朗退游后,他带领的执行军团BSF战斗力锐减,而TOT和饼干等军团的离开更是削弱了静寂谷地区本就不多的战斗力。
即便在这一情况下,风影依然坚持要保住军团在两德的地盘,并执意要求整个联盟强制搬迁到两德地区。
结果非常的明显,原静寂谷元老军团表面上赞同风影的决定,但全部都没有行动。
最终整个静寂谷地区的军团全部脱离3v。
而风影带走的只有一些战斗力不强的新军团。而同时风影在舆论上也吃了大亏。
从南部逃荒而来的PIBC残部和3v旗下的RS8因为抢怪问题爆发了战斗,端游3v因此收回了3v的牌子。
至此3v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分裂后的3v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在两德地区和SHH较量,而剩余残部成立了PSC,又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选择更好的华人联盟,而是为了收益更高的天蛇萨沙怪而投靠了万神殿,彻底站到了国人的对立面。
而失去了3v支持的FF独木难支,在北方独自支撑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被灭灯,成为了流亡00势力苟延残喘。
【总结篇】
总结来说,北方华人势力的整体失利,说到底是由于各联盟为了各自利益勾心斗角,最终因为各种问题被逐个击破。
冬至性格比较自私缺乏肚量,格局也比较小。没能很好的团结外部华人势力,虽然内部比较团结,但在失去了其他助力后很难有所作为。
布朗正好相反,为人随和,战略眼光也不错,但缺乏果断,同时抗压能力也较差,在面对外部压力后的退游行为直接导致了北方在大好形势下分崩离析。
风影能力不足,缺乏战略眼光,手下更是一群不顾大局只顾个人利益的佞臣,领导一个军团尚可,领导一个联盟能力远远不足。
希姆莱脾气暴躁,过于刚猛,战斗能力爆表但外交能力严重欠缺,指挥战斗是一把好手,可在管理联盟上能力严重欠缺。
北方的这些领导人,身上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如果这些人能够团结一致,冬至管内政,布朗管外交,风影管会战,希姆莱管收割,这样的一个组合必然能够横扫北方将老外打得抬不起头。
可惜如果只是如果,现实是北方华人联盟最终只能成为历史被大家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