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刚入门的玩家科普一些hifi的基本常识,希望有帮助。已经很牛逼的老玩家就不用看拉。
写hifi评测的人有那么多,其中台湾的刘汉盛的文章很有参考性,其实我也是从音响20要中总结小小的几点
1 三频均衡
三频均衡的分布应该是低频能量最大,中频次之,高频能量最小。这样金子塔的三频分布人类听起来形体最庞大,最优美。古典交响乐写譜的时候一定是以最多的低频乐器作为铺垫,听起来才会最辉煌,雄厚大气。KeithJohnson是RR唱片的录音师,RR唱片的录音效果大家都知道低频量感很丰富,那并不是Keith Johnson刻意加料获得,而是管弦乐中的低频本来就是如此丰厚,尤其是大鼓。而RR的录音在中频段、高频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色彩,有些人可能会认为RR唱片的录音味道很淡,没有特别突出的甜味或明亮的光泽。事实上并不是RR唱片的录音没有味道,而是它能忠实呈现各种乐器的各种声音特质,而非刻意营造出某种染色,这就是KeithJohnson的录音哲学,该有的低频一定要充分呈现,不该有的染色就不能有。不光是古典音乐,现代的爵士乐,流行音乐也是如此,爵士只有萨克斯人声的话听起来很干巴巴,不饱满,以贝斯和套鼓作为铺垫听起来才舒服。总之,均衡的三频是正三角金字塔分布,高频,中频,低频,1比1比1的耳机音箱,那不叫三频均衡哦,这种声音不好听不迷人
2 高频的亮和暗
很多人觉得说高频很暗就是暗淡无关,没细节还很闷,可能他们所听的是某一款低端的耳机发出这样的声音,那也没有错,但是放眼整个hifi市场就以偏概全了。许多好的扬声器他们高频暗,但反而是透明度好,细节多,非常的耐听,就像把房间里过于亮的灯光调暗,你更能看清房间里的事物一样,甚至一些高端线材也是如此。例如美国魔域的箱子高频暗,但是很厚润,通透,宝华805d2升级到d3高频也更暗,音乐丝带奥丁2比1代的高频暗了。说了这么多高频暗的好器材的正面例子,也不是说高频亮就不好,但是好器材高频一定不会过于亮,例如柏林之声的高频有光泽很迷人
动态范围
如果你的系统听一些交响乐,小音量时声音特别的小,有些模糊听不清,大音量时确实完全听清楚了,但是很响,并不优美,当你把音量继续调大,小音量能听清了,大音量根本没法听,这一大一小两个极端绝非你的系统动态好,而是你的系统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动态范围,在大小动态的时候工作异常,失真了。dg的唱片许多人听起来平平无奇,就像听卡拉扬指挥的音乐大音量时尖锐刺耳,急躁,声音单薄,这绝对不是dg的录音问题,或者卡拉扬和他乐队表现不对,而是府下系统扭曲了声音重播,播放正确,你会感叹dg的录音确实不错,动态很完整,卡拉扬对于乐队的控制力很好
声场
许多发烧友入门的时候对于声场的理解并不深刻,不知道声场是什么概念,特别是耳机发烧友,他们喜欢以声场左右的阔度作为声场大小的判断依据。其实判断声场的大小,最不需要听的就是横向的大小,更应该1在意的是声场的高度和深度。就好比一个尺寸并不大的小电视,你脸贴这屏幕看,也是会有屏幕挺宽的一个假象,但实际你能看到的画面,也就是hifi里面听到的信息量很有限,就那么一小块。真正好的声场,应该在宽,深,高三维都表现的很好,就像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屏幕是离你很远的,也高于你的座位很多,但是由于整个屏幕很大,你还是收获了全部的信息。声场小在耳机中有很多经典的词,人声贴耳,头中效应。有人说hd800人声很远很糟糕,其实那是hd800在还原唱片本身的信息,你听一张日本Venus唱片的近麦录音,人声还是很近的。对于喜欢听贴耳的人声或者喜欢听远的人声,两者没有对错,但是声场作为音响20要的其中一项素质,是可以客观评价的
写hifi评测的人有那么多,其中台湾的刘汉盛的文章很有参考性,其实我也是从音响20要中总结小小的几点
1 三频均衡
三频均衡的分布应该是低频能量最大,中频次之,高频能量最小。这样金子塔的三频分布人类听起来形体最庞大,最优美。古典交响乐写譜的时候一定是以最多的低频乐器作为铺垫,听起来才会最辉煌,雄厚大气。KeithJohnson是RR唱片的录音师,RR唱片的录音效果大家都知道低频量感很丰富,那并不是Keith Johnson刻意加料获得,而是管弦乐中的低频本来就是如此丰厚,尤其是大鼓。而RR的录音在中频段、高频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色彩,有些人可能会认为RR唱片的录音味道很淡,没有特别突出的甜味或明亮的光泽。事实上并不是RR唱片的录音没有味道,而是它能忠实呈现各种乐器的各种声音特质,而非刻意营造出某种染色,这就是KeithJohnson的录音哲学,该有的低频一定要充分呈现,不该有的染色就不能有。不光是古典音乐,现代的爵士乐,流行音乐也是如此,爵士只有萨克斯人声的话听起来很干巴巴,不饱满,以贝斯和套鼓作为铺垫听起来才舒服。总之,均衡的三频是正三角金字塔分布,高频,中频,低频,1比1比1的耳机音箱,那不叫三频均衡哦,这种声音不好听不迷人
2 高频的亮和暗
很多人觉得说高频很暗就是暗淡无关,没细节还很闷,可能他们所听的是某一款低端的耳机发出这样的声音,那也没有错,但是放眼整个hifi市场就以偏概全了。许多好的扬声器他们高频暗,但反而是透明度好,细节多,非常的耐听,就像把房间里过于亮的灯光调暗,你更能看清房间里的事物一样,甚至一些高端线材也是如此。例如美国魔域的箱子高频暗,但是很厚润,通透,宝华805d2升级到d3高频也更暗,音乐丝带奥丁2比1代的高频暗了。说了这么多高频暗的好器材的正面例子,也不是说高频亮就不好,但是好器材高频一定不会过于亮,例如柏林之声的高频有光泽很迷人
动态范围
如果你的系统听一些交响乐,小音量时声音特别的小,有些模糊听不清,大音量时确实完全听清楚了,但是很响,并不优美,当你把音量继续调大,小音量能听清了,大音量根本没法听,这一大一小两个极端绝非你的系统动态好,而是你的系统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动态范围,在大小动态的时候工作异常,失真了。dg的唱片许多人听起来平平无奇,就像听卡拉扬指挥的音乐大音量时尖锐刺耳,急躁,声音单薄,这绝对不是dg的录音问题,或者卡拉扬和他乐队表现不对,而是府下系统扭曲了声音重播,播放正确,你会感叹dg的录音确实不错,动态很完整,卡拉扬对于乐队的控制力很好
声场
许多发烧友入门的时候对于声场的理解并不深刻,不知道声场是什么概念,特别是耳机发烧友,他们喜欢以声场左右的阔度作为声场大小的判断依据。其实判断声场的大小,最不需要听的就是横向的大小,更应该1在意的是声场的高度和深度。就好比一个尺寸并不大的小电视,你脸贴这屏幕看,也是会有屏幕挺宽的一个假象,但实际你能看到的画面,也就是hifi里面听到的信息量很有限,就那么一小块。真正好的声场,应该在宽,深,高三维都表现的很好,就像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屏幕是离你很远的,也高于你的座位很多,但是由于整个屏幕很大,你还是收获了全部的信息。声场小在耳机中有很多经典的词,人声贴耳,头中效应。有人说hd800人声很远很糟糕,其实那是hd800在还原唱片本身的信息,你听一张日本Venus唱片的近麦录音,人声还是很近的。对于喜欢听贴耳的人声或者喜欢听远的人声,两者没有对错,但是声场作为音响20要的其中一项素质,是可以客观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