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补了不少温Sir的电视剧,有些看了全剧,有些看了B站的CUT,其实我也很喜欢他的轻松剧例如《吉星报喜》《天赐良缘》,看的过程轻松,看完也觉得挺愉快。《魔刀侠情》结局也震撼,但可能古装剧,所以看完也比较快就出戏了,温邵CP为什么几十年来大家还是那么喜欢,可能他们合作的三部经典剧确实带给人特别大的震撼,我记得有一次网上看到说他们是被评为港剧最苦大深仇的荧幕CP。在网上看了一些剧评,尤其《我本善良》的剧评,我把豆瓣几十篇剧评都看了,也看了贴吧里很多的精华帖。突然也很想写写观后感,我想我写的不是剧评,可能更多是我看剧后的思考吧。
先说《义不容情》,首播我就看了的电视剧,如果不是最近重温,我大概都忘了其他角色的剧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丁有康,就是记得他很坏。现在看,还觉得他真的很帅!现在我也40多岁了,看剧的角度和思考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不再单一的觉得他坏,而是在想是什么令到他那么坏,其实在剧中我也看到了他有好的一面(可惜没有放大,也不可能放大,编剧的人设在这里),在他最后在牢里的哭诉,我也是心疼的,虽然他是罪有应得的。电视剧的人物都是编剧设定好的,编剧要把一个人写得十恶不赦,就把不同的坏事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样才有故事的震撼感,所以我们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人物的发展。看过电视的都骂丁有康,觉得他没人性,在我小时候是想象不出有这么坏的人的,但是现在回顾一下现实的世界,真的让我不寒而栗,因为我发现现实中让人目瞪口呆震惊不已的恶性事件太多了,例如北大高材生弑母事件,杭州丈夫碎尸妻子事件,研究生下毒毒死舍友事件,马加爵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我本里齐乔正让人纵火我还觉得符合他的人物设定所以不震惊),人性中的恶,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曾经我很幼稚觉得教育是可以让人懂得分辨是非,但不管剧情还是现实都在打脸,作为妈妈,我也经常为教育孩子烦恼,我真心觉得含辛茹苦养大孩子,不求他将来如何报答父母,只希望他一生都走在正道,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义不容情》里用两兄弟善恶的强烈对比,让我们看到人性的两面,可是丁有健的善里面缺乏智慧,溺爱让弟弟成了巨婴,不懂得承担错误。对恶的容忍就是对善的亵渎。重温的时候,我没想到看到冯美欣的葬礼居然给我一种安慰的感觉,也许因为现在我是一个基督徒的原因吧,那样庄严肃穆的葬礼,听着圣经的话,带给她的宁静和安息,回到天家也许比她在现实中深受折磨是一个更好的安排。同样,在丁有康面临死刑,我心里居然想,如果他临刑前有牧师给他传道祷告,上帝对他说:孩子,你已经认罪悔改,我要赦免你的罪,结束这疯狂罪孽的一生,你的肉体虽然要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你要去到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眼泪没有伤痛的世界,你的灵魂安息吧!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也许是温Sir的演绎太动人了,反正那一刻我心里是心疼丁有康的,也是为他惋惜的,为一个走错人生之路的生命而惋惜,我看到他面对宿命的无奈,或是悔恨自己一手好牌打烂了的痛心,总之,我希望他最后不再抗争,人之将死,能够认罪悔改是他最好的归宿,让灵魂安息,而饶恕也是我对恶人的恨回归到平静最好的方式。
再说《我本善良》,这部剧对得起它所有的荣誉和称赞,哈哈,我三个月内看了四遍(为此我特意充了优酷的VIP,第二次我专门看齐石两人,第三次陪我老公看,第四次因为被第三类法庭法庭虐到了重温了一遍齐浩男的cut),当我无意中看到百度推送《原来是你》里面的片段,我看了温邵的那个综艺片段,才知道原来他们有这么经典的电视剧,虽然我小时候也看过不少他们其他的电视剧,包括合作过的《义不容情》和《今生无悔》,但就是错过了我本和第三。看《我本善良》我惊讶于温Sir的表演,齐浩男太帅太酷了,他的内心戏特别的出色,还有和伊明齐乔正吵架的几段戏也很喜欢,特别有爆发力,重复看了N遍,伊明也是特别有性格,美丽自信有智慧有个性有原则,两个人物都是港剧里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爱情有一种独特的美,相互吸引又不歪腻,一般的剧都是英雄救美多,但是这部剧我更觉得是美人救英雄,关于他们俩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网上精彩的评论已经好多了。他们的爱情可以说没啥遗憾了,要说有,那是伊明盲了,可是我想如果不是她盲了,结局也就没有那样震撼的效果了,甚至也不至于成为这么经典的爱情了!我宁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达,最后伊明的眼睛肯定能治好。我觉得这部戏要是能拍成45集就更好了,和大多数剧迷一样,我觉得齐石后来的戏太少了,他们回到香港后,比较少真正属于两个人谈情说爱的时间,后面分手了,也少了两人纠结痛苦的戏,浩男去找伊明,只有一次,并且连一句话都说不上,他那么痛苦搬出齐家,也不去找一下伊明,我觉得他好孤独心很痛。然后他和妹妹感情那么好,我觉得后面的戏份也是不合理的,这部戏我最心疼的是浩儿,她这么漂亮这么美好,有这么疼爱她的哥哥和那么好的好朋友伊明,但是在她痛苦不堪的时候居然没有人来支持她,也许是她不想打扰他们,但是她突然就去了做修女显得很唐突,觉得编剧有点草草了事的感觉。首先,浩男知道家荣害死了家豪,他可以不告发他,但是我觉得他应该把真相告诉伊明和浩儿,至少伊明不会把这件事全怪在他身上,另外,明知道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了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不及时劝浩儿赶紧一刀两断呢?而且从始至终,他知道家荣原来有个同居的老婆,为了自保才娶了浩儿,那时候可以忍,可以说浩儿还幻想爱情,可是后面,为什么就为了这样一个渣男而万念俱灰呢?我觉得浩男和伊明都没有给到浩儿足够的支持,编剧花了篇幅在浩儿家荣苏敏的三角恋上,没有篇幅来处理浩男伊明和浩儿的关系,在我心中这三个人的关系比起三角恋更重要,一开始他们那么好,可是后面几乎就没有交代,包括浩儿结婚后,几乎和伊明就没有了交集。要说浩儿是为了奉献伟大的爱去当了修女,也是值得尊重的,这也是她的人生选择,也是很伟大的,可是,我看她更多的是逃避,有点遁入空门的感觉。尤其在她父母去看她,那种决裂,她可曾体会到父母的那种心痛?特别在齐乔正一个人去见她的时候,我真的看着很心痛,虽然齐乔正做了很多坏事,可是他对女儿也是很尊重和疼爱的,家荣背叛了他,娶了浩儿,他可以为了女儿不计较,还送了一套房子,给了钱家荣去做生意。最后,他为了见到女儿,发了毒誓也要去,可是浩儿居然这么狠心一句话也不说,两个人之间最大的伤害不少吵架,而是断开连接!所以我不知道她的爱在哪里?这也是我认为她做修女只是为了逃避的原因(也许编剧为了省心,感谢编剧没有安排她再次自杀),可惜当她妈妈想浩男去劝浩儿的时候,浩男居然说她去做修女是一种平静,我觉得浩男在这件事上没有去努力,作为基督徒,我是很佩服那些修女的,她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会,她们的爱是伟大的!但是那时候的浩儿,显然只像一个小女孩一样,找到当年的修女,来温暖自己受伤的心,而并没有更多的爱去爱别人,她面对爸爸的苦苦哀求,连一点点安慰爸爸的话都没有,我觉得人还是有感情的,这样的决裂简直像一把刀刺进人的心那般的痛,那一刻我觉得齐乔正很可怜,也是全剧中我最心疼他的时候,我认为浩儿遇到修女找到教会,在那里来治疗自己的伤痛是合理的,先好好的爱自己,把这份爱先用在家人身上,这是积极的意义,她在自己的家庭中,缺乏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感,缺乏了一份对生活的勇气,似乎有点像戴安一样,把爱情当做了生活的全部。可是面对家荣那样的人渣,我真的为浩儿感到不值,浩儿不值得为了这样的一份爱情牺牲这么大。对浩儿的结局,是我看完《我本善良》之后最大的意难平。
最后,说一下《第三类法庭》,这部剧真的好虐心,我好心疼宝怡,尤其海怡,编剧真的太狠心了。为此,我也看了一下第三的贴吧的文章,哈哈,我好喜欢里面的剧迷改写结局。这部剧的题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看了这部剧,我也想起了现实中的明星,有点感触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韦海怡希望建立青天媒体,报道真实的新闻,但是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很骨感,时至今日,媒体比起第三类法庭里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韦海怡,她是一个缺爱的女孩,也是一个被坏人逼疯的受害者。我觉得马中宝前期凭着他自闭的敏感很好的捕捉到了这点,但是后来入世了反而失去了这份灵性。海怡其实由始至终都是想得到妈妈的爱,但是她反而一直被她妈伤害,对于一而再再而三被伤害而感到的无力感,促使了她最后要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但是正是因为她的善让她在做了坏事后备受煎熬,如果她像乔大羽那样就可以潇洒地游走于灰色地带。我不明白编剧非要把海怡写得那么黑,她复仇就应该抛弃朋友了吗?哪怕当时不能说最后李英杰死了她也应该告诉中宝她的苦衷和真相啊,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啥都不说造成误会重重,所以我很喜欢伊明的直率,宁愿看到浩男有不光明的一面,爱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表面有型有款的人,这也是齐戴之间的问题,如果彼此坦诚都把事情说出来,戴安也不至于带着误会而死得不明不白了。如果说我本里伊明是浩男的救赎,那么如果第三写成中宝和海怡是彼此的互相救赎会不会让剧迷觉得温邵CP有更好的升级?先是中宝把海怡从监牢救了出来,后来海怡把中宝从封闭中救了出来,最后中宝又把海怡从罪恶愧疚中救出来,假如海怡的孩子在她坐牢的时候生了下来,后来中宝恢复了记忆,一个人带着孩子,他教孩子折纸青蛙,每次去看望海怡都带着纸青蛙去,等到海怡出狱的时候去接她,对她说: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愿意等你,在我马中宝的心中,你永远都是我的青蛙公主!青蛙王子和公主要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想这样的结局也是很震撼的吧?
其实我本和第三都在讲人性,其实人性到底本善还是本恶呢?作为基督徒,我现在知道人心中本来就有善恶的两面。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照的,那肯定有上帝良善公义的一面,但是因着始祖的犯罪,罪也就进入了世界,所以人心也有恶的一面,骄傲自私贪婪争竞淫乱等,一般的时候我们都感觉不到人的坏,因为真的到了违法犯罪层度的坏人已经法理不容了,但是我们司空见惯人的“恶”,例如我们劈腿,法律没办法但是道德必须谴责,或者自私小人,例如石长春,虽然他没做杀人放火的事,看上去不像坏人,但面对齐乔正一直说那些尖酸刻薄的话总是说他没儿子也是杀人于无形,你说他能代表善吗?丁有康是一个坏人,但是想想导致他去杀人的背后动因难道还不是因为自私和贪婪吗?可是这样的坏人,也有他善的一面,他曾经也想过报答云姨,可是善恶较量中恶的一面赢了,齐浩男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幸亏正邪的较量中正的一方赢了。韦海怡,最初没想过伤害谁,可是她妈妈深深的伤害了她,在乔大羽死之前她也没想过报复她,她被湛议员侮辱过激杀人,她一开始是承认杀人想坐牢的,后来在和李英杰在楼上那里,其实是她妈妈让李英杰摔下去的,如果海怡不加一脚,我猜李英杰也坚持不了多久,如果她救他,很可能一起被拉了下去,那一刻我觉得她真的是为了乔大羽和莫梓欣报仇的,然而后面她在中宝昏迷时的忏悔,说是不希望那些男人在她妈妈身边(我觉得这里有点不对,那她储心积累回到她妈妈身边做那么多事干嘛呢?),让我更是心疼她,一个内心多么渴望得到妈妈关爱的女孩啊!想到这里我更觉得编剧狠心,对一个这么缺爱受伤的女人,非要给一个这么虐心的结局,我不惋惜她坐牢,在某种意义上,她坐牢是好的,而且有牧师对她做辅导,让她的心恢复平静。《第三类法庭》的现实意义很深刻,除了第一类法庭,法律是限制人基本的行为规范,但是限制不了人心,有些人做了坏事也未必受到法律的制裁,媒体是第二类法庭,这个我觉得相对来说对公众人物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小人物也不会受到媒体的关注,只不过媒体会影响着我们普通大众对公众人物的看法,所以现在我也不会随便相信所谓的媒体报道,媒体也会被利益集团操纵的,所以吃瓜需要长多个心眼。第三类法庭是人的良心,良心是什么?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我想良心就是高尚的道德吧!圣经说: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觉得也是说人的良心。我非常佩服和欣赏第三里面的湛大侠,他是活得最通透的人,他不报仇,他相信每个人头上有青天,是啊,如果人生真的遇到不公,那就相信上帝最后的审判吧!坏人还没得到惩罚只是时候未到。电视剧里展现的各种各样的仇恨,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有些人最后是报仇了,可是也是牺牲了很多,甚至常常是以牺牲更多人的性命为代价的,有些人甚至赔上了自己的小命最后也没能报仇成功。我相信现实中也是如此。
最后,说说我小时候,其实我是看香港电视长大的(更多是TVB),我是广东人,那时候基本上最大的娱乐就是TVB了,不仅看剧,还有几个娱乐盛事,每周的劲歌金曲,然后每个季度的季选,一年一度的选美、台庆和年底乐坛的颁奖典礼,还有各类综艺和节目,我也关注明星,但是算不上追星吧,属于欣赏明星的那种,我喜欢的明星很多,欣赏TA们的表演,喜欢TA们的歌曲,也欣赏帅哥美女,以前我对香港是有很深感情的那种,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看TVB就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所以现在真的很怀念那个时代的香港,星光璀璨的年代,每次他们的慈善演出,不管是对香港的还是对大陆的,都是全城出动,热情四射,我真的怀念那时候香港人对大陆血浓于水的时代,现在我还记得以前看抗洪赈灾的那首歌曲的经典歌词:滔滔里,假使一个是我,问我怎么过,滔滔里,假使一个是你,问你怎度过?虽然我已经很久很久不看TVB甚至不看电视了,但是最近无意中看了温Sir的剧,突然让我有了一种致青春的感觉……而当年的我相信也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的我,居然重温了这么多以前的电视剧,并且远在加拿大的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写了这样一篇看剧随想……
先说《义不容情》,首播我就看了的电视剧,如果不是最近重温,我大概都忘了其他角色的剧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丁有康,就是记得他很坏。现在看,还觉得他真的很帅!现在我也40多岁了,看剧的角度和思考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不再单一的觉得他坏,而是在想是什么令到他那么坏,其实在剧中我也看到了他有好的一面(可惜没有放大,也不可能放大,编剧的人设在这里),在他最后在牢里的哭诉,我也是心疼的,虽然他是罪有应得的。电视剧的人物都是编剧设定好的,编剧要把一个人写得十恶不赦,就把不同的坏事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样才有故事的震撼感,所以我们也只能被动地接受人物的发展。看过电视的都骂丁有康,觉得他没人性,在我小时候是想象不出有这么坏的人的,但是现在回顾一下现实的世界,真的让我不寒而栗,因为我发现现实中让人目瞪口呆震惊不已的恶性事件太多了,例如北大高材生弑母事件,杭州丈夫碎尸妻子事件,研究生下毒毒死舍友事件,马加爵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我本里齐乔正让人纵火我还觉得符合他的人物设定所以不震惊),人性中的恶,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曾经我很幼稚觉得教育是可以让人懂得分辨是非,但不管剧情还是现实都在打脸,作为妈妈,我也经常为教育孩子烦恼,我真心觉得含辛茹苦养大孩子,不求他将来如何报答父母,只希望他一生都走在正道,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义不容情》里用两兄弟善恶的强烈对比,让我们看到人性的两面,可是丁有健的善里面缺乏智慧,溺爱让弟弟成了巨婴,不懂得承担错误。对恶的容忍就是对善的亵渎。重温的时候,我没想到看到冯美欣的葬礼居然给我一种安慰的感觉,也许因为现在我是一个基督徒的原因吧,那样庄严肃穆的葬礼,听着圣经的话,带给她的宁静和安息,回到天家也许比她在现实中深受折磨是一个更好的安排。同样,在丁有康面临死刑,我心里居然想,如果他临刑前有牧师给他传道祷告,上帝对他说:孩子,你已经认罪悔改,我要赦免你的罪,结束这疯狂罪孽的一生,你的肉体虽然要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你要去到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眼泪没有伤痛的世界,你的灵魂安息吧!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也许是温Sir的演绎太动人了,反正那一刻我心里是心疼丁有康的,也是为他惋惜的,为一个走错人生之路的生命而惋惜,我看到他面对宿命的无奈,或是悔恨自己一手好牌打烂了的痛心,总之,我希望他最后不再抗争,人之将死,能够认罪悔改是他最好的归宿,让灵魂安息,而饶恕也是我对恶人的恨回归到平静最好的方式。
再说《我本善良》,这部剧对得起它所有的荣誉和称赞,哈哈,我三个月内看了四遍(为此我特意充了优酷的VIP,第二次我专门看齐石两人,第三次陪我老公看,第四次因为被第三类法庭法庭虐到了重温了一遍齐浩男的cut),当我无意中看到百度推送《原来是你》里面的片段,我看了温邵的那个综艺片段,才知道原来他们有这么经典的电视剧,虽然我小时候也看过不少他们其他的电视剧,包括合作过的《义不容情》和《今生无悔》,但就是错过了我本和第三。看《我本善良》我惊讶于温Sir的表演,齐浩男太帅太酷了,他的内心戏特别的出色,还有和伊明齐乔正吵架的几段戏也很喜欢,特别有爆发力,重复看了N遍,伊明也是特别有性格,美丽自信有智慧有个性有原则,两个人物都是港剧里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爱情有一种独特的美,相互吸引又不歪腻,一般的剧都是英雄救美多,但是这部剧我更觉得是美人救英雄,关于他们俩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网上精彩的评论已经好多了。他们的爱情可以说没啥遗憾了,要说有,那是伊明盲了,可是我想如果不是她盲了,结局也就没有那样震撼的效果了,甚至也不至于成为这么经典的爱情了!我宁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达,最后伊明的眼睛肯定能治好。我觉得这部戏要是能拍成45集就更好了,和大多数剧迷一样,我觉得齐石后来的戏太少了,他们回到香港后,比较少真正属于两个人谈情说爱的时间,后面分手了,也少了两人纠结痛苦的戏,浩男去找伊明,只有一次,并且连一句话都说不上,他那么痛苦搬出齐家,也不去找一下伊明,我觉得他好孤独心很痛。然后他和妹妹感情那么好,我觉得后面的戏份也是不合理的,这部戏我最心疼的是浩儿,她这么漂亮这么美好,有这么疼爱她的哥哥和那么好的好朋友伊明,但是在她痛苦不堪的时候居然没有人来支持她,也许是她不想打扰他们,但是她突然就去了做修女显得很唐突,觉得编剧有点草草了事的感觉。首先,浩男知道家荣害死了家豪,他可以不告发他,但是我觉得他应该把真相告诉伊明和浩儿,至少伊明不会把这件事全怪在他身上,另外,明知道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了这样的人,为什么还不及时劝浩儿赶紧一刀两断呢?而且从始至终,他知道家荣原来有个同居的老婆,为了自保才娶了浩儿,那时候可以忍,可以说浩儿还幻想爱情,可是后面,为什么就为了这样一个渣男而万念俱灰呢?我觉得浩男和伊明都没有给到浩儿足够的支持,编剧花了篇幅在浩儿家荣苏敏的三角恋上,没有篇幅来处理浩男伊明和浩儿的关系,在我心中这三个人的关系比起三角恋更重要,一开始他们那么好,可是后面几乎就没有交代,包括浩儿结婚后,几乎和伊明就没有了交集。要说浩儿是为了奉献伟大的爱去当了修女,也是值得尊重的,这也是她的人生选择,也是很伟大的,可是,我看她更多的是逃避,有点遁入空门的感觉。尤其在她父母去看她,那种决裂,她可曾体会到父母的那种心痛?特别在齐乔正一个人去见她的时候,我真的看着很心痛,虽然齐乔正做了很多坏事,可是他对女儿也是很尊重和疼爱的,家荣背叛了他,娶了浩儿,他可以为了女儿不计较,还送了一套房子,给了钱家荣去做生意。最后,他为了见到女儿,发了毒誓也要去,可是浩儿居然这么狠心一句话也不说,两个人之间最大的伤害不少吵架,而是断开连接!所以我不知道她的爱在哪里?这也是我认为她做修女只是为了逃避的原因(也许编剧为了省心,感谢编剧没有安排她再次自杀),可惜当她妈妈想浩男去劝浩儿的时候,浩男居然说她去做修女是一种平静,我觉得浩男在这件事上没有去努力,作为基督徒,我是很佩服那些修女的,她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会,她们的爱是伟大的!但是那时候的浩儿,显然只像一个小女孩一样,找到当年的修女,来温暖自己受伤的心,而并没有更多的爱去爱别人,她面对爸爸的苦苦哀求,连一点点安慰爸爸的话都没有,我觉得人还是有感情的,这样的决裂简直像一把刀刺进人的心那般的痛,那一刻我觉得齐乔正很可怜,也是全剧中我最心疼他的时候,我认为浩儿遇到修女找到教会,在那里来治疗自己的伤痛是合理的,先好好的爱自己,把这份爱先用在家人身上,这是积极的意义,她在自己的家庭中,缺乏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感,缺乏了一份对生活的勇气,似乎有点像戴安一样,把爱情当做了生活的全部。可是面对家荣那样的人渣,我真的为浩儿感到不值,浩儿不值得为了这样的一份爱情牺牲这么大。对浩儿的结局,是我看完《我本善良》之后最大的意难平。
最后,说一下《第三类法庭》,这部剧真的好虐心,我好心疼宝怡,尤其海怡,编剧真的太狠心了。为此,我也看了一下第三的贴吧的文章,哈哈,我好喜欢里面的剧迷改写结局。这部剧的题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看了这部剧,我也想起了现实中的明星,有点感触是成也媒体,败也媒体,韦海怡希望建立青天媒体,报道真实的新闻,但是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很骨感,时至今日,媒体比起第三类法庭里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韦海怡,她是一个缺爱的女孩,也是一个被坏人逼疯的受害者。我觉得马中宝前期凭着他自闭的敏感很好的捕捉到了这点,但是后来入世了反而失去了这份灵性。海怡其实由始至终都是想得到妈妈的爱,但是她反而一直被她妈伤害,对于一而再再而三被伤害而感到的无力感,促使了她最后要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但是正是因为她的善让她在做了坏事后备受煎熬,如果她像乔大羽那样就可以潇洒地游走于灰色地带。我不明白编剧非要把海怡写得那么黑,她复仇就应该抛弃朋友了吗?哪怕当时不能说最后李英杰死了她也应该告诉中宝她的苦衷和真相啊,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啥都不说造成误会重重,所以我很喜欢伊明的直率,宁愿看到浩男有不光明的一面,爱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表面有型有款的人,这也是齐戴之间的问题,如果彼此坦诚都把事情说出来,戴安也不至于带着误会而死得不明不白了。如果说我本里伊明是浩男的救赎,那么如果第三写成中宝和海怡是彼此的互相救赎会不会让剧迷觉得温邵CP有更好的升级?先是中宝把海怡从监牢救了出来,后来海怡把中宝从封闭中救了出来,最后中宝又把海怡从罪恶愧疚中救出来,假如海怡的孩子在她坐牢的时候生了下来,后来中宝恢复了记忆,一个人带着孩子,他教孩子折纸青蛙,每次去看望海怡都带着纸青蛙去,等到海怡出狱的时候去接她,对她说: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愿意等你,在我马中宝的心中,你永远都是我的青蛙公主!青蛙王子和公主要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想这样的结局也是很震撼的吧?
其实我本和第三都在讲人性,其实人性到底本善还是本恶呢?作为基督徒,我现在知道人心中本来就有善恶的两面。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照的,那肯定有上帝良善公义的一面,但是因着始祖的犯罪,罪也就进入了世界,所以人心也有恶的一面,骄傲自私贪婪争竞淫乱等,一般的时候我们都感觉不到人的坏,因为真的到了违法犯罪层度的坏人已经法理不容了,但是我们司空见惯人的“恶”,例如我们劈腿,法律没办法但是道德必须谴责,或者自私小人,例如石长春,虽然他没做杀人放火的事,看上去不像坏人,但面对齐乔正一直说那些尖酸刻薄的话总是说他没儿子也是杀人于无形,你说他能代表善吗?丁有康是一个坏人,但是想想导致他去杀人的背后动因难道还不是因为自私和贪婪吗?可是这样的坏人,也有他善的一面,他曾经也想过报答云姨,可是善恶较量中恶的一面赢了,齐浩男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幸亏正邪的较量中正的一方赢了。韦海怡,最初没想过伤害谁,可是她妈妈深深的伤害了她,在乔大羽死之前她也没想过报复她,她被湛议员侮辱过激杀人,她一开始是承认杀人想坐牢的,后来在和李英杰在楼上那里,其实是她妈妈让李英杰摔下去的,如果海怡不加一脚,我猜李英杰也坚持不了多久,如果她救他,很可能一起被拉了下去,那一刻我觉得她真的是为了乔大羽和莫梓欣报仇的,然而后面她在中宝昏迷时的忏悔,说是不希望那些男人在她妈妈身边(我觉得这里有点不对,那她储心积累回到她妈妈身边做那么多事干嘛呢?),让我更是心疼她,一个内心多么渴望得到妈妈关爱的女孩啊!想到这里我更觉得编剧狠心,对一个这么缺爱受伤的女人,非要给一个这么虐心的结局,我不惋惜她坐牢,在某种意义上,她坐牢是好的,而且有牧师对她做辅导,让她的心恢复平静。《第三类法庭》的现实意义很深刻,除了第一类法庭,法律是限制人基本的行为规范,但是限制不了人心,有些人做了坏事也未必受到法律的制裁,媒体是第二类法庭,这个我觉得相对来说对公众人物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小人物也不会受到媒体的关注,只不过媒体会影响着我们普通大众对公众人物的看法,所以现在我也不会随便相信所谓的媒体报道,媒体也会被利益集团操纵的,所以吃瓜需要长多个心眼。第三类法庭是人的良心,良心是什么?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我想良心就是高尚的道德吧!圣经说: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觉得也是说人的良心。我非常佩服和欣赏第三里面的湛大侠,他是活得最通透的人,他不报仇,他相信每个人头上有青天,是啊,如果人生真的遇到不公,那就相信上帝最后的审判吧!坏人还没得到惩罚只是时候未到。电视剧里展现的各种各样的仇恨,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有些人最后是报仇了,可是也是牺牲了很多,甚至常常是以牺牲更多人的性命为代价的,有些人甚至赔上了自己的小命最后也没能报仇成功。我相信现实中也是如此。
最后,说说我小时候,其实我是看香港电视长大的(更多是TVB),我是广东人,那时候基本上最大的娱乐就是TVB了,不仅看剧,还有几个娱乐盛事,每周的劲歌金曲,然后每个季度的季选,一年一度的选美、台庆和年底乐坛的颁奖典礼,还有各类综艺和节目,我也关注明星,但是算不上追星吧,属于欣赏明星的那种,我喜欢的明星很多,欣赏TA们的表演,喜欢TA们的歌曲,也欣赏帅哥美女,以前我对香港是有很深感情的那种,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看TVB就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所以现在真的很怀念那个时代的香港,星光璀璨的年代,每次他们的慈善演出,不管是对香港的还是对大陆的,都是全城出动,热情四射,我真的怀念那时候香港人对大陆血浓于水的时代,现在我还记得以前看抗洪赈灾的那首歌曲的经典歌词:滔滔里,假使一个是我,问我怎么过,滔滔里,假使一个是你,问你怎度过?虽然我已经很久很久不看TVB甚至不看电视了,但是最近无意中看了温Sir的剧,突然让我有了一种致青春的感觉……而当年的我相信也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的我,居然重温了这么多以前的电视剧,并且远在加拿大的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写了这样一篇看剧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