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知识付费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称,我国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在近两年已暴涨了3倍,其中有33.8%的网络新媒体用户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有15.6%的用户有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付费行为,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5000万人。
同时,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已达到将近50亿元,并且在人才、时长、定价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20年将会达到235亿。
“知识付费的下一个风口会是哪里?”
很难想象知识付费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有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迎来的却是“坑”、“局”、“伪命题”这样的用户反馈,并且其所带来的知识付费平台也在逐渐的减少。
过去两年的疯狂式增长在2018年似乎已经迎来的瓶颈期,根据百度指数还可以看到,关于知识付费的热度在近段时间更是一直在下降,距离巅峰时期的800峰值现在已经下降了50%。
开玩笑的说一句,甚至连罗振宇都“焦虑”了。

所以,瓶颈期的知识付费,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知识付费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坑”、“骗局”、“伪命题”这样的负面词汇,离不开知识付费碎片化的影响。
碎片化是知识付费产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像知识付费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商品,基本都是将知识点拆分为许多个小细节,然后采取每天更新一次的碎片化内容分享,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贩卖焦虑”。
社会学者李彻给出更为直接和形象的解读表述:“焦虑感是这个时代最抢手的商品。”
在李彻看来,当下国人普遍有这种感觉: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化着,没有几个人敢自夸自己的知识够用,人们随时都会面临新的情况,需要去琢磨透彻,来不及辨明方向。
而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们先做后想。而作为知识服务供应商——罗振宇对此并不避讳:“用户买了我的付费内容,其实是缓解他自己内心的焦虑,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我的产品功能之一。”
不能否认碎片化的知识没有任何作用,但以风口而言,碎片化正在淡化。
知识付费的下半场,将会是系统化的学习。
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正在加速结合与互补。知识付费基于在线教育,但又不止于在线教育;与此同时在线教育还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融合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特点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同时,坚持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目标性,或许正在创造一个更大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