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吧 关注:786贴子:23,643

2020上“五个一”阅读之一本专著《为未来而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变搜索引擎为思考引擎,培养未来学生 四2部 杨荣丽
叶丙成在他的《为未来而教》一书中介绍了其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改革经验及效果。叶教授以自身成长经历、教学经历为例阐述了教师的价值,他认为教师是世界上最能深刻影响他人生命的职业,作为一个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学生是否因我们而思考更全面?素养更深厚?处世更睿智?并提出要重建教师核心价值。
叶教授介绍了其创建的“BTS同伴教学法”,其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勤学、自学、乐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设计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战术”,利用同伴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产生对学习、对未来、对人生的热忱与期待。
叶丙成教授指出:未来的年轻人,必须具备四大能力:会思考、会表达、会自主学习、会面对未知局面。因为他们未来面对的几乎都是以前没碰到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要靠自己去想、自己去学,而且还要有面对未知的自信与韧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年轻一代,必须具备面对未知挑战的自信与能力,如此他们才有办法在这个社会生存。
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常常会发牢骚:孩子不爱举手,孩子没有问题意识,孩子被动听讲,孩子不爱思考,每次举手的就那几个学生……扪心自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探索未知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级时小手直举,为什么越学越不爱举手了?越没有探索未知的兴趣了?我想这与现今“答案导向”的教育思维有关。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教学中常常还是关注学生题目是否做对,考了多少分?孩子遇到问题习惯去想,这题老师有没有讲过,当时是怎么做的。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着手解决。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训练成了搜索引擎,而不是训练成思考引擎,总是搜寻,缺少思考。
在当前社会变更日益加快的年代,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从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处着眼,从课堂小处着手,从把小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作为首要问题来抓。让孩子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保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珍视学生的真问题,教给孩子思考的方法,课堂上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希望我们的课堂,也能向叶教授的课堂一样充满激情与热情,转变教学思想,变搜索引擎为思考引擎,培养未来学生。


1楼2020-06-17 12:37回复
    一2部贾海棠
    这本《为未来而教》,读来既熟悉又不断有新惊喜。演讲中提到的那些鲜活的事例又跃然纸上,伴随着那些事例的,是于心而生的思想火花,发人深省。
    《为未来而教》浸满了叶丙成教授对教师职业的情愫。例如他说“缘由不对,看的尽是苦;缘由对了,苦也就不苦了”。所谓缘由,也就是价值追求。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困惑,说教学要做好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似乎又很难有什么结果,远不如做个项目,发篇文章来得立竿见影。不过在叶丙成教授眼里,做教师是有幸影响许多人的生命的工作,从而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自然每天都会很快乐”。
    “只要有热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我想这不只是一种激励,也是对教师生涯的一种深刻理解。教师工作,显然不应该只是把自己早先学会的那本书的知识教给学生。评价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如果只是看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不仅是狭隘,而且有害。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在课堂内外传导给学生,也当是老师工作的意义及其价值的衡量所在。
    谈到如何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他也有一个让我眼睛一亮的说法。那就是不仅要追求“把课讲述得很清楚,让学生听得很有趣”,还要“让学生真正有热情,有动机学习”。他说他在台大教书的头10年,追求的只是前者,自我感觉也不错,但后来发现不够了。这样一种感悟,我想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达成。一是对教学的热爱,二是对时代、对学生的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17 14:16
    回复
      2025-08-11 13:2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年级1部 化颖
      值得学习的知识应该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全局性的理解。也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全面的,生动灵活的理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触类旁通,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怎么才能让孩子深入地思考一个东西?怎么才能让孩子产生对某一个概念的全局性理解?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讨论。例例如: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当一个人拖延懒惰地时候,你不应该批评他拖延和懒惰,而是应该带着他邀请他和别的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就是人为什么会懒惰?懒惰会有什么问题?以及我们怎样去解决懒惰。从全局性去理解,从而帮助孩子解决懒惰地问题。生活中90%是用不到全局性理解的,这时候用的是配方知识。一个具备全局性理解的人有三个重要的优势:1 定向 ---遇到任何状况,做出自己的智力判断,来确定自己的方向,不会随大流。2 慎思---审慎的思考问题,而不是轻易的得出一个心血来潮的结论,或者是特别不具有科学性的迷信的归纳法简单总结的一个结论。3 深入学习---他和一劳永逸的学习是不同的,他需要不断地跟踪学习和思考。除了全局性的理解外,作者还认为值得学习的知识应该满足:开放问题。作者提到一点很重要,就是让学习者负责提问。这实际上是将学习的责任交还给学习者,能提出好问题本身就是检验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标志。另外,所有开放性问题要好的话,必须要有好奇心的支持。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点燃孩子,然后让他去寻找,去探索,他会给出令你非常惊喜的答案。所以一定要使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鼓舞和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会逐渐的被消失和磨灭的。所以教学的当中最好的方法时基于问题的方法,基于案例的方法,基于项目的方法,然后使用社区服务来进行学习,以及工作室学习的方法,都会让孩子特别有成就感。这本书里两个非常棒的带有生命力的问题方法:第一个问题:假如不是呢?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很多人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往往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然后会让大家深入发现这个问题原来有着文化的冲突,社会差异的问题等等。我们需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又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我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意义的学习。


      3楼2020-06-17 14:20
      回复
        一2部孙思丹
        关于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在《为未来而教》中俯拾皆是。例如,“科技给老师的,其实是一把钥匙,让原本放弃学习的孩子又愿意把门打开,听老师讲。这门还会不会关起来?还是会!”他也特别指出,在教学上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要有明确的、学生了解和认同的目的,才可能达到好效果。这种认识在有关翻转课堂的章节中得到了充分细致的体现。
        尤其令我感慨的是那一段关于不要把学生当过客的论述,那是一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啊。只有真正把教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把师生情当作是生命中的缘分才能做到吧。
        中国的教育改革虽然任重道远,但近年来人们让大学回归人才培养本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重视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显现。我以为,叶丙成教授的《为未来而教》来得正是时候,当会激励一批教师潜心教学,幸福在其中,不再稀罕“标签桎梏的人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6-17 14:21
        回复
          一年级2部 徐抒言
          《为未来而骄》是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全面的,生动灵活的理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触类旁通,能很好的应用于实践。怎么才能让孩子深入地思考一个东西?怎么才能让孩子产生对某一个概念的全局性理解?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讨论。例例如: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当一个人拖延懒惰地时候,你不应该批评他拖延和懒惰,而是应该带着他邀请他和别的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一个话题,就是人为什么会懒惰?懒惰会有什么问题?以及我们怎样去解决懒惰。从全局性去理解,从而帮助孩子解决懒惰地问题。生活中90%是用不到全局性理解的,这时候用的是配方知识。一个具备全局性理解的人有三个重要的优势:1 定向 ---遇到任何状况,做出自己的智力判断,来确定自己的方向,不会随大流。2 慎思---审慎的思考问题,而不是轻易的得出一个心血来潮的结论,或者是特别不具有科学性的迷信的归纳法简单总结的一个结论。3 深入学习---他和一劳永逸的学习是不同的,他需要不断地跟踪学习和思考。除了全局性的理解外,作者还认为值得学习的知识应该满足:开放问题。作者提到一点很重要,就是让学习者负责提问。这实际上是将学习的责任交还给学习者,能提出好问题本身就是检验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标志。另外,所有开放性问题要好的话,必须要有好奇心的支持。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点燃孩子,然后让他去寻找,去探索,他会给出令你非常惊喜的答案。所以一定要使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鼓舞和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会逐渐的被消失和磨灭的。所以教学的当中最好的方法时基于问题的方法,基于案例的方法,基于项目的方法,然后使用社区服务来进行学习,以及工作室学习的方法,都会让孩子特别有成就感。这本书里两个非常棒的带有生命力的问题方法:第一个问题:假如不是呢?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很多人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往往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然后会让大家深入发现这个问题原来有着文化的冲突,社会差异的问题等等。我们需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又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我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意义的学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6-17 14:37
          回复
            教育就是爱与榜样
            五2部 蔡春梅
            读了《为未来而教》这本书,使我迫切的想了解叶丙成教授。他是全球第一位将多人竞技在线游戏与幕课及一般课程结合的老师,第一位带领PaGamO团队击败43国426所世界名校团队赢得全球首届“沃顿-QSReimagine Eduation教学创新奖”的老师,第一位在国际慕课平台Coursera上以华语对万人讲学的老师,第一位带领学生团队创业、共同缔造台湾校园新创软件业投资纪录的老师。
            这本书是以他近20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系统阐述了他对“为师者”价值理念的认识,剖析了他对国内外“创新教学”的看法,勾勒了“未来人才”应有的样貌,深入探讨了新时代的教育观、教养观,强调“别被别人绑住,走出自已教学风格”的重要性。同时,还首次完整梳理了以“了解、引导、观察、学习”为中心的BTS翻转教学法,诠释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对翻转教学的种种疑惑。
            这本书是一本观念与实务兼具的教育读物,对关注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定者、期待提升自我教学效能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未来教育发展的家长具有积极作用。
            试想:如果一位老师对自己工作都没有梦想,那么他怎么教,学生对未来要有梦想?
            如果一位老师每天都是庸庸碌碌的活着,那么他怎么教,学生活出精彩的人生?
            如果一位老师都没有自己的中心价值理念,那么他怎么教 ,学生勇敢走出自己路?
            教育就是爱与榜样!教师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就会想成为你。
            要改变一个老师,要改变他的心!如果老师对工作都没有梦想,怎么能教出有梦想的学生。
            任重道远,我们一起加油!


            IP属地:江苏9楼2020-06-17 21:10
            收起回复
              教育——拥有欢乐 充满希望
              二年级1部 潘学荣
              叶丙成教授的《为未来而教》满满溢出的都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真切情感,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感动。跃然纸上的那些鲜活的事例,是于心而生的思想火花,发人深省。书中提及的很多事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需要转变思想的,老师的成功和失败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我非常赞同叶教授的观点:论断老师成败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先要在脑海里想到想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一年后,如果学生是按照你蓝图的样子去成长,那你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是,下一年再调整。这就是教师的主轴。
              叶教授的《为未来而教》一书还提及了,当老师开始,能够调服学生的心,后面学生真的好教。老师在课堂上分享年轻时的困惑,青涩迷茫,会拉近学生的距离。你在学生心中不再是冰冷的教学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人。还有就是一定要做到肯定学生的亮点!我们要向孔子学习。遇到学生就宣传颜回:“一旦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树立典型让大家学习,颜回被激励被感动,士为知己者死。虽然这些是大学校园的教育事例,但作为小学教师,我觉得我从中也受益颇丰。对待小学生,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和呵护,而不只是教书的机器人,可以多表扬肯定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快乐地学习。这本书提出的当好老师的关键秘诀是练造句:如果老师都不能….怎么能让学生.... 如果老师对自己工作都没有梦想,怎么教学生对未来要有梦想?如果老师每天都是庸庸碌碌的活着,怎么教学生活出精彩的人生?如果老师都没有自己的中心价值理念,怎么教学生勇敢走出自己路?作为教师,我深以为我们每天也该反躬自省,当好老师。
              教育是爱与榜样。教师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就会想成为你。“我怨诸生皆如石,料诸生怨我亦如是。我见诸生皆似人,料诸生见我亦如是。我料诸生皆真心,料诸生待我亦如是。”叶教授提到最让我感动并深以为然的是不要把学生当过客的论述,那是一种不同层次的境界。“缘由不对,看的尽是苦;缘由对了,苦也就不苦了”。只有真正把教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把师生情当作生命中的缘分,才能是拥有欢乐,充满希望的教学。


              IP属地:江苏10楼2020-06-17 22:05
              回复
                为未来而教 四1部 毕飞
                叶柄成老师,他是全球第一位将多人竞技在线游戏与幕课及一般课程结合的老师,第一位带领PaGamO团队击败43国426所世界名校团队赢得全球首届“沃顿-QSReimagine Eduation教学创新奖”的老师,第一位在国际慕课平台Coursera上以华语对万人讲学的老师,第一位带领学生团队创业、共同缔造台湾校园新创软件业投资纪录的老师。读了这段介绍,我心里想:啊!这是位多牛的老师!《为未来而教》浸满了叶丙成教授对教师职业的情愫。例如他说“缘由不对,看的尽是苦;缘由对了,苦也就不苦了”。所谓缘由,也就是价值追求。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困惑,说教学要做好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似乎又很难有什么结果,远不如做个项目,发篇文章来得立竿见影。不过在叶丙成教授眼里,做教师是有幸影响许多人的生命的工作,从而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自然每天都会很快乐”。
                只要有热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我想这不只是一种激励,也是对教师生涯的一种深刻理解。教师工作,显然不应该只是把自己早先学会的那本书的知识教给学生。评价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如果只是看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不仅是狭隘,而且有害。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在课堂内外传导给学生,也当是老师工作的意义及其价值的衡量所在。


                12楼2020-06-17 23:12
                回复
                  2025-08-11 13:1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教育就要以孩子为本
                  四年级2部 张礼俭
                  《为未来而教》浸满了叶丙成教授对教师职业的情愫。近年来人们让大学回归人才培养本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重视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显现。尤其令我感慨的是那一段关于不要把学生当过客的论述,那是一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啊。只有真正把教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把师生情当作是生命中的缘分才能做到吧。
                  “只要有热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我想这不只是一种激励,也是对教师生涯的一种深刻理解。教师工作,显然不应该只是把自己早先学会的那本书的知识教给学生。评价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如果只是看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不仅是狭隘,而且有害。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在课堂内外传导给学生,也当是老师工作的意义及其价值的衡量所在。
                  谈到如何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他也有一个让我眼睛一亮的说法。那就是不仅要追求“把课讲述得很清楚,让学生听得很有趣”,还要“让学生真正有热情,有动机学习”。他说他在台大教书的头10年,追求的只是前者,自我感觉也不错,但后来发现不够了。这样一种感悟,我想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达成。一是对教学的热爱,二是对时代、对学生的理解。将这样一种感悟转变为行动,就有了他的“BTS教学法”。“我不出作业,让学生出作业!”,这不是教老师偷懒,而是一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实践,其中的细节意味着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没有对教学的热情,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就不可能做好。做教师是有幸影响许多人的生命的工作,从而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


                  IP属地:江苏13楼2020-06-18 06:43
                  回复
                    《为未来而教》读后感 一年级2部 胡芮
                    《为未来而教》这本书,就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是值得学习的?”或者换成学生的问法,就是“我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难道就“因为考试要考”,所以就要教学这样的知识吗?作者以数学中的“二次方程”为例,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学校学过“二次方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会用到二次方程吗?很少,少到几乎没有人。如果教学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将来根本用不到,那这就不是值得学习的知识。由此可见,具有生活价值的东西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从小学到高中,你学到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有用呢?但是得把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排除在外。作者认为值得学习的知识是对学习者的生活和未来有关和有用的知识,有助于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教育界中的老生常谈,多半是围绕着方法展开的,比如如何才能让青少年学习那些我们认为该学习的内容,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习的是不是真正值得他们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具有生活价值?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能时常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要为了教这个内容而教,而是为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14楼2020-06-18 08:09
                    回复
                      一1部晁海洋
                      为未来而教
                      《为未来而教》浸满了叶丙成教授对教师职业的情愫。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困惑,说教学要做好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似乎又很难有什么结果,远不如做个项目,发篇文章来得立竿见影。不过在叶丙成教授眼里,做教师是有幸影响许多人的生命的工作,从而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自然每天都会很快乐”。
                      “只要有热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我想这不只是一种激励,也是对教师生涯的一种深刻理解。教师工作,显然不应该只是把自己早先学会的那本书的知识教给学生。评价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如果只是看班里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不仅是狭隘,而且有害。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在课堂内外传导给学生,也当是老师工作的意义及其价值的衡量所在。
                      谈到如何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他也有一个让我眼睛一亮的说法。那就是不仅要追求“把课讲述得很清楚,让学生听得很有趣”,还要“让学生真正有热情,有动机学习”。他说他在台大教书的头10年,追求的只是前者,自我感觉也不错,但后来发现不够了。这样一种感悟,我想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达成。一是对教学的热爱,二是对时代、对学生的理解。将这样一种感悟转变为行。


                      15楼2020-06-18 09:04
                      回复
                        感动教学,从心开始
                        一2 毕永红
                        要让老师愿意教的好,要从心开始,唯有老师真心从教学中得到感动,以自己的工作为荣、为傲、为乐,才会真正成为一名好老师! 老师在学校有各式各样的工作,有教学,有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甚至还有行政!当老师,要面对这么多的责任时,是否愿意在教学工作上投入更多精力做改变呢?坦白说,真的是要老师自己的内心愿意才有可能。由上而下的强制性要求,顶多只会让老师从形式上在教学方面做出改变,以应付上级的规定,但无法让老师真心的为学生在教学的实质层面上努力突破。因此,教师发展工作的最重要的就在于能否做到让老师们的心被感动。
                        怎样才能做到让老师们的心被感动呢?关键在于“从心开始”!
                        当老师有的时候真的不简单,我们大多数人会对不满的是大声表达,但是感谢和肯定却往往说的很小声,甚至都说不出口。所以老师们看到教学评价时,往往只看到不满的意见,而经常忽视感动与肯定,一些老师再付出精力之后,常常只看到不满,而没有看到肯定!长此以往,不少老师的心就慢慢倦了,累了,甚至伤了!
                        身为一名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小小的一个回馈便可以给我带来很大的感动!曾有在教学中遇到瓶颈而想放弃的老师,因为收到了学生的卡片,又燃起了面对教学工作的热情而没有放弃!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等要努力把感动带给老师,让老师重新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快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以提升。希望这样的感动能让老师感受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6-18 09:12
                        回复
                          在“胡搞瞎搞”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与品味
                          一年级 司瑜
                          人就是这样,直接教他好的东西,他未必领情。一定要自己搞砸了,才会真的想要去了解别人到底是怎么做的那么好,这就是人性通过BTS的方法,我们先让学生“胡搞瞎搞”会不会失败,会,就是因为失败,学生才会想知道到底做的多好,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才会想去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这样被打破,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BTS教学法史一个真正人性的教学。
                          不管以后碰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自信的去解决,这不就是我们想要培养的学生面对未知问题的自信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6-18 09:17
                          回复
                            谈吐有魅力 因为丰富有阅历
                            六年级 史修璇
                            一些成功的人都具有独特的特质,就是他们都很有魅力。而这些魅力来自于他们的言谈,他们的言谈会吸引旁人想听他们说的话
                            这个魅力往往是因为他们是丰富的人。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你的谈吐是不会有这个魅力的。眼界和阅历,读书这个东西也可以让你逐渐变得更能够坦然的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面,也逐渐的变成了一个丰富的人,吸引更优秀的人。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告诉学生除了成绩之外,也要多涉猎杂学,我要让他们知道:“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丰富的人,史未来成功的关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6-18 09:17
                            回复
                              2025-08-11 13:11: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热爱教学 热爱学生
                              二年级一部 赵慧
                              最近,我读了《为未来而教》一书。这本书以作者近20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积累为基础,阐述了他对“为师者”价值理念的认识,剖析了他对国内外“创新教学”的看法,深入探讨了新时代的教育观、教养观。同时,首次完整梳理了以“了解、引导、观察、学习”为中心的BTS翻转教学法,诠释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对”””翻转”的疑惑。本书是一本观念与实务兼具的教育读物,对期待提升自我教学效能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未来教育发展的家长具有很大作用。作者任教于台湾大学电机系。他是全球第一位将多人竞技在线游戏与幕课及一般课程结合的老师,第一位带领学生团队创业、共同缔造台湾校园新创软件业投资纪录的老师,他属于那种在教学上锐意创新,而且不辞辛苦奔走呼号的人,在慕课、翻转课堂、游戏教学等方面,都有深度造诣。《为未来而教》浸满了叶丙成教授对教师职业的热情。例如他说“缘由不对,看的尽是苦;缘由对了,苦也就不苦了”。所谓缘由,也就是价值追求。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困惑,说教学要做好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似乎又很难有什么结果,远不如做个项目,发篇文章来得立竿见影。不过在叶丙成教授眼里,做教师是有幸影响许多人的生命的工作,从而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自然每天都会很快乐”。“只要有热情,人人都可以成为好老师。”这是对教师生涯的一种深刻理解。教师工作,不应该只是把自己早先学会的那本书的知识教给学生。评价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好坏标准不能单一,对工作的热情,对教学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也当是老师工作的意义。谈到如何做好具体的教学工作,他认为不仅要追求“把课讲述得很清楚,让学生听得很有趣”,还要“让学生真正有热情,有动机学习”。这样一种感悟,我想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达成。一是对教学的热爱,二是对时代、对学生的理解。将这样一种感悟转变为行动,就有了他的“BTS教学法”。尤其令我感慨的是那一段关于不要把学生当过客的论述,只有真正把教书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师生情当作是生命中的缘分才能做到吧。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近年来人们让大学回归人才培养本位的呼声越来越大,重视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明显。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起奋力前行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6-18 0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