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机械行业混的风生水起,先得了解什么叫机械行业。广义上的机械行业包罗万象。单反和原动件,传动机构,执行机构,还有壳体箱体导流板等和结构相关的,都算机械行业。这么一看,包括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大致区分一下,机械行业内的大行业主要有:1.制造 这是一个大方向,也是最庞杂的一个方向。机加工,注塑,锻压,铸造,钣金,弯管……都属于制造方向。这一个方向也是争议最大的,大部分上了年纪收入还是上不去的老法师很可能就困在这里。 精密制造大于传统制造。特种工艺好于普通工艺。如果你现在做的是类似于传统机加工(包括数控),或者某些产品相对简单的制造工艺,那么赶快考虑转方向。哪怕是做热处理或者焊接这些,不可替代性也要更好一点。未来的趋势是设计制造一体化,单纯的制造工程师(ME)前景并不乐观。 比较好的方向是装配工艺,尤其是柔性装配这一块。做好了单单工程师级也能拿到20万+的薪水。如果能设计到制造体系,那么好好研究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比如ITAF16949,里面的SPC,PPAP这些都有很大的可研究的空间。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模式)大概是制造里面最好的方向。目前很多行业的价格越来越透明,暴利时代已经过去,降本增效是必然趋势。举个例子,2018年度,大众是世界第一汽车供应商,而丰田排在第五,销售额是大众的1\5,但两家的净利润几乎是一样的。这就是精益生产的作用!
2.设计研发 这个就更多了。大体上分为三类吧。 第一类,标准\非标自动化设计,主要使用软件是solidworks,岗位核心是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检测元件的选型,布置,相关结构的设计,以及调试。非标一项原本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方向。但是今年的行情更偏向于吃不饱饿不死的情况。其实技术含量不算低,但是非标产业整个行情下,工程师拿到的薪水并不算多。 第二类,大行业内的结构设计。 主要体现在汽车行业,飞行器行业,船舶行业等体系内的设计岗。虽然汽车行业日薄西山,但是基于我的经验,尤其是跳到某涉密央企做专家后…………汽车行业的薪水真的还是很高的。 飞行器这一块,想做的话就削尖了脑袋去体制内吧。毕竟能去罗罗的人也不可能在这看我的帖子。如果做飞行器,去了国企央企之类的,至少稳定是保障的,并且相关的福利很不错。 至于造船业的话,就………… 虽说结构设计依然是相对底层的东西,但是在汽车行业中,设计和工艺和质量的知识结合的很紧密。例如在伟巴斯特,一个结构工程师也是能拿到24-30w一年的薪水。小糸和海拉一类的车灯稍低,但是整体也很不错。这类的机械设计以产品为依托,需要一定的产品知识,工艺知识和项目管控能力。 我的上一篇文章曾经列举了类似麦格纳,佛吉亚,李尔和博格华纳这些大平台的待遇,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第三类就是制图岗,基础设计岗等一些零碎的岗位。更多是连着设计带制造还带一点质量和商务……这类有些尴尬,需要找准一个方向突破出来,方可有一番作为。因为很多的杂事填满了你的时间,很难去做系统性的提升。当然,依然存在一些逆天的道友,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为综合性管理人才,很强。 3.质量。 可能有人会觉得把质量归在机械行业里面比较奇怪。在我看来,制造业的质量都是相同的,表现在机械中尤为特点鲜明。毕竟大家对于质量的直观感受就是尺寸公差。 质量这个方向,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个方向。不管是GD&T,还是SPC,MSA,PPAP等,都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设计决定80%的成本。在此前提下,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发展势头很好。 质量的发展方向是QE,SQE,DQE等。QE主要往生产制造方向靠拢,负责现场质量管控。SQE管控供应商,可以帮助自己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人脉。而DQE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既要对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又要掌握供应商的制造能力,还有懂工艺,懂采购……是非常有前途的岗位。虽然在目前看,对口方向比较狭窄,但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付出时间的工作。 质量的尽头是管理。6sigma这个黑科技在此就出来了。依托质量工具,进行成本管理,这就是6sigma的定义。不仅仅是制造业,连银行业,医院也倾向于使用6sigma进行管理。一个黑带大师的薪水……不多说,往高了想。 以上就是我对于机械行业的一个划分。下一篇文章,我会讲讲身处不同的情况,如何破局并逆袭。
2.设计研发 这个就更多了。大体上分为三类吧。 第一类,标准\非标自动化设计,主要使用软件是solidworks,岗位核心是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原动机构,传动机构,执行机构,检测元件的选型,布置,相关结构的设计,以及调试。非标一项原本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方向。但是今年的行情更偏向于吃不饱饿不死的情况。其实技术含量不算低,但是非标产业整个行情下,工程师拿到的薪水并不算多。 第二类,大行业内的结构设计。 主要体现在汽车行业,飞行器行业,船舶行业等体系内的设计岗。虽然汽车行业日薄西山,但是基于我的经验,尤其是跳到某涉密央企做专家后…………汽车行业的薪水真的还是很高的。 飞行器这一块,想做的话就削尖了脑袋去体制内吧。毕竟能去罗罗的人也不可能在这看我的帖子。如果做飞行器,去了国企央企之类的,至少稳定是保障的,并且相关的福利很不错。 至于造船业的话,就………… 虽说结构设计依然是相对底层的东西,但是在汽车行业中,设计和工艺和质量的知识结合的很紧密。例如在伟巴斯特,一个结构工程师也是能拿到24-30w一年的薪水。小糸和海拉一类的车灯稍低,但是整体也很不错。这类的机械设计以产品为依托,需要一定的产品知识,工艺知识和项目管控能力。 我的上一篇文章曾经列举了类似麦格纳,佛吉亚,李尔和博格华纳这些大平台的待遇,未来还是很可期的。 第三类就是制图岗,基础设计岗等一些零碎的岗位。更多是连着设计带制造还带一点质量和商务……这类有些尴尬,需要找准一个方向突破出来,方可有一番作为。因为很多的杂事填满了你的时间,很难去做系统性的提升。当然,依然存在一些逆天的道友,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为综合性管理人才,很强。 3.质量。 可能有人会觉得把质量归在机械行业里面比较奇怪。在我看来,制造业的质量都是相同的,表现在机械中尤为特点鲜明。毕竟大家对于质量的直观感受就是尺寸公差。 质量这个方向,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个方向。不管是GD&T,还是SPC,MSA,PPAP等,都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设计决定80%的成本。在此前提下,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发展势头很好。 质量的发展方向是QE,SQE,DQE等。QE主要往生产制造方向靠拢,负责现场质量管控。SQE管控供应商,可以帮助自己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人脉。而DQE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既要对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又要掌握供应商的制造能力,还有懂工艺,懂采购……是非常有前途的岗位。虽然在目前看,对口方向比较狭窄,但这是我个人认为最值得付出时间的工作。 质量的尽头是管理。6sigma这个黑科技在此就出来了。依托质量工具,进行成本管理,这就是6sigma的定义。不仅仅是制造业,连银行业,医院也倾向于使用6sigma进行管理。一个黑带大师的薪水……不多说,往高了想。 以上就是我对于机械行业的一个划分。下一篇文章,我会讲讲身处不同的情况,如何破局并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