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至胜吧 关注:37贴子:3,040
  • 7回复贴,共1

【天华怒雨】穆克登的杀青历程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幕:与哲柏湛元】
(敬王刷到湛元好感,成功说服湛元相信自己,郑党暗桩+1)
湛元入朝为刑部侍郎,逐渐与敬王相熟,且敬王身居都察院,常予刑部便利,湛元对敬王好感加增。敬王调阅核勘往年三司会审卷宗时,明言昔年睿王辅政曾漠视王法、擅断大案、草菅人命(夸张),以致肃王心生不满。而后敬王暗示湛元于刑部给睿王下绊子,湛元表示相信敬王,意会在心。


IP属地:江苏1楼2020-02-25 12:54回复
    (建昌十七年 秋 头条胡同武毓公主府)
    声1:(秋审过后,终于能歇一歇了。劳累上火,喝杯菊花茶清热。本来以为是苦的,好像里面有冰糖,开始慢慢喝。放空.jpg)
    湛1:(半年的相处,跟敬王慢慢熟悉了。)秋审已结,今年三司应当再无这么忙的时日了。不过堂堂一地巡抚任意决断人命案件,实是匪夷所思。好在秋审中九卿议覆严格依律,否则岂非草菅人命?
    声2:(刷了半年好感度,机会可算来了)这种事倒也见惯不怪了,频涉利益纠葛,妄生传柄贪念,世间几人能免俗?便是王孙也会为乱花所迷眼。(嗐,只是这乱花是江山罢了)
    湛2:(感觉到敬王的态度很微妙,顺着话说下去)此话怎讲?莫不是王爷也流连此中?(敬王平时连说话都留三分,怎么可能过来自爆。但感觉此时这个料出来,十有八九就是关于刑部的了。)
    声3:不过与你闲话一二,还是乙丑旧事——那会儿皇父南巡,令肃王兄监国、睿王兄辅政,肃王兄尝亲斥睿王漠视王法,不经会审而擅断大案。(顿,看湛元)与如今滇抚行径相较,岂非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是在六部搞这种一手遮天的操作,可不得比巡抚来的严重。)
    湛3:(本来一直在旁观者角度看肃郑党争,如今皇帝带了郑王去瀛台,看似眷顾非常,但是肃党的几个亲王也挺能来事的,各身兼部务。寡本不敌众,但这事儿捅出去,睿王不得倒霉?凝神)当真有此事?
    声4:肃王为此大发雷霆,险些犯疾,可不是能信口捏造的事。(笑)便是问问当年睿王手伤为何所致,不都一清二楚了?
    湛4:但此事当年既未明表,如今二王似乎亦未势同水火,单靠王爷轻描淡写一说,只怕不能信服于众。
    声5:(摆手)本王又怎是想靠只言片语翻陈年旧账,这事儿……(点了点桌子)还得是三司中的人,才看得最明白不是?(笑)有各自为政的,自然也有同气连枝的了,大人说可是这道理?
    湛5:(现在算是明白为啥一开始就说我去刑部了,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想把手伸进睿王的地盘。又觉得曹元xian资历不够,拿我来压着。看茶里漂浮的杭菊,不就像局势跟这俩党一样吗?意味深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继续品茶不提)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0-03-12 18:16
    回复
      2025-08-08 20:58: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建昌十七年 秋 头条胡同武毓额驸府)
      -
      【入秋后,各省督抚依例会通复审治下大案,而后报至刑部,由部院长官共同拟决。而风宪具审核之权,亦参与至各案议覆之中。只兰台风云莫测,去岁忠端公乞骸骨,今朝赫佳、赫舍里等各为庶务所扰,这一年主持诸御史督察大案的实权便落到了我手中——自然,这等参预刑部事务的良机,即便错过,我也会伺机捉回掌中。】
      【明里有符江与额尔赫相助,暗中亦得疏通,此次秋审完结得颇是顺利。不过事务繁忙所致,倒有些上火,此刻便假托了品茶之名,来尝武毓府中的一味菊普。并不同于窨制的茉莉花茶,此刻白瓷盏中茶汤橙黄,漂着几朵全然舒展的玉台菊与杭白菊,煞是好看。】
      【缓啜一口,未有想象中的苦尽甘来,原是加了冰糖的缘故。愈是细品,愈是以霜菊之苦衬这甘甜回味,别有趣致。复饮二三,一时未曾发话。】


      IP属地:江苏3楼2020-03-14 13:28
      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20-03-14 13:30
        回复
          敬2
          -
          【既是我先授意请动哲柏出山,自然要善始善终。此来半年有余,与刑部走动皆格外留意,万般皆予便利。只求铢寸累积后,来日我方固若金汤。】
          【但这一条通天路,终究不是康庄坦途,而是刃树剑山。我深知人皆惜命,故而也不指望所有人都能做到登锋履刃。以之试探忠诚,不如止步于利益合作。如此有明有暗、步步递进,才是道理所在。有了“众数”这样的依恃,不愁此局无马前卒。】
          【至于眼前,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已等候良久。】:这种事倒也见惯不怪。凡频涉利益纠葛,皆妄生传柄贪念,世间又有几人能免俗?便是王孙,也会为乱花所迷眼。
          【只是这乱花,在有的眼中是人,在有的眼中是物,在王孙的眼中就是江山、是黻座、是玺绶罢了。】


          IP属地:江苏5楼2020-03-14 14:37
          回复
            敬3
            -
            【见之从容应答,眉目间却是了然神色,心道果然同聪明人打交道才能真正放心。莫看朝野之中门阀显宦不少,可多是缺份历练、万事都要点透的。那般不留余地的做派,在庙堂之争中着实太过危险恣意。】
            【将手中茶盏搁下】:不过与您闲话一二,还是乙丑旧事。那会儿皇父南巡,令肃王兄监国、睿王兄辅政,肃王兄尝亲斥睿王漠视王法,不经会审而擅断大案。
            【忽然就此一顿,携笑看向湛大人,似所言并非什么毁谤之辞——到底是肃王亲口所言,今日为我稍稍所用,可算不得冤枉了睿王。一地臣工违令擅断,与知悉律法的刑部侍郎妄犯,轻重一目了然。而眼前人,自也能明我用意所在。】
            【刻意反问道】:与如今滇抚行径相较,岂非有过之而无不及?


            IP属地:江苏6楼2020-03-14 14:58
            回复
              敬4
              -
              【年少时,我尝于借刀杀人四字心软异常,浑然不觉自己已为刀俎。待真能舍弃过往,不择手段布局构陷而引敌入彀中,这一招已被我洞悉于心。这柄刀并非于暗地里埋藏已久,而是早前就堂堂正正摆在我面前——甚至是肃王亲手递来的利刃。】
              【至于那日肃王府中,究竟是那遍地碎瓷更利,还是这番戏言更利,很快就能一决高下。似乎杀人诛心四字本不需原由,也不需顾及从来不存的手足之情,只是狭路相逢,就要争个你死我活。】
              【眉峰微抬,甚是淡然道】:肃王为此大发雷霆,险些犯了旧疾,可不是能信口捏造的事。便是问问当年睿王手伤为何所致,来龙去脉都是一清二楚的。


              IP属地:江苏7楼2020-03-14 17:15
              回复
                敬5
                -
                【这形势显然不假,可惜也抵不住晚来六载的将计就计。早前离间礼齐同盟,随时日渐长,二人又似消解误会。我亦终于瞧清,睿王这执牛耳者的地位不曾动摇分毫。唯有借肃王之名,方能真真正正伤他元气。垂目道】
                :本王又怎是想靠只言片语翻陈年旧账,这事儿……【指尖望下稍一点桌案,便是虽缓犹沉地强调此处了】还得是三司中的人,才看得最明白。
                【言下之意,便是要将这前前后后理得分明,呈至众人眼皮底下求个公允。管他真真假假,待手上的证据一亮,届时风向必变——莫说皇父未必会压下此事,便是肃王也未必能冒大不韪而强保睿王。】
                【收指顺势搭于杯壁,将瓷瓯拢回掌中】:这云衢上,有各自为政的,自然也有同气连枝的了,大人说可是这道理?


                IP属地:江苏8楼2020-03-14 17: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