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吧 关注:9,811贴子:155,870
  • 18回复贴,共1

春节打球的一些体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疫情原因非常可惜期间只打了4次球,而且有2次时间比较短促,但是有些体会记录发布一下
反手部分:
****************************
优化了握拍,将虎口上移一点、拇指前移一点使得挥小臂时候能压住拍面。
理解并且实践了 拍头内卷指向肚子之后外卷同时挥动小臂挥拍的 反手弧圈的动作。我只是直改横的,这个动作让我很容易融会贯通的想起直板横打的反手拉球。但是这些都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准备动作引拍时候肩膀的 下压且内前倾 很重要,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把手送到合适的攻击范围内并且更加贴近击球点。另外一点就是,台内弧圈用球拍中下部摩擦,中远台的弧圈则用球拍中上部摩擦。
在一次下午的活动过程中,实战比赛中的反手台内弧圈取得较高命中率,开始对这个动作建立信心。
台内弧圈的逐渐熟悉精进是反手动作最后一块拼图的完成。
另外还可以讲下放假之前开始熟练应用的台内接发球拧拉,拧拉虽然是新技术但其实很简单或者说难点不在于动作而在于对落点旋转以及旋转强度的判断。接发球拧拉最大关键点是小臂,大臂要绝对的放松,右脚向前(我右手执拍)重心跟身体上半部下压并且放置于台内,手腕大幅度内卷,拧拉进攻时候手腕外展并且小臂前挥重心始终前倾下压,使用胶皮中部摩擦。拧拉之所以动作上比较简单在于参与发力的肌肉不多,再者动作小而集中发力稳定。拧拉的真正难点在于对发球的落点弧线旋转的判断。
****************************
正手部分:
前冲弧圈动作的肩部参与动作且发力,或许平时冲下旋的时候无意识的还是把肩部的动作用进去了,但是现在开始不论练习弧圈还是实战拉冲的时候必须有意识的加入此动作,动作很简单:髋部力量传导的到上肢的时候要把肩部下压前倾,这个动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力量的传导还是再其次,最重要的是能把弧圈动作的手部动作组件 前移 能更好的控制弧圈球的近端弧线,能够拉球时吃球更加厚实。“身前击球,顶着发力” 意义重大,但是身前击球绝不是把球拍前顶。这个肩部动作就非常有利于身前击球的改善。
正手接发球拉出台球,以前总没仔细想过 拉接发球拉球的出台球跟 拉搓球出台球 有什么区别,但是拉球动作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同只不过以前没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恰恰春节期间一次打球突发灵感,似乎找到问题关键所在:发球的出台球的 末端弧线 比起搓球的 末端弧线 要大一些,相同力量和旋转下明显发球的出台球更加难以借力,此时拉球动作如果不快速回转收臂球就容易弧线大了导致出界,这个分析跟之前实践结果是一直的。改进的办法则是把发力回转半径减小把端点放在右脚,并且大臂不要参与太多发力而须快收小臂。
**************************
一个疑难问题:
期间一次打球遇到一个生人,他的台内球非常轻,我摆短很难把弧线控制短,当然高度能控制好,但是球总是出台就给了对方很多机会。这个问题我不是以一次遇到,以前也遇到过,但是一直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我的球拍是蝴蝶科贝尔,胶皮是银河木星2,都属于手感好而且通透的器材,对方的那种球的触感很轻,我搓他的球的时候手上似乎没有什么感觉。究竟是他的器材造成的还是手法造成的不得而知。希望有球友能指点帮忙。


IP属地:广东1楼2020-02-07 01:35回复
    很细致的体会和分析!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2-07 22:28
    收起回复
      2025-08-14 01:3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摆短的一点个人经历和体会:如果正反手拉球发力是用胯腿启动的,则手上感觉越被动(手有一种"无力、无感觉"的状态),摆脱动作会越轻;好的胯腿技术比较差的胯腿技术,其摆短更轻更短;如果正反手拉球有运用手、臂、肩、上体控制意念的,则手虽放松但始至终有一点点紧,导致摆短变长。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2-07 22:45
      收起回复
        我倒觉得轻的更好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2-08 19:16
        收起回复
          轻的球如果一加旋转确实容易长,因为对手本身球没有转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2-09 02:55
          回复
            对于李隼说的拉球要打球的中下部,有没有什么理解呢?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2-12 22: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