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三伏天”终于告一段落,正好赶上了处暑节气。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就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气温将逐日下降,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
处暑以后,体内阳气开始收敛,口唇、皮肤开始觉得干燥,体内燥热。当心 " 秋燥 " 伤人,缓解“秋燥”,就要注意养阴。
出伏之后要和冷饮说拜拜
虽说是出伏了,可天气还是比较闷热,人们还是离不开冷饮。金劲松指出,冷饮虽然吃上去很过瘾,但吃多之后湿邪困脾,对脾胃的伤害很大。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泻、甚至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贪食寒凉所致。所以出伏以后,冷饮基本上也该退出咱们的食谱了。
虽然不能吃冷饮多少有些遗憾,但秋季百果飘香,秋天可以多吃些滋润的水果和坚果,百合、黄瓜、梨等、核桃、芝麻、蜂蜜都有温润抑燥的功能。还可以用新鲜地黄20-30克熬粥吃,来对抗秋季的燥气。
入秋早睡早起避免秋困
除了饮食的改变,在作息上也有一定的调整,和夏季的晚睡早起不同,金劲松建议,秋季以后一般要早睡早起,比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有利于化解秋乏的症状。而且运动时间仍要选在早晚,因为中午室外天气还是炎热,可选择太极拳或者八段锦等较为平缓的运动,有利于阳气内敛,使情绪更加平和。

进入秋季后,树叶很快凋零,一片肃杀凄凉,这时人很容易受大自然的环境影响导致心情不好,甚至很多人会出现精力减退,性情忧郁,情绪紧张,动作迟缓,反应差等情况。《黄帝内经》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因此,秋季最重要的养生秘笈,就在于舒缓压力,拥有正面积极的心态。
处暑以后,体内阳气开始收敛,口唇、皮肤开始觉得干燥,体内燥热。当心 " 秋燥 " 伤人,缓解“秋燥”,就要注意养阴。
出伏之后要和冷饮说拜拜
虽说是出伏了,可天气还是比较闷热,人们还是离不开冷饮。金劲松指出,冷饮虽然吃上去很过瘾,但吃多之后湿邪困脾,对脾胃的伤害很大。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泻、甚至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贪食寒凉所致。所以出伏以后,冷饮基本上也该退出咱们的食谱了。
虽然不能吃冷饮多少有些遗憾,但秋季百果飘香,秋天可以多吃些滋润的水果和坚果,百合、黄瓜、梨等、核桃、芝麻、蜂蜜都有温润抑燥的功能。还可以用新鲜地黄20-30克熬粥吃,来对抗秋季的燥气。
入秋早睡早起避免秋困
除了饮食的改变,在作息上也有一定的调整,和夏季的晚睡早起不同,金劲松建议,秋季以后一般要早睡早起,比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有利于化解秋乏的症状。而且运动时间仍要选在早晚,因为中午室外天气还是炎热,可选择太极拳或者八段锦等较为平缓的运动,有利于阳气内敛,使情绪更加平和。

进入秋季后,树叶很快凋零,一片肃杀凄凉,这时人很容易受大自然的环境影响导致心情不好,甚至很多人会出现精力减退,性情忧郁,情绪紧张,动作迟缓,反应差等情况。《黄帝内经》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因此,秋季最重要的养生秘笈,就在于舒缓压力,拥有正面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