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发现中轴异响,拆开检查发现轴承故障,已经拆装更换过一次轴承,不打算再拆来拆去的,考虑到SRAM的曲柄拆装相对简便些,准备一起都换掉。但网上查了一下,GXP中轴的安装问题似乎不少,个人也发了帖子求助,很多车友都给出了各自的操作帮助,但每个人具体的数据都不太一样。近日经过一番拆装,把这一套件安装完毕,发帖详细描述一下过程,供有相关需求的车友予以参考、交流:


这两张图片是SRAM公司提供的具体安装示范,如果是山地车,在五通左右各加一个垫片,如果是公路车,左右都不加。网上有高人详细研究发现这是个设计上存在的先天缺陷,他甚至想联系SRAM公司一问究竟,但在该公司官网上找不到有效的联系方式 。在实际安装中,车友有的按左一右二装的,有的甚至左二右二,与提供的安装说明相差很多。

网上新购的曲柄及GXP中轴

拆卸很简单,几分钟完成,换下来的曲柄和中轴是浩盟的。

年初改的单盘,富律业 38齿,当时忘记量大小,差一点蹭到后下叉了。

和其它类中轴不同,GXP中轴标注左、右轴套不是英文缩写L、R,而是在螺纹上印有:drive side-bsa(驱动侧),no drive side-bsa(非驱动侧)。

这个防水防尘套也有方向要求,箭头所指为驱动侧。

开始安装,清洁五通,68MM,上润滑脂,

右侧驱动侧经过反复测试,加了一个垫圈,链线位置正中,牙盘与车架距离适中。

左侧经测试,也加了一个垫圈,左右曲柄距车架距离相同,而且垫圈能少尽量少加,多了影响所谓曲柄间Q值。最外侧那个波浪垫片是解决曲柄晃动的关键,没有这个波浪垫片,螺丝紧,曲柄阻力大运转不畅,螺丝松,曲柄会有很大的松旷。说明书要装在右侧驱动侧,可我这里驱动侧牙盘与轴套距离有些大,虽然拧紧但垫片未受压力,起不到压紧的作用。所以,安装在了左侧,但效果一样,曲柄再无任何晃动且无阻力,非常顺滑。

左侧安装完毕。

整体效果图。
总结:塑料垫圈根据实际情况加减,不必严格按照说明图示,只要链线正,无刮蹭就行。关键是那个波浪垫片,很多车友反应拧紧阻力变大,拧松曲柄晃动,都是没有安装这个垫片或安装不正确导致,所以这个小小的垫片是解决的关键。


这两张图片是SRAM公司提供的具体安装示范,如果是山地车,在五通左右各加一个垫片,如果是公路车,左右都不加。网上有高人详细研究发现这是个设计上存在的先天缺陷,他甚至想联系SRAM公司一问究竟,但在该公司官网上找不到有效的联系方式 。在实际安装中,车友有的按左一右二装的,有的甚至左二右二,与提供的安装说明相差很多。

网上新购的曲柄及GXP中轴

拆卸很简单,几分钟完成,换下来的曲柄和中轴是浩盟的。

年初改的单盘,富律业 38齿,当时忘记量大小,差一点蹭到后下叉了。

和其它类中轴不同,GXP中轴标注左、右轴套不是英文缩写L、R,而是在螺纹上印有:drive side-bsa(驱动侧),no drive side-bsa(非驱动侧)。

这个防水防尘套也有方向要求,箭头所指为驱动侧。

开始安装,清洁五通,68MM,上润滑脂,

右侧驱动侧经过反复测试,加了一个垫圈,链线位置正中,牙盘与车架距离适中。

左侧经测试,也加了一个垫圈,左右曲柄距车架距离相同,而且垫圈能少尽量少加,多了影响所谓曲柄间Q值。最外侧那个波浪垫片是解决曲柄晃动的关键,没有这个波浪垫片,螺丝紧,曲柄阻力大运转不畅,螺丝松,曲柄会有很大的松旷。说明书要装在右侧驱动侧,可我这里驱动侧牙盘与轴套距离有些大,虽然拧紧但垫片未受压力,起不到压紧的作用。所以,安装在了左侧,但效果一样,曲柄再无任何晃动且无阻力,非常顺滑。

左侧安装完毕。

整体效果图。
总结:塑料垫圈根据实际情况加减,不必严格按照说明图示,只要链线正,无刮蹭就行。关键是那个波浪垫片,很多车友反应拧紧阻力变大,拧松曲柄晃动,都是没有安装这个垫片或安装不正确导致,所以这个小小的垫片是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