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82贴子:137,699

《唯识与中观》之一百八十八 南懷瑾先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07 18:02回复
    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颂曰。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24 15:03
    回复
      2025-09-27 07:0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论曰。是诸识者。谓前所说三能变识。及彼心所。皆能变似见相二分。立转变名。所变见分。说名分别。能取相故。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唯言为遮离识实物。非不离识心所法等。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唯既不遮不离识法。故真空等亦是有性。由斯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6-24 15:03
      回复
        由何教理。唯识义成。岂不已说。虽说未了。非破他义。已义便成。应更确陈。成此教理。如契经说三界唯心。又说所缘唯识所现。又说诸法皆不离心。又诸有情随心垢净。又说成就四智菩萨。能随悟入唯识无境。一相违识相智。谓于一处。鬼人天等。随业差别。所见各异。境若实有。此云何成。二无所缘识智。谓缘过未梦境像等。非实有境。识现可得。彼境既无。余亦应尔。三自应无倒智。谓愚夫智若得实境。彼应自然成无颠倒。不由功用。应得解脱。四随三智转智。一随自在者智转智。谓已证得心自在者。随欲转变地等皆成。境若实有。如何可变。二随观察者智转智。谓得胜定修法观者。随观一境。众相现前。境若是实宁随心转。三随无分别智转智。谓起证实无分别智。一切境相皆不现前。境若是实。何容不现。菩萨成就四智者。于唯识理决定悟入。又伽他说。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6-24 15:04
        回复
          “亦能现起灭尽定故”,六地以前任何一地,他可以现生进入灭尽定,大乘菩萨的境界。那么这样比较起来,我们宁可买大乘,不买小乘啦,对不对?你有这个本钱吗?你有这个功德吗?有这个智慧吗?你做了多少好事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24 15:06
          回复
            我们看到学佛的人,天天讲大乘菩萨,我觉得,越学佛越(只)管自己。天天讲,“哎呦,要利他了、利人了,贡献……”然后越来越顾自己。“你怎么这样?菩萨不是这样的。”“诶,我先求自度,然后我再去度人啊。”理论都很对,包你赶快退,永远不会成的,是这个道理。所以这叫灭尽定。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6-24 15:06
            回复
              无想定也讲了,无想天也讨论了,灭尽定也讨论了,这三种都属于无心位的一种现状。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24 15:07
              回复
                所谓无心,是第六意识不起现行了,当然灭尽定最高了。所以,无想定等于是石头压草,把第六意识这个分别杂念,妄想不起了,压下去了,拿不想的境界压下去了。灭尽定,等于瓦斯的开关一样,“啪”一下就关掉了,灭掉了,那叫灭尽定。无想是压下去哦,压下去是:火起来了,你拿个沙包一压,这一块火不烧了,它旁边还可以冒。灭尽定就高了,整个把它关闭了。这几种都属于圣贤境界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6-24 15:08
                回复
                  2025-09-27 06:5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面讲凡夫境界。“无心睡眠与闷绝者。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凡夫境界的无心位——我现在叫它是凡夫境界的无心位,还有两种,一种是睡眠——不是我们的睡眠哦,我们大家的睡眠还是有心睡的哦,睡着还是有思想。无心睡呀,是要把你累极了,疲劳到极点了,哎呀,不要看到枕头啊,已经睡着了。那个时候,站着就会睡着了,疲劳到极点,那才是真正的睡着了,那是睡眠。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6-24 15:08
                  回复
                    所以“睡眠与闷绝”,闷过去,断绝了。这个道理就是凡夫的无心位。“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前五识,眼睛也看不见了,耳朵也听不到了,真睡着了,或者昏过去了,什么都不会动,第六意识不会思想了,这个才叫做真睡着了,叫做昏过去了,这是无心境界,凡夫的,不算是得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6-24 15:09
                    回复
                      所以,“令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皆不现行”,现在的心理不起作用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6-24 15:10
                      回复
                        “疲极等缘所引身位。违前六识。故名极重睡眠。”譬如说,人疲劳到极点等等因缘,引发身体太疲劳了,“所引身位。违前六识”,前面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自然停止了,不想用了,只想睡了,这个境界叫做“极重睡眠”,最为粗重,当然也是大昏沉了。大昏沉是无心位,大昏沉就是大睡眠,无心位。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6-24 15:11
                        回复
                          “此睡眠时。虽无彼体。而由彼似彼故。假说彼名。”玄奘法师,我的妈呀!彼,彼,彼什么呢?他说这个睡眠,“彼”就是它,睡眠当然无体,睡眠还有个什么形象啊,差不多同涅槃一样,涅槃无相,睡眠也无相、无体。所以“此睡眠时。虽无彼体”,“而由彼似彼故”,睡眠那个大昏沉境界很像是真正灭尽定一样,很像涅槃一样,什么都没有了。“彼似彼故”,这个睡眠很像是得道的那个样子、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6-24 15:12
                          回复
                            彼啊彼啊,搞不清楚,他老人家故意这样玩的,要你自己去悟,不然你永远读不懂。你“彼、彼、彼……”敲木鱼一样,敲破了你也不懂。
                            “故说彼名”,所以说它是无心。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6-24 15:16
                            回复
                              2025-09-27 06:4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亦违六识。故名极重闷绝。”“风热”,生病高烧,烧得脑神经烧坏了。“风”,气动,中风了,譬如说高血压中风了,脑神经坏了,脑子坏了,什么思想都没有了,这是风病。“热”病,发高烧。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6-24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