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中国人,身为音乐殿堂下的觐望者,我为中国有如此民乐而自豪,有如此传承而感到骄傲。
——川大附小音乐老师

5月23日下午,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古琴文化学会承办,成都梓又古琴馆、梓又雅乐团、四川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天府文化• 古琴吟诵”2019成都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四场在川大附小举行。

川派古琴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
成都的文化元素中,很大一部分都融入了古琴
青羊宫里的唐王殿,最早的名字叫“相如琴台”
武侯祠有纪念诸葛亮的“琴亭”
金牛区有抚琴街道
邛崃有“文君井”、“抚琴台”
可以说天府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将川派古琴融入到骨肉血脉中。

一首空灵、自然的古琴合奏《神人畅》开启了节目的序章,据传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尧帝祭祀时所弹的曲子,最早记载在600多年前明朝的《神奇秘谱》中,经过戴茹老师的重新编排,让其拥有了活力,充满了时代感和艺术魅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
台下的小朋友高声背诵,台上的小学员弹琴吟唱。这是成都古琴文化学会的小会员和梓又雅乐团的老师们带来的古琴吟诵《春晓》,一片稚嫩的童声交融,让古典诗词显示出别样的美。


接着,戴茹老师为川大附小的学子们讲出了一堂生动风趣的古琴文化课。
她从远古三皇五帝讲起,再说到伏羲制琴,嫘祖织丝。古琴随中国悠久的历史下被代代传承,最后进入我们眼中。古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音乐中是行走的活化石,是类似于熊猫一样珍贵的东西。
南宋时期中原国土受到外族金兵入侵,残山剩水,国祚衰微,而此危急存亡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背刺“精忠报国”四字,肩扛“岳”军大旗,收复建康,六郡归送宋、两度北伐、挺进中原......却因议和一事,十年功废,一道莫须有的罪名,酿成千古奇冤。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声声泣血,成都古琴文化学会的老师们为了让学子们感受其中的炙热爱国之情,以古琴吟诵的方式将《满江红》展现出来。
成都别称天府之国,而给与它这个称号的便是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以《隆中对》相应,其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便是这一句话,让成都冠以了天府之名。

而后刘备建立蜀国,诸葛亮为创万代之基业,于成都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家家户户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都也因此有了天府之实,诸葛亮可以说是成都不可磨灭的一个文化符号。
这首《卧龙吟》将他出山那种满怀感激、满怀壮志,却又深知天命难为、将悲壮努力的复杂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他对成都的发展如此竭尽心力,才病陨五丈原,身葬定军山。


此次活动,不仅讲述了古琴知识,表演了经典古琴曲,还将中国传统文化,天府文化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隽永深沉的魅力。

古琴,这一三千年的历史产物,正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出现在人们心间。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川大附小音乐老师

5月23日下午,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古琴文化学会承办,成都梓又古琴馆、梓又雅乐团、四川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天府文化• 古琴吟诵”2019成都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四场在川大附小举行。

川派古琴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
成都的文化元素中,很大一部分都融入了古琴
青羊宫里的唐王殿,最早的名字叫“相如琴台”
武侯祠有纪念诸葛亮的“琴亭”
金牛区有抚琴街道
邛崃有“文君井”、“抚琴台”
可以说天府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将川派古琴融入到骨肉血脉中。

一首空灵、自然的古琴合奏《神人畅》开启了节目的序章,据传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尧帝祭祀时所弹的曲子,最早记载在600多年前明朝的《神奇秘谱》中,经过戴茹老师的重新编排,让其拥有了活力,充满了时代感和艺术魅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
台下的小朋友高声背诵,台上的小学员弹琴吟唱。这是成都古琴文化学会的小会员和梓又雅乐团的老师们带来的古琴吟诵《春晓》,一片稚嫩的童声交融,让古典诗词显示出别样的美。


接着,戴茹老师为川大附小的学子们讲出了一堂生动风趣的古琴文化课。
她从远古三皇五帝讲起,再说到伏羲制琴,嫘祖织丝。古琴随中国悠久的历史下被代代传承,最后进入我们眼中。古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音乐中是行走的活化石,是类似于熊猫一样珍贵的东西。
南宋时期中原国土受到外族金兵入侵,残山剩水,国祚衰微,而此危急存亡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他背刺“精忠报国”四字,肩扛“岳”军大旗,收复建康,六郡归送宋、两度北伐、挺进中原......却因议和一事,十年功废,一道莫须有的罪名,酿成千古奇冤。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声声泣血,成都古琴文化学会的老师们为了让学子们感受其中的炙热爱国之情,以古琴吟诵的方式将《满江红》展现出来。
成都别称天府之国,而给与它这个称号的便是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以《隆中对》相应,其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便是这一句话,让成都冠以了天府之名。

而后刘备建立蜀国,诸葛亮为创万代之基业,于成都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家家户户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都也因此有了天府之实,诸葛亮可以说是成都不可磨灭的一个文化符号。
这首《卧龙吟》将他出山那种满怀感激、满怀壮志,却又深知天命难为、将悲壮努力的复杂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他对成都的发展如此竭尽心力,才病陨五丈原,身葬定军山。


此次活动,不仅讲述了古琴知识,表演了经典古琴曲,还将中国传统文化,天府文化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隽永深沉的魅力。

古琴,这一三千年的历史产物,正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出现在人们心间。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