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又古琴馆吧 关注:10贴子:226
  • 1回复贴,共1

天府文化进校园|“古琴吟诵”走进成都七中初中附小(第三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月21日下午,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古琴文化学会承办,成都梓又古琴馆、梓又雅乐团、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协办的“天府文化• 古琴吟诵”2019成都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三场在七中附小举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开场,成都古琴文化学会赵虹老师的一曲《流水》从千年前的时光中倾泻而来,将莘莘学子们带回到春秋伯牙与子期相遇的那一天.......

相遇前如两股初起的山泉,缓慢无息,涓涓滢滢,像不知名的低语,难以引起听者的注意,而后泉水相遇,再巧逢知音,如山泉汇入江河,奔涌不歇,滔滔不尽,让人呼号呐喊,水渍满衣。
曲罢,众人似是觉得不甚真切,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成都古琴问号文化学会会长戴茹老师又口述为小友们补满《流水》中的记忆。
汉阳江口,风浪消匿,云开月出,伯牙琴兴大发,沉醉无语。殊不知身后早已站了位樵人,披蓑戴笠,心怀雅意。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举道破高山之情,也道破伯牙波澜不惊的心境,
随后又奏《流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时伯牙惊奇不已,将子期引为知音。

二人饮酒攀谈,相见恨晚,奈何子期有出使之任,便相约明年中秋弹琴再叙。
复明年,中秋之约却不见子期踪影,打听才知,子期已经染病去世,临终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音。

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曲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知音已矣,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随后,成都古琴文化学会徐良钰子老师一曲《神人畅》让学子们梦回上古。琴曲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宫廷舞蹈场景,再现了远古人们生活的神奇画卷。古朴,粗犷,节奏铿锵的音调,如江河行地,音节清莹透亮,似日月经天,华夏民族的精魂在此时孕育而出。


1楼2019-05-27 16:57回复

    而上古时期,亦是古琴起源的时期。戴茹教授通过古琴小课堂以上古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古琴的历史:当年伏羲在西山桐林中见一凤一凰栖于梧桐树上。凤凰通天应地,协五音 ,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羲皇便料定梧桐是神灵之木,决意制成乐器。

    他命人将梧桐截成三段,扣上段,其音太清;扣下段,其音太浊,为中段清浊相济。伏羲便将梧桐中段浸于水中,历七十二昼夜,才将桐木取出。又取嫘祖之丝,系以为弦,这便是古琴之由来。
    “我最喜欢的曲子是流水,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力。”“我觉得古琴曲就是抒发心里的情感。”……在互动环节,孩子们积极发言,与老师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巧的是,七中附小竟有小朋友学过古琴,戴老师欣喜之余,立刻邀请她上台表演,虽然弹奏的古琴曲《酒狂》不是特别的完整,但很多小朋友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最后,戴茹老师带领同学们齐声诵读经典诗词《春晓》并现场邀请了几位小朋友上台吟诵,她以古琴曲作伴奏,随着指尖的一起一落,在抑扬顿挫的吟诵声中,孩子们在美妙的旋律中,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

    “我感到非常的自豪,觉得我们的先辈们很厉害,会写诗,还会写歌词,以后我会好好背诵诗歌的”成七附小三年级的一位小朋友说道,“学习诗词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很多乐器的演奏方式。”她的同班同学补充道。

    接下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还将走下去,希望能在下一辈的人心中燃起一束渴求的火种,然后生生不息。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楼2019-05-27 17:00
    回复